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49年,属第四区十一街。
1953年,属第二区第六、七街。
1956年,成立城关区铁路新村街道。
1959年,改铁路新村管理区,属五泉公社。
1962年,恢复铁路新村街道。
1980年6月,铁路新村街道划分为铁路东村、铁路西村2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辖铁路新村、铁路东村、和政东街、何家庄4个居民委员会。
2020年6月,铁路东村街道下辖4个社区:铁路东村社区、和政东街社区、铁路新村社区、何家庄社区,街道办事处驻铁路新村东街90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铁路东村街道东与团结新村街道接壤,南与火车站街道毗邻,西与铁路西村街道连接,北与皋兰路街道相邻。辖区总面积0·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辖区总人口3868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637人,城镇化率99·9%。另有流动人口4153人。总人口中,男性18826人,占48·7%,女性1986人,占51·3%;14岁以下3716人,占9·6%,15~64岁29310人,占75·8%;65岁以上5663人,占14·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满、藏等24个少数民族,共1329人,占3·4%。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满2个民族,其中回族91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8·7%;满族242人,占18·2%。
经济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有商业网点507个,职工1458人,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0万元,比上年增长8%。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18个,会员720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600册,体育场地4处。4个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铁路东村街道活动教育事业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903人,专任教师116人;小学1所,在校生1700人,专任教师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99人,专任教师1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中2所,在校生4276人,专任教师257人。医疗卫生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病床44张。专业卫生人员44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注册护士24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5万人次。社会保障
2011年,铁路东村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9户,人数713人,支出191·9万元,比上年增长9·9%;城市医疗救助61人次,共支出15·6万元,比上年增长65·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社区服务设施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4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0·3万元,使97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新增就业人员597人,有32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邮政电信
2011年末,铁路东村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2个;固定电话用户0·6万户,比上年增加12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比上年增加132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2·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0·5万户。
交通
2011年,铁路东村街道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和政路等多条公交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