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衍变
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条支流,名曰“锦瑞河”。河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的延脚南流后而向东,形成“凤颈分流”的两河三岸三角洲的龙华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减缓汉江流速,使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传扬于千里汉江。
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府派官驻此统领船运事务。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驻军防匪。自此商贾云集,日渐繁荣。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曰“仙镇哨”,继而设行政机构于此,命名曰“仙镇公署”,形成统一镇区。后命名为“仙桃市镇”,一直沿袭。1952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市镇。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市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沔阳属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
夏、商时,为荆州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属南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东境为竟陵、云杜两县。沔阳西北为江夏郡云杜县地、东南为南郡州陵县地;汉高祖诈游云梦擒韩信;汉武帝时在郡之上复设州,分天下为十三州,仍隶属荆州南郡。
三国时,云杜、州陵属吴地,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沔阳南部(今洪湖)附近,后荆州大部为吴所有,南郡亦属之。
晋灭吴后,不久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战事频繁,荆州成为南朝北方军事重镇;南朝地少民多,遂将地划分为较小的郡县便于管理。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分竟陵郡置沔阳郡,领云杜、沔阳二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沔阳县由云杜(县治今剅河附近)析置。置州城郡,领州陵县,县治今新滩口;置营阳郡,领惠怀县,县治今张沟附近。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废玉沙县,并玉沙县地入州,沔阳为直隶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天门)。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制,直属湖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建国初期设沔阳专署。
1951年,沔阳隶属荆州地区,分沔阳南部置洪湖县(今洪湖市)。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
自梁天监二年起,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至1951年,仙桃(沔阳)先后20次为郡(州、路、府、专署)治所,共计898年。
古沔阳地域宽广。仅以隋大业三年的沔阳郡而言,东起汉口,西含监利全境,南抵长江,北括竟陵,相当于今仙桃、汉阳、汉川、天门、监利、洪湖和潜江(东部),共7县市区。1951年析沔阳南境置洪湖县;洪湖西侧划入监利县;汉江以北从多祥穿沉湖、张池口、玉皇关至脉旺,划归天门、汉川二县;同时天门县汉江以南之毛嘴区划入沔阳县。至此,东南与洪湖以东荆河南支为界,西南与洪湖、监利以东荆河主流为界,北面与天门、汉川以汉江为界,东邻汉阳,西接潜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介于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之间,东邻武汉市汉南区、蔡甸区和汉川市,西与潜江市毗邻,南滨东荆河,与洪湖市、监利市隔河相望,北临汉江与天门市、汉川市一衣带水。东西端长78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仙桃市气候
仙桃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2·6小时,日照率为46%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一般为256天。
地质
地层
全市境地层从新到老、从上至下依次有第四纪、第三纪、白圣纪及时代更老的地层埋藏着,而地表可见及的地层,则绝大部分地区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的松散堆积层,仅在沙湖以南地区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松散堆积层。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仙桃市地质结构绝大部分地区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的松散堆积层,仅在沙湖以南地区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松散堆积层。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斜。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水文水利
水文
仙桃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省级河流3条共206公里;市级河流33条全长805公里;镇级河流324条,长1605公里;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0个,总面积14·58平方公里。
水利
土壤
按地貌分为淤砂平地、高亢平地、低湿平地、洲滩平地、滨湖平地5个类型,就土类划分为水稻土、早地土、草甸土3个大类,7个亚类,13个土属,185个土种。自然灾害
仙桃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雪雹灾、风灾、地震等。2023年全市共遭受八次自然灾害,分别为4·3风雹灾害、5·26洪涝灾害、6·11风雹灾害、6·19洪涝灾害、6·29洪涝灾害、8·1洪涝灾害、8·27风雹灾害、10·6洪涝灾害。八次灾害过程共造成仙桃市18828人受灾,其中因灾死亡2人,因灾伤病2人,紧急转移分散安置5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63·93公顷,成灾面积432·73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213·6公顷;林地受灾面积1·2公顷;因灾损坏房屋240户267间,其中严重损坏房屋33户56间、一般损坏房屋207户211间;工矿企业受损13个,受损商贸网点数量1个,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3·32千米;直接经济损失2587·78万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截至2011年,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千米。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千米,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千米,流域面积2520平方千米;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千米,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仙桃市土地利用情况如下:
(一)耕地114912·89公顷。其中,水田66192·96公顷,水浇地6253·42公顷,旱地42466·51公顷。
(二)园地840·27公顷。其中,果园475·55公顷,其他园地364·72公顷。
(三)林地6091·70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285·63公顷,竹林地5·04公顷;灌木林地45·82公顷,其他林地3755·21公顷。
(四)草地451·76公顷。其中,其他草地451·76公顷。
(五)湿地3769·06公顷。内陆滩涂3769·06公顷。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980·9公顷。其中,城市用地5651·87公顷,建制镇用地4675·93公顷,村庄用地22260·71公顷,采矿用地107·61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84·78公顷。
(七)交通运输用地4879·89公顷。其中,铁路用地216·73公顷,公路用地2263·27公顷,农村道路2324·55公顷,机场用地51·82公顷,港口码头用地22·94公顷。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207·6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6263·75公顷,湖泊水面1951·66公顷,坑塘水面65997·33公顷,沟渠10846·4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148·45公顷。
矿产资源
仙桃市发现矿产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4种,包括能源矿产(石油)1种,化工原料矿产(岩盐)1种,建筑材料矿产(砖瓦用粘土)1种;此外地下水丰富、水位高、资源量大。至今尚未发现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仙桃市有野生药用类植物90余种,其中半夏、地骨皮为名贵药材,枸杞被广泛开发利用;林木类植物95种,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皂荚树、重阳木等;有水生类植物3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莲、菱、藕、茭白、荸荠等;有蔬菜植物12科、70余种;有花卉66科、178种。
动物资源
仙桃市有兽类动物獐、麂、兔、獾、黄鼬、野猫、刺猬、水獭等10余种,其中水獭、黄鼬是珍稀野生毛皮动物。野生禽类有大白鹭、野鸡、野鸭、大雁、黄莺、獐鸡、鱼鹰、猫头鹰、布谷、氽鸡等50余种;家养禽类有鸡、鸭、鹅、鸽、鹌鹑等。有鱼类78种,分属9目20科,其中鲤科鱼占57·7%,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青、鲢、鳙、鲤、鲫鱼和团头鲂等,其中匙吻鲟、银鱼、鳜鱼、叉尾鮰、江鲈和中华倒刺鲃等属珍稀鱼类。有软体动物17种,其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背角圆齿蚌、短褶矛蚌等是加工贝雕的优质材料。有爬行动物13种,其中龟、鳖是高级营养滋补品。有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蟹经济价值高。有昆虫类49种,用以养殖的有蚕、蜜蜂等。
自然保护区
湖北仙桃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仙桃市城区东南部,是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演变的典型缩影,拥有集草本沼泽、河流、湖泊和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有鸟类15目36科17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白头鹤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灰鹤等25种,被列入iucn红色濒危物种名录的鸟类11种。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93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849·6公顷,湿地率达95·4%。
行政区划
2021年12月31日,经湖北省政府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杜湖街道。
截至2024年5月,仙桃市下辖4个街道、15个镇: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杜湖街道、郑场镇、毛嘴镇、剅河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通海口镇、陈场镇;另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农场、1个工业园区、1个风景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湖原种场、九合垸原种场、排湖风景区。共有624个村、65个社区。仙桃市人民政府驻沔州大道特1号。
政治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孙道军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余文华 |
市长 | 熊享涛 |
市政协主席 | 印家利 |
截至2024年8月 |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仙桃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仙桃市常住人口为1134715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75085人相比,减少40370人,增长-3·44%,年平均增长率为-0·003%。
民族
仙桃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23年有32个少数民族,即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壮族、侗族、畲族、土族、瑶族、满族、白族、布依族、布朗族、傣族、穿青人、东乡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水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彝族、仡佬族、傈僳族等,有少数民族人口1万人,其中回族70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回族镇1个,即沔城回族镇。100人以上少数民族村11个。仙桃市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回族主要聚居在仙桃城区和沔城、郭河、通海口等3镇外,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22个镇(街道、场、区)。在沔城回族镇,有沔城回族镇中心学校1所。语言
沔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较,在某些方面有其独具的特点。仙(桃)彭(场)沙(湖)片:三伏潭区夏市以东沿通顺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包括胡场区、仙桃镇、彭场镇、沙湖区、杨林尾等区镇。北抵汉江,南接郭河、张沟、东荆河东北交长墙口、西流河。面积约为720多平方公里,使用该片方言的人口有40多万。可认为是沔阳话的代表片。该片ts、t8'、8、混入ts、ts'、s中,而f、x不混,in、i,on、混而不分。宗教信仰
2017年,仙桃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全市有宗教教职人员158人,信教群众14万余人。全市有正式登记的宗教团体4个,即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基督教协会。全市有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9处,其中,佛教场所39处;道教场所17处;伊斯兰教场所6处;基督教场所2处,即仙桃基督堂、仙桃基督堂陈场点;天主教场所5处,即彭场许湾天主堂、沙湖芦庄湖天主堂、杨林尾塘嘴天主堂、龙华山黄林天主堂、仙桃天主堂。
经济
综述
2021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9·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8·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7·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3·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42·7: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3034元。
2022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三次产业占比为12·10%:45·57%:42·33%。
2023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14·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7·4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5·6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1·23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占比为11·6:43·0:45·4。在第三产业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8·4%、8·1%、7·4%、7·4%、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245元,比上年增加604元。
2023年,仙桃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5%。按产业划分,第一、二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9·9%、23·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3·3%、8·9%。分行业看,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34·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24·0%。全市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1·9%,建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4%,比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3年,仙桃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0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
2023年,仙桃市粮食种植面积177·23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增长0·3%。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5·54亩,减少0·58万亩;小麦种植面积39·46万亩,增加0·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1·42万亩,增加0·0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5·69万亩,增加0·59万亩。
2023年,仙桃市粮食总产量71·31万吨,比上年增加0·98万吨。谷物产量68·96万吨,增产1·0%。其中,稻谷产量54·53万吨,增产0·5%;小麦产量7·81万吨,增产4·3%;玉米产量6·02万吨,增产1·2%。大豆产量1·85万吨,增产20·1%。
2023年,仙桃市棉花产量0·90万吨,下降4·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48万吨,增长6·1%;油菜籽产量13·4万吨,比上年增0·47万吨,增长3·6%。
2023年,仙桃市猪肉产量3·21万吨,比上年下降22·1%。禽蛋产量2·03万吨,增长4·6%。年末生猪存栏29·88万头,比上年下降10·4%;全年生猪出栏41·2万头,下降24·0%。
第二产业
2023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6·6%。轻工业增长4·4%,重工业增长27·0%。全市纳统的3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53·3%。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得益于新入库企业拉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2·6%、146·7%、127·1%。
2023年,仙桃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8·78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电子电气产业完成88·66亿元,增长11·8%;食品产业完成106·35亿元,增长8·5%;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67·31亿元,增长5·7%;纺织服装产业完成44·88亿元,下降42·6%;非织造布产业完成223·47亿元,下降8·5%。
2023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3·3%,产品销售率为95·5%,出口交货值下降23·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26亿元,下降13·0%。
第三产业
2023年,仙桃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4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22·79亿元,增长7·5%;乡村实现零售额212·64亿元,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5·01亿元,下降12·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9·43亿元,下降23·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9·32亿元,下降18·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87亿元,下降46·9%;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39亿元,下降24·6%。
2023年,仙桃市实现进出口85·0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出口总额77·4亿元,同比下降10·9%;进口总额7·6亿元,同比下降14·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53万美元,增长159·9%。
经济功能区
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仙桃国家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京珠高速、沪渝高速、孝仙嘉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和318国道贯穿全境,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汉口火车站、长江武汉港均只1小时车程。区内拥有长荆铁路仙桃货运站、仙桃机场、仙桃港、保税物流中心、汉宜铁路支线、华润电厂等大型交通、物流、电力设施。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仙桃市学校总数105个,其中普通中学41个,小学59个。在校学生数16·2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7·12万人,小学8·39万人。专任教师数10556人,其中普通中学5400人,小学4806人。全市幼儿园154所,在园幼儿2·6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6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77%。
医疗
2023年,仙桃市共有医院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卫生机构人员92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68人,注册护师、护士348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174张,其中医院5067张,卫生院159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2张。科技
2023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97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7%。新增专利授权量96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6件,同比增长41·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44件,同比增长20·3%,其中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同比增长25·4%。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管理。全年,新增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共有1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藏书30·36万册。文化站22个,民间剧团20个,电影院11个,艺术表演团体160个。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体育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各类体育场地3662个,体育场地面积333·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1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1004个、健身步道145个,长度331·97千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仙桃市已参加养老保险96·3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64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参保8·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2·1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3·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9·3万人。12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5%。
2023年,仙桃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39951人,其中,城镇居民为11251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8个,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142张。
交通运输
公路
仙桃市有沪渝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318国道。
宜黄高等级公路和318国道横穿境内东西,仙(桃)监(利)线、仙(桃)洪(湖)线、皂(市)毛(嘴)线、仙(桃)汉(南)线等4条省道纵贯南北;仙桃市有特大桥梁3座,即仙桃汉江公路大桥(长1479米,宽23米)、黄荆大桥(长906米,宽15米)和仙(桃)汉(南)刘口高架桥(长565米,宽15米)。有一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10个,五级客运站6个,20个镇办场均通客车,年客运量3179万人。
铁路
仙桃市境内有铁路3条,分别是2012年开通运营的汉宜铁路(设仙桃西站)、2018年末开通运营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和2020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的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支线铁路(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
城际铁路在城区沔州大道以南设仙桃站,境内铁路总里程达78千米。
航空
仙桃市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80千米;此外有国网通航仙桃市通用机场(华中基地)、国家电网仙桃观光直升机专用机场。水运
仙桃市通航里程659·1千米,港口泊位39个,遍布11个镇(办、场),年货物通过能力246万吨,旅客通过能力280万人次。汉江流经全境,长93·5千米,均为四级航道。
汉江由西向东汇入长江,流经15个镇(办、场),流域面积占仙桃市版图80%。
仙桃港是千里汉江第一港,是汉江上第一个可装卸集装箱的码头,第一个具备海关、商检、海事等职能监管部门入驻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码头,可停靠2000t级船舶。。
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全市有通航航道17条,总里程659·1千米,其中只有汉江航道可保持常年通航。
汉江航道为仙桃市主流航道,在市境通航里程86·7千米。汛期水面宽400—800米,水深10米以上,仙桃最高水位36·22米,最大流量146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77米/秒,最低水位22·79米,最小流量180立方米/秒,最小流速0·42米/秒。一般时期,仙桃—汉川段维护水深2·4米,航宽90米,可航行千吨级船舶。2014年经汉江航道整治,汉江下游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可航行1000—2000吨级船舶。航标为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平均设标密度2·2座/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17年月,仙桃市共有公交营运线路14条(其中城乡线路3条,城区线路11条),营运车辆301台,从业人员650多人。快速发展的城市公交已成为仙桃市一道风景线,公交5路、8路、7路、15路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国家级、省级“工人先锋号”和“文明示范线”的荣誉称号。
2017年4月28日,摩拜单车正式进入仙桃市。仙桃市成为首个引进摩拜单车的副地级城市。单车在仙桃市投入1万辆,并建立300处摩拜推荐停车点。
人文
综述
拥有1500多年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艺气息浓厚,沔阳雕花剪纸、沔阳花鼓戏、麦秆剪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沔阳三蒸之乡。沃野千里的仙桃大地,全域含硒、540平方公里富硒,是一块寸土寸金的黑土地和“硒”望无限的金土地,先后荣获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中国黄鳝之都等十多张“国字号”名片。饮食
仙桃香米
外观长粒型、米粒饱满、晶莹半透明、表面光亮;米饭绵软略粘,食味清淡略甜。
仙桃黄鳝
仙桃市素有“梦里水乡”之称,同时还拥有“中国黄鳝之都”的金名片。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
沔阳麻鸭
沔阳麻鸭,为蛋肉兼用型育成品种。属于湖北省体型较大、生长较快、适应性强、产蛋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鸭种。麻鸭肉一般较瘦,脂肪层不厚,肉质纤维感比较强,但是吃起来有嚼劲。
沔城莲藕
沔城莲藕为仙桃著名的三宝中的一宝,仙桃市四大土特名产之一。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沔城志》这样描述沔城藕:藕节均匀、粗硕肥壮、肉质细腻。生食如梨脆甜,煨汤易烂,藕汤呈乳白色。
红庙萝卜
红庙萝卜表皮薄而光滑,色泽鲜红醒目,肉白色,肉质嫩而清脆,用刀削根便会裂口,如削皮后肉质略带淡绿色,其味则更加清甜可口。它含糖量高,品质上乘,不易空心,不易抽薹,营养丰富,是仙桃著名的三宝中的一宝,还被称为“土人参”,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还可加工腌制品等。
毛嘴卤鸡
毛嘴卤鸡大都是选用五谷杂粮喂养的土鸡,肉质细嫩,加上百年循环卤汁的特色,毛嘴卤鸡味道熟而不烂,嚼之不腻。
沙湖皮咸蛋
沙湖皮咸蛋是仙桃传统名吃,鸭蛋蛋白浓、蛋黄红,煮熟切开后,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黄似红桔流丹,食欲顿开。
芦林湖藕带
彭场镇芦林湖藕带在2011年就被评为“湖北名优蔬菜”和“湖北十大名菜”,获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藕带的做法也多种多样,炒、拌、煎、炸、蒸等。
郑场豆豉
地处江汉淤积地带的郑场镇,自古以来就有种植黄豆的传统,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郑场豆豉采用的制作工艺,是传统农户的酱制工艺。大体包括人工筛选、簸箕箩、精泡、蒸制、发酵、凉晒、腌制等多个环节。整个制作过程中,全部采用人工操作和自然发酵,不添加任何发酵粉、防腐剂,属于标准的绿色食品。
九珠皮蛋
由沔阳松花皮蛋改进为“九珠皮蛋”,其品质更上一层楼。去壳的皮蛋,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结晶透明,松花点缀,美若玉雕。蛋黄紧缩,切开后,似菊花绽蕾,又如砂糖裹心。
粘米团子
习俗
大端午赛龙舟
在湖北仙桃,农历五月十五有过“大端午”的民俗,按照当地的传统,农历五月十五这一天,赛龙舟也是当地老百姓过“大端午”的重头戏。“大端午”赛龙舟在当地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因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几天恰逢当地夏播夏种的高峰期,所以仙桃百姓就选择避开农忙,将端午节推移到农历五月十五来过。
饮茶
沔阳人多有饮茶的习惯,有钱人家用好茶叶泡茶喝,贫困人家饮粗茶。有的仅仅是为了改变白开水的颜色,将木梓树上的嫩叶摘下蒸熟晒干,代茶叶用。进入80年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多到商店买茶叶泡茶,但仍有不少人仍习惯饮用白开水或凉水。
二月初一
艺术
戏曲文化
沔阳花鼓戏
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沔阳花鼓戏的源头。沔阳花鼓戏的声腔由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调组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
沔阳皮影戏
俗称“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种类、武打招势及现代皮影人物操作。艺人们使它们的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安上操作杆,在白色细布做成的银幕后面,由艺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种类型的道具、布景,通过灯光将影像在银幕上显映出来,色彩绚丽,如同电影一般。沔阳皮影戏有传统剧目三百多个,创作的现代剧目二十多个,多以盘朝剧为主要剧目,偶尔穿插新编剧。其中《皇历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请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剧目受欢迎。
沔阳渔鼓
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传统曲目有《吕蒙正赶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现代曲目多数是短篇,有《迷路记》、《大刀风云》、《送胶鞋》等,且除用渔鼓、简板击节伴奏外,新中国成立后,加用二胡、京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演唱。
沔阳道情
又称湖北道情,是在沔阳打硪号子、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的唱腔、曲牌基础上,经过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积累演变而成的一种曲唱艺术。沔阳道情音乐性较强,板腔丰富。是湖北影响较大的地方曲艺之一。
沔阳歌腔
为“渔鼓道情”的一种,约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初为独立的曲艺形式,后与“皮影戏”合流。沔阳歌腔说唱相间,既可单独演唱,亦可为沔阳皮影戏伴奏配腔。沔阳歌腔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沔阳歌腔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与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犷,地方色彩浓郁。说唱时有打击乐有鼓、云板、锣、钹、小锣、马锣等伴奏。说表时有时也用“惊堂木”(即“醒木”)。
沔阳善书
是一种以宣讲帝王诏会、劝人行善为内容,以韵白相间、讲唱结合为特点的曲艺形式,又称“讲圣渝”、“说贤书”等,民间称之为“太平书”、“化春福”和“哭善书”等。说唱结合。曲词分为“说词”、“宣词”、“答词”三种。
沔阳三棒鼓
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的一种。沔阳三棒鼓词有十多种唱法,多为沔阳小曲、沔阳民歌,曲调简练朴实,叙事性强、灵活多变;鼓词格式为“五五七五”,通称“五七韵”,也称“纯七韵”,它的内容常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即兴变换,但不论如何变换,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类的内容,最终达到给钱给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沔阳小曲
又叫“碟子小曲”,或称“内河小曲”。汉水流域的一种“俚歌俗曲”,曲调高亢、优美、动听,是以唱为主的曲唱艺术。它的音乐风格是根据沔阳方言四声语调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较为突出的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与明清时期沔阳地区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连,并吸收了邻近省份的曲唱,成为湖北地方曲艺中音乐性最强的曲唱艺术。沔阳小曲演唱的形式简便灵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丝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沔阳民歌
据新修《沔阳志》载,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革命历史民谣、新民歌等。沔阳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为主,间杂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大都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这些民歌大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表达了他们悲喜的情绪和憎爱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代表作有《襄河瑶》、《哪有闲空回娘家》、《月望郎》、《双撇笋》、《薅黄瓜》、《十枝梅》等。
工艺美术
沔阳雕花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组犷、奔放特色相反,显得精细入微。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仙桃贝雕:仙桃市淡水贝雕,选用淡水贝类的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运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仙桃市淡水贝雕以贝雕船的制作最具特色。《玉龙黄鹤舟》作为贝雕工艺一绝已被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2007年贝雕大师路光荣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邓氏麦秆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麦秸画等,可上溯至隋朝,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市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市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秆画。2013年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人邓友谱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沔阳糖塑:又称糖人模。糖塑的制作技巧以“吹”、“扯”为要。
民间舞蹈
沔阳高跷龙灯
沔阳高跷龙灯是湖北仙桃市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就龙身而言,长度和一般龙灯差不多,然而龙节比一般龙灯少,一般龙灯为十三节至十五节,龙节之间跨度短,便于玩地龙灯;沔阳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便于踩高跷舞龙灯。
沔阳采莲船
沔阳采莲船在仙桃市春节文艺活动中,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采莲船与仙桃市所处的地域有关,这里湖水茫茫,莲花飘香,乃鱼米之乡。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仙桃市广为流传。
沔阳舞狮
沔阳舞狮(俗称“玩狮子”),有地狮子、台狮子两大类。地狮子由一人手持绣球舞弄逗引,两人披顶狮身表演抖毛、抓痒、跳跃、跌扑、睡觉、翻滚、踩球等动作。舞狮者除表演与地狮子相同的动作外,还有在垒起的方桌间穿绕攀爬,间插望江喝水、四爪踏雪、金钱吊葫芦等绝技表演。
莲湘舞
莲湘舞是仙桃市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时,表演者穿着民族彩色服装,一人领先,众人列队在后,执精美竹节(莲湘),竹节上有小孔,小孔中串着若干有孔的铜钱,舞起来发出银铃般响声。打莲湘有很强的节奏感,表演时,右手执节,左手配合,先击左肩,再击右肩,转拍正反左手,再击左膝右膝,然后转身左右脚踢节,其舞蹈动作优美、整齐、统一。
五虾闹鲶灯
地区象征
市花
2018年,仙桃市人民政府将桃花确定为市花,桃产业也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仙桃市种桃历史悠久,是江汉平原的“桃之乡”,仙桃鲜桃除了畅销销各地,还有一部分会通过精深加工,制成桃脯、桃胶、桃子罐头、桃精华粉、桃花美酒等产品。
市树
其他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9月,仙桃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包括沔阳县人民政府旧址、沔城遗址、曹场墓群、鄂中特委旧址、越舟湖遗址、排南城址、司马桥、万家岭墓群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沙湖古遗址、范关古墓群、红二军团机关遗址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
沔阳县人民政府旧址
1949年8月到1951年6月,旧址是最早的县政府办公大楼,在战争年代曾是红色革命的摇篮。2021年,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桥
司马桥位于沔城镇回族镇建兴门街,据传该桥始建于三国时期,清光绪十五年重建,曾经是沔阳古城护城河上的交通要道,至今仍在使用。2008年,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仙桃市市共有世界级(人类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非遗项目84个。
太乙金刚拳
太乙金刚拳是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特有的地方性拳种,主要在仙桃、天门、京山、荆州等地区流传,历史近200多年形成不同流派。太乙金刚拳技术体系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套路、器械、对练、散手和功法练习。
鳝鱼米粉制作技艺
鳝鱼米粉的制作技艺包括制粉、熬汤、做鳝鱼臊子和下粉四个方面。
包面制作技艺
包面是仙桃传统风味小吃,经过百多年传承,已逐步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皮的特点是薄、白,有仞性,它以本地湖乡产小麦磨成的高筋雪白面粉为原料,以手工在案板上擀制而成,用手抖动面皮,可像丝绸一样飘舞。馅的特点是软嫩,以特殊部位的肥瘦适宜猪肉用手工剁制成粗细适宜的肉沫配以生粉、食盐、酱油、陈醋等调料制作而成。汤的特点是鲜,以筒子骨和矮脚老母鸡熬制的膏汤混合配制而成,佐以姜、蒜、酱油、香醋、麻油等调配,具有味鲜绵长,回味无穷的特点。
风景名胜
综述
仙桃市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着灿烂的古老文化。有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们留下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古迹,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时器时代的石斧、石锛、石坠、石纺轮、亚洲象齿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战国时期的青铜七字戈、南朝时期的瓷瓶、汉、唐时期的铜镜等。
重要景点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仙桃市沙湖镇境内,西距仙桃市中心34千米,东与武汉市汉南区接壤,距汉洪高速公路入口9千米,距武汉市中心城区60千米,拥有10万亩滩涂、沼泽、水域、芦华荡多种原生态湿地风光,被誉为"天然氧吧"。东与长江相接,西与汉水相连,古老的东荆河贯穿全境。园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省级保护动物80多种。2008年12月21日被省电影家协会确定为江汉平原首家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梦里水乡旅游区
仙桃梦里水乡旅游区位于仙桃国营赵西垸林场,与湖北武汉、湖南岳阳分别相距2小时车程,东、西前往动车线仙桃市西站、潜江站30分钟车程,中间对接随岳高速、汉宜高速15分钟车程。
沧浪遇渔父
唐代中期,为纪念屈原在张沟建了沧浪馆,沧浪馆位于张沟镇通州河北面,现张沟影剧院旁。曾为宗教活动场所。陈友谅曾在此设过武馆,张难先曾在此教学。大革命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打仙桃市时曾在这里驻扎。
楚王五乐台
郭河楚王五乐台据《沔阳州志》有记载,原为楚平王游猎云梦泽时休息地,位于排湖南岸。后称陈友谅夫人梳妆台。20世纪80年代,此处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矛、铜簇、铜斧等历史文物。
沔街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名街称号,2014年首届“荆楚最美乡村”评选中获“最佳传承奖”。沔街全长3000米,现建有仿古城楼、明清建筑风格门栋、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创新基地、大汉王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孝雅书院。
沔城风景名胜区
沔城风景名胜区位于仙桃市西南沔城回族镇境内,景区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庙”之称,著名的景点有大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仁杰问政处、唐朝复州城垣等。
对外交流
城市名称 | 交好时间 | 备注 |
---|---|---|
巴西新奥里藏特市 | 2005年5月2日 | 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
著名人物
人物 | 简介 |
---|---|
陈友谅 |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皇帝 |
罗俊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 |
王明洋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顾行发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
李小双 | 体操运动员,体操世界冠军 |
李大双 | |
杨威 | |
郑李辉 | |
廖辉 | 举重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
辜梓豪 | 中国围棋职业选手,九段,第22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 |
昌雅妮 | 跳水运动员,2017年国际泳联世锦赛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
丁霞鹏 | 体操运动员,体操教练,培养过世界冠军 |
彭友平 | |
颜永平 | |
雷军 |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陈文烛 | 南京大理寺卿、吴承恩密友 |
池莉 |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
林克庆 |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
王祥喜 |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书记、国家消防救援局第一政治委员。 |
范晓萱 | 祖籍湖北仙桃,代表作《眼泪》等。 |
王利明 |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明楷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
重要荣誉
获得时间 | 荣誉名称 | 授予方 |
---|---|---|
2014年1月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5年3月 | 国家卫生城市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2015年1月 |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
2015年4月 |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
2015年4月 | 中国沔阳三蒸之乡 | 中国烹饪协会 |
2017年10月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 |
2017年7月 |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
2017年10月 | 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2018年10月 |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 |
2019年7月 | 中国百强县 | 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
2019年8月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 - |
2019年10月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5位 | - |
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58位 | - | |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5位 | - | |
2019年11月 | 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 |
2019年12月 | 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 - |
2020年1月 | 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42 | - |
2020年5月 | 2020年全国百强县 | - |
2020年5月 | 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 - |
2020年6月3 | 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 |
2020年7月28日 | 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 - |
2020年11月13日 |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2020年11月 | 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 国家民委办公厅 |
2021年1月 |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 国家卫生健康委 |
2021年8月 | “2021年赛迪百强县”。 | - |
2021年9月1日 | 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 中国科协 |
2021年9月 | 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 |
2021年9月 | 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 |
2021年10月 |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 海关总署 |
2022年4月14日 | 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64名。 | - |
2022年5月 | 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62名。 | - |
2022年11月 | 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85。 | - |
2022年10月 |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 - |
2022年12月 |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4。 | - |
2023年7月 | 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56。 | - |
2023年12月 | 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71。 | |
2023年12月 |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1位。 | - |
2024年7月 | 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54。 | |
2024年10月 | 入选壹城智库“2024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88。 | |
2024年12月 | 入选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排名第65。 | |
2025年5月 | 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