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江西文钦教育产业集团于2001年创办了赣州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经过15年的辛勤耕耘,“文清实验“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教育品牌。为传承优良基因,延伸优良的办学传统,提升赣南教育的品质及满足家长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应运而生。
师资力量
学校聘请全国知名校长、奥赛金牌教练常立新担任总校长;聘请全国民办中小学优秀校长、江西省优秀校长周益华担任总督学;教学团队由国家、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其中近20人为省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同时还聘请了专职外籍教师任教。
全校现有专业教师246名(公办教师97名,外聘教师149名)。教师队伍年轻,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2岁。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学历203人,大专学历2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有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人,省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2人。
办学规模
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定位于中高端教育服务市场,办学层次从幼儿园到高中,是赣南地区第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学校设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国际部、培训部、服务部、管理中心,可容纳5000名学生,配备教师450多人,后勤管理人员近300人,可以为4000名学生提供住校服务。
教学与科研
学校引进全国名校---长郡中学的教育资源,在高中部探索长郡教学模式,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以高一为主体,建立、管理两支队伍------竞赛学生队伍、竞赛教练队伍,依托长郡中学,走出学校竞赛培养模式。并不定期组织老师外出学习,还把国家、省、市、区有关教育专家“请进来”讲学,邀请许时升、朱斌、魏来、匡治成、廖喜全等国家、省、市、区专家来校讲学。同时也深入推进了以集体备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组织并坚持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备课,注重了教研形式、质量和实效,学校组织开展了“新教师亮相课”,“优秀教师展示课” “说题、解题比赛” “教师学科能力水平考试” “无生课堂”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
…更多「教学与科研」介绍请查阅全文…
教学模式
学校围绕“知识学习为基础、能力培养为向导、情意教育为拓展”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4+1+z”中外教育优势融合的三维发展课程,积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设置古筝、钢琴、吉他、国画、书法、象棋等多种特色兴趣课程,多元化教学,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国际化意识,培养国际视野。
办学理念
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延续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十五年的文化积淀和办学经验,学校走“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办学之路,秉承“立足国际视野传承中华文化实施多元教育培育世界公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为目标,以“中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世界眼光传播中华文化”为历史使命,引进国际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升学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流的合作平台,开创“双向互动式”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模式。
特色服务
1、从幼儿到高中,十五年一以贯之以爱育人
2、从国内到国外,一站式无缝对接筑就未来
3、从必修到选修,特色化自主选课培育个性
4、从求知到做人,小班化导师引领全面发展
5、从家园到校园,全方位服务助力健康成长
学校领导
总校长:常立新
党支部书记:高骎
副校长(高中部校长):唐年珍
副校长(初中部校长):吴中鸿
副校长(小学部校长):方鸣凌
副校长:韩伟
总校长助理(行政人事部主任):徐蕾
…更多「学校领导」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学校建筑别具一格,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又汲取了西方建筑风格。校园布局分为”生态、艺
术、科学“三个主题,所有建筑连体相通,呈现出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两点,体现高雅、现代的特点,突出”环境育人“的作用。此外,学校还特别设置了养成教育、自主能力培育场所,以助孩子健康全面成长。
学校教学生活用品均采用顶级配置,学生寝室家具采用北欧顶级欧洲云杉(芬兰松),经过先进的制造工艺生产后,所有产品安全、环保,并通过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床垫采用3e环保棕制作,舒适、安全、环保。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高中部
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7年秋季招生正式开始,计划招生400名新生。高中部拥有一支学科齐全、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聘请了全国著名基础英语教育专家许时升任学校总校长,赣州市名师、赣州三中原副校长唐年珍担任高中部校长。汇集了一大批来自国家、省、市、区(县)各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秉承“立足国际视野、传承中华文化、实施多元教育、培育世界公民”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走“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办学之路。
…更多「高中部」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
学校自创办以来,学校在承接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异质文化。以情感体验与文化浸润为途径和方法形成学校鲜明的德育特色,培养学生具备“完全人格”为目标,着重培育学生 “学习与创新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领导与交流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自主管理能力”与“欣赏与积极娱乐能力”,彰显独特的育人模式,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更多「学校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