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大动科青年先锋连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西大学办学条件

广西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开设招生本科专业68个,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

广西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招生专业(类)学制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四年
电子科学与技术四年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四年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
机械电子工程四年
车辆工程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四年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
自动化四年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四年
水利水电工程四年
建筑学五年
智能建造四年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四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四年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四年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
信息安全四年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年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
木材科学与工程四年
环境工程四年
矿物资源工程四年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轻工类(含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四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四年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四年
生物技术四年
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生产类(含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四年
农业资源与环境四年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四年
动物医学五年
广西大学林学院林学四年
生态学四年
广西大学医学院药学四年
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四年
汉语国际教育四年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翻译)四年
日语四年
泰语四年
越南语四年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告学)四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四年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经济学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
金融学四年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四年
会计学四年
旅游管理四年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四年
广西大学法学院法学四年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四年
思想政治教育四年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四年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四年
美术学四年
音乐学四年
舞蹈学四年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广西一流学科,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
畜牧学
土木工程
电气工程
作物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态学
植物保护
应用经济学
物理学
数学
化学
机械工程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
经济学(02)应用经济学0202
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理学(07)数学0701
理学(07)物理学0702
理学(07)化学0703
理学(07)生物学0710
理学(07)生态学0713
工学(08)机械工程0802
工学(08)电气工程0808
工学(08)土木工程0814
工学(08)水利工程0815
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工学(08)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
农学(09)作物学0901
农学(09)植物保护0904
农学(09)畜牧学0905
农学(09)兽医学0906
管理学(12)工商管理1202
管理学(12)公共管理1204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专业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
0952b兽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
哲学(01)哲学0101
经济学(02)应用经济学0202
法学(03)法学0301
法学(03)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文学(05)中国语言文学0501
文学(05)外国语言文学0502
文学(05)新闻传播学0503
理学(07)数学0701
理学(07)物理学0702
理学(07)化学0703
理学(07)海洋科学0707
理学(07)生物学0710
理学(07)生态学0713
工学(08)机械工程0802
工学(08)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工学(08)电气工程0808
工学(08)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工学(08)建筑学0813
工学(08)土木工程0814
工学(08)水利工程0815
工学(08)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工学(08)矿业工程0819
工学(08)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
工学(08)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工学(08)生物医学工程0831
工学(08)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农学(09)作物学0901
农学(09)园艺学0902
农学(09)农业资源与环境0903
农学(09)植物保护0904
农学(09)畜牧学0905
农学(09)兽医学0906
农学(09)林学0907
农学(09)水产0908
医学(10)药学1007
管理学(12)工商管理1202
管理学(12)公共管理1204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型(领域)一览表
专业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
0251金融----
0254国际商务
0255保险
0351法律
0452体育
0453汉语国际教育
0551翻译
0552新闻与传播
0854电子信息
0855机械
0856材料与化工
0857资源与环境
0858能源动力
0859土木水利
0860生物与医药
0951农业095131农艺与种业
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095133畜牧
095134渔业发展
095135食品加工与安全
09513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095137农业管理
095138农村发展
0952兽医---
0953风景园林
0954林业
1055药学
1251工商管理125101工商管理(mba)
125102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
1252公共管理---
1253会计
1254旅游管理
1351艺术

重点学科
类别名称
“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
部区合建一流建设学科群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应用经济学与现代服务业学科群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微生物学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广西一流学科(a类)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应用经济学
广西一流学科(b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畜牧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
序号重点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
1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群杨绿峰
2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群陈保善
3动植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群石德顺
4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群王双飞
5电气工程与“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开发学科群韦化
6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群阳国亮
参考资料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所属学科门类学科带头人备注
1土木工程工学邓志恒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畜牧学农学石德顺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3生物学理学唐纪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4应用经济学经济学陆善勇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5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童张法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6生态学理学温远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7轻工技术与工程工学王双飞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8兽医学农学罗廷荣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9电气工程工学韦化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0作物学农学周瑞阳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1机械工程工学蔡敢为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3植物保护农学贤振华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4数学理学韦增欣广西重点学科
15矿业工程工学蔡明海广西重点学科
16中国语言文学文学李寅生广西重点学科
17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冯庆革广西重点学科
18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龚仁喜广西重点学科
19水利工程工学燕柳斌广西重点学科
20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顾明华广西重点学科
21高等教育学教育学曾冬梅广西重点学科
22外国语言文学文学祝远德广西重点学科
23园艺学农学龙明华广西重点学科
24哲学哲学王玉生广西重点学科
25软件工程工学钟诚广西重点学科
26新闻传播学文学商娜红广西重点学科
27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雷德鹏广西重点学科
28有机化学理学段文贵广西重点学科
30公共管理管理学谢舜广西重点学科
31法学法学孟勤国广西重点学科
32物理学理学梁恩维广西重点学科
33材料加工工程工学曾建民广西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在职在编教职工340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96人,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6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6人。
类别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皆连、王双飞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余克服
国家级教学团队民商法教学团队、家畜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孟勤国、黄维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保善、梁恩维、余克服、李伟华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唐纪良、陈保善、曾建民、石德顺、王双飞、李容柏、余克服、梁恩维、范祚军 
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陈保善、石德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郑皆连、唐纪良、石德顺、余克服、梁恩维、范祚军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梅国雄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余克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冯家勋、梁家荣、马少健、陈建华、唐文琳、范祚军、湛永钟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田永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建成实验教学中心25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获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3门。

(图片源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官网)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法学、英语、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越南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汉语言文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泰语、电子信息工程、园艺、会计学、翻译、水利水电工程、植物保护、旅游管理、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矿物资源工程、农学、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程互动推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国家级精品课程木材学、家畜寄生虫学、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病毒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木材学、化工热力学、兽医寄生虫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动物寄生虫学与公共健康卫生、碳减排与低碳生活、科技建材构筑美好生活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彩调剧”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哲学、汉语国际教育、日语、广播电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包装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植物保护、林学、音乐学、翻译、广告学、化学、车辆工程、园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运动训练、海洋科学、生态学、机械电子工程、信息安全、舞蹈学、艺术设计学
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矿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轻工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科(公管、教育、外语)综合实验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与调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中心轻工与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创业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地方院校矿业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经济与管理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资料来源:注:表单不全

教学成果

学校获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3门,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82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7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