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2011年6月立项建设,2013年12月正式开工,由陕西绿通生态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承建。2015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同年10月1日试运行开放,成为渭北地区首个综合性植物园。2025年4月开展节前安全检查,更新消防设施并建立突发事件响应机制。
园区规划
总建设面积9·98万平方米,采用"一心(中心水域区)、四带(景观围合带)、五区(山林区、花园区等)、多点(24个植物主题节点)"布局:
科研实验区开展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湖景水系区种植睡莲等10余种水生植物
乡土植物展示区集中呈现地域特色植被
植物构成
截至2015年,园区栽植乔木、灌木等500余品种,其中:
固碳树种占比超过60%
紫叶芦竹等珍稀品种20余类
专类园区设置药用植物展示区2025年新增红梅、丁香等观赏品种,形成三至四月集中花期景观。
景观设施
配套建设长亭、花架等47处园林小品,主要景观包括:
跨湖景观桥3座
仿古廊亭8处
花岗岩浮雕文化墙120米冬季雪景中形成冰挂垂枝、雪覆小径的特色生态画面。
运营维护
2025年实行分级安全管理机制:
月度巡查电气线路与灌溉系统
季度检测消防设施有效性
重大节假日前开展全面排查日常维护采用分区责任制,配备专业绿化养护团队。
社会功能
作为铜川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开展植物科普讲座年均12场
设置200余块植物信息标识牌
2025年入选"铜川十大赏花打卡点"榜首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50万人次(截至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