首页 > 延安宜川红军小学公众号

延安宜川红军小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陕西延安市宜川县
公众号ID:cgxx1905
公众号分类:生活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延安宜川红军小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宜川县城关小学,属于生活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延安宜川红军小学信息发布平台,秉承“让成长充满精彩的故事”的办学理念,力求贴近生活,分享、交流、传递、创新,定期发布校园动态,全方位呈现教育“新常态”下的城小那些精彩人、精彩事……。

开发/运营主体:宜川县城关小学

关于主体:宜川县城关小学是延安市宜川县小学。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公众号主体介绍宜川县城关小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延安宜川红军小学是由宜川县城关小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宜川县城关小学,简称“城小”,创办于1905年,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一所公立小学,位于西大街5号。学校南峙丹岭山,东望风翅山,西临西川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文化浓郁。校园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67平方米,设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56名。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省级劳动模范2人、省级教学能手8人、市级劳动模范1人、市级教学能手16人,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11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构建"愉快·合作"高效课堂模式,开设诵读、书法等特色课程,实施"行走的德育"机制,开展安全教育"八个一"工程。

办学条件

城关小学恪守“让儿童成为儿童”的教育理念和“让成长充满精彩的故事”办学理念,树立“思想引领,精细管理,特色展示,文化发展”办学思路,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索构建了“愉快·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办学层次与水平。以写字课、阅读课、诵读课、家政课、新闻课等校本课程为依托载体,形成自觉阅读、自能阅读、快乐阅读的书香文化氛围。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培养人生志向、强化情感力量、陶冶道德人品、养成美学品味的头等大事来抓,以“自主参与,快乐成长,阳光生活”为追求,通过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搭建活动平台等途径,实现学生管理自治、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通过开展“三人成行,自觉列队”、“步行六十米,安全进校园”和“文明乘车、安全回家”以及阳光体育、课间操、课本剧、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等活动,使学生笑脸绽放,童心飞扬,生活美丽,幸福充实,始终沐浴在激情昂扬、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学校先后被授予“宜川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宜川县人民满意学校”、“宜川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延安市文明单位”、“延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延安市示范小学”,“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龙凤槐

宜川县城关小学的前大院中央,屹立着两棵高大雄伟的老中槐,此树植于明代,与昔日城隍庙同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树身围径1·2米,高约二十米有余。两棵老槐树,枝繁叶茂,互相交织,相互依存,一棵开花结籽,一棵不开花结籽,断定一雄一雌,称其为“龙凤槐”。它是城关小学的历史见证和象征,又是城隍庙唯一的历史见证。“龙凤槐”为城关小学增添了无穷的风采。从1905年开始,城关小学的师生就在“龙凤槐”树下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年一度的毕业生从老槐树下走出了校门;每逢开学,迎接师生进校的首先是两棵老槐树。

历史沿革

宜川县城关小学始建于1905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所百年老校,是宜川建校最早的官办学校,也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是全县唯一的县直六年制完全小学,市级示范小学。

城关小学的前身原名丹山书院,位于七郎山麓,达观楼之东,原县幼儿园所在地,(今瑞泉路一带),后迁于后学巷(今宜中地址)。清光绪31年(1905年)知县林岐饶将丹山书院改为宜川县立高等小学堂,首任堂长(即校长)范友韩。当时学校分前后两院,北楼三间,东西小房各一间,大房各三间,过厅三间,大门一间,屏门一座。清宣统二年,至民国十五年先后维修、扩修几次,初具规模。民国时期(1912年)将学堂改名为学校,民国23年(1934年)与公民小学合并,改名为宜川县立后学巷小学校,成为宜川县第一所高初并举的完全小学,校长靳兆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