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百科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学校创建于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东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系部设置
学校现有23个二级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2369人;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的55个本科专业(运动训练为教育部批准的单招专业),建设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四川省特色本科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41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教师近三届获得国家级、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科建设
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是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管理硕士、高师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有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重点学科9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部省共建基础实验室4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机构2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有《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两种公开出版刊物。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102人,专任教师1625人,其中教授200人,副教授47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全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
主要业绩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文献学、高等教育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等特色学科。2009-2011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12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7209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55篇,cssci、cscd收录1068篇;出版学术专著164部;获国家、省政府科研奖44项。
获得奖项
200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此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09年四川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2011年获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有1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中标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公众号主体介绍西华师范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是由西华师范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西华师范大学(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西华师大”,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和全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四川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四川省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高校,四川省首个“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发轫于抗战时期国立东北大学,抗战胜利后,国立东北大学迁回沈阳,1946年在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与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及教师,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并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成都市;留在南充市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截至2025年6月,西华师大现有华凤校区与行署校区,占地面积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有29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全日制学生38000余人。截至2011年5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46年在四川省三台县建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设农艺、农经、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数理、农田水利七个系。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设文商学院、理工学院和农工学院,增设中文、哲史二个系。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设水利、土木、化工、电机、采矿五个一年制专修科。
蓬勃发展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院校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化学、数学、物理五个系及相应的专业。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并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1年四川师范学院华凤校区正式投用,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欣欣向荣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
西华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截至2024年7月)学院 | 本科专业 |
---|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 |
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 | - |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 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 书法学 |
西华师范大学公共数学学院 | - |
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2000年开始招生)、环境工程(2003年开始招生)、环境生态工程(2021年开始招生) |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 |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西华师范大学国际学院 | -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 |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 |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
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 |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环境艺术、视觉传达、服装与服饰设计、绘画 |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人工智能 |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物理学(师范)、天文学、材料物理 |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科学教育(师范) |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园林、生物技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学 |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 |
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 | - |
参考资料:各学院官网简介专业数与学校简介专业数不一致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长期科研基地2个、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7个。拥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四川新型智库2个。建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蜀道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蜀道研究院、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四川研学旅行发展研究中心等其他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研究平台(截至2024年7月)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获批时间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8年 |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1年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化学合成与污染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09年 |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2015年 |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 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 2023年 |
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栗子坪大熊猫生态与保护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21年 |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最优化理论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 |
丘陵地区国土资源统筹利用工程实验室 | 2009年 |
注:仅部分列举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主持承担科研项目68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270余项,省部级项目600余项。发表论文15500多篇,其中sci、ssci、a&hci收录2100多篇,cssci、cscd收录1400多篇,出版著作340余部,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0多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教育部优秀成果奖6项、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和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80余项。学校在大熊猫生态保护领域,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出版了全球第一部大熊猫生态学专著,牵头开展了首次全国大熊猫野外调查,促成了我国第一次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被誉为“中国的熊猫大学”。学校领衔发现的“cwnu星团表”成为国际上首次以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名字命名编号大样本的天体星表。
研究成果(截至2024年7月)项目(课题)名称 | 所获奖项 | 获奖年份 |
---|
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研究与种群复壮技术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8年 |
多金属危废模块化回收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系统集成及应用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19年 |
约束最优与平衡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19年 |
非线性密码函数及其相关编码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 2021年 |
智能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23年 |
生态脆弱区蚕桑绿色高效与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推广 |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 2023年 |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南充市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2023年 |
非凸极小化算法研究 | 南充市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2023年 |
硅氧化物/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调控和电化学反应机理 | 南充市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 2023年 |
干热河谷侵蚀沟形态规律及其环境响应 | 南充市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 2023年 |
人类一自然干扰下西南山地珍稀兽类保护与应用 | 南充市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 2023年 |
注:仅部分列举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西华师范大学(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西华师大”、cwnu。
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圆形造型,主体图案为学校主教学楼朝阳楼和梯步组成,朝阳楼主体建筑设计寓意为“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梯步体现学校办学发展历程;内环下方“1946”表示学校诞生于1946年,外环为学校中英文名称。徽章为印有徽志的圆形证章,教职工佩戴徽章底色为蓝色,学生佩戴徽章底色为红色,图案和字体均为金色。
校区情况
行署校区
行署校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育英路76号。分布在行署校区的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书法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文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行署校区
华凤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西华师范大学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陈涛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李明洲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张超 |
党委副书记 | 毕剑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龙汉武、李军、陈仕品、黄元全、胥晓 |
党委常委 | 高长、王方国、周道春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西华师范大学历任领导类别 | 时期 | 职务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历任校长 | 私立川北农工学院 | 院长 | 李季伟 | 1946·05—1948·03 |
杨志龙 | 1948·08—1949·04 |
私立川北大学 | 校长 | 曾济宽 | 1949·05—1949·10 |
王宏实 | 1949·11—1950·06 |
公立川北大学 | 校务整理委员会主委 | 贾子群 | 1950·07—1950·09 |
川北大学 | 校务管理委员会主委 | 1950·10—1952·09 |
四川师范学院 | 建院委员会主委 | 段可情 | 1952·10—1954·08 |
南充师范专科学校 | 校长 | 苏藜 | 1954·08—1958·10 |
南充师范学院 | 院长 | 王叙五 | 1964·01—1966·06 |
章润瑞 | 1978·05—1982·01 |
罗兴波 | 1982·02—1983·10 |
汤泽生 | 1983·10—1988·12 |
四川师范学院 | 院长 | 1989·01—1991·11 |
邓学界 | 1991·12—1994·08 |
佘正松 | 1994·08—1997·12 |
西华师范大学 | 校长 | 2003·04—2006·09 |
陈宁 | 2006·07—2015·03 |
张健 | 2015·03—2017·09 |
王元君 | 2017·09—2022·06 |
历任党委书记 | 南充师范专科学校 | 党委书记 | 苏华 | 1957·11—1958·10 |
南充师范学院 | 党委书记 | 黄艾民 | 1963·11—1966·06 |
汤新杰 | 1969·04—1973·09 |
黄艾民 | 1978·05—1979·10 |
章润瑞 | 1979·11—1983·10 |
罗兴波 | 1983·10—1988·12 |
四川师范学院 | 党委书记 | 1989·01—1989·04 |
梁德玺 | 1989·04—1994·08 |
陈正安 | 1994·08—1997·12 |
佘正松 | 1997·12—2003·04 |
西华师范大学 | 党委书记 | 2003·04—2008·12 |
杨树政 | 2008·12—2015·07 |
王安平 | 2015·07—2022·06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
校友情况
科教名苑姓名 | 备注 | 姓名 | 备注 |
魏辅文 | 保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校长 | 杜志云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邓初夏 |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美籍华人科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遗传研究室主任 | 孙林 | 国麻省总医院综合计算生物学中心博士 |
夏勇德 | 1993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国埃克塞特大学工程、数学和物理科学学院讲师 | 徐林 | 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学习记忆研究组组长 |
王跃飞 | 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原执行院长、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 杨光 | 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
赵斌 | 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任剑涛 |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邹吉忠 |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 | 彭宣维 | 中国功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体学会常务理事 |
曾忠禄 |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皮晓青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
注:仅部分列举,排名不分先后。主词条参见“西华师范大学校友会” |
所获荣誉
荣誉(截至2024年7月)时间 | 荣誉 |
2018年 | 第六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
2021年 | 学校在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中获得高校项目办“优秀”等次 |
2022年5月30日 | 学校被评为2021年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
2022年8月 | 学校获全国杰出组织奖和优秀公益志愿团称号 |
2022年12月 | 学校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最受高中生关注本科高校 |
2023年2月16日 | 学校获“2022年度政府采购先进高校”称号 |
2024年2月 | 学校获“2023年度‘安全生产月’先进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