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信百科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由山西省辖内市(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自愿入股组建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以发起方式设立,实行民主管理,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于2005年8月成立。
联合社介绍
省联社依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承担对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具体为:督促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落实支农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制定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指导农村信用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及内部管理等工作进行辅导和审计;督促农村信用社依法选举理事和监事,选举、聘用高级管理人员;指导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指导、协调电子化建设;指导员工培训教育;协调有关方面关系,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组织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参加资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融通资金;办理或代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依据省人民政府的授权,按照有关规定管理省级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扶持资金。
特点介绍
一是发展历史最久。以1945年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长治屯留县罗村信用社成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信合已经走过了68年的发展历程,是我省成立最早的金融机构。
二是机构员工最多。共有正式机构3124个,其中省级机构1个、市级机构11个、县级机构110个、营业部和信用社1811个,另外有分社785个、储蓄所364个、便民服务点42个。共有干部职工44318人,其中在编员工41419人,其它用工方式5958人,再加上农村业务联络员队伍,是全省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
发展历史
近年来,省联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推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防控风险作为第一责任,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核心,严格按照班子成员自觉做到“三讲”——讲纪律、讲规矩、讲程序,同志之间坚持“三个相互”——相互信任而不相互任性、相互理解而不相互误解、相互支持而不相互坚持,建强领导班子队伍;严格按照“两依靠、三推荐”——依靠制度管人、依靠办法选人,业绩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人事改革;切实按照“一个方向,三个有利于”——坚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支持农业的方向不动摇,有利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治理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有利于防控风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革;切实按照“三个转变”——业务经营要由抓时点向抓经常转变,由单项抓向综合抓转变,由领导抓向全员抓转变,实现业务稳健发展;创新采取“三管齐下、五人联保”的工作方法,着眼打造“大案防、大联动”工作机制治理案件,防控经营风险;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办社宗旨,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网点优势及本土优势,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整体发展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型跨越正当其时,前景一片大好。2007、2008年度省联社实施了“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日渐彰显;2009年,以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活动为抓手,省联社全面启动了“支农惠民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基地建设、龙头带动、三社联动、青年创业、农村信用、组织资金、盘活旧贷“七大工程”,实现全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1000亿元和为300万农户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两大目标”,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支持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2010年,以推进“比学习、比作风、比技能、创优业绩”活动为主线,省联社确定了“巩固、提升、创新、赶超”总体思路和目标,本着“深化改革激活力、强化管理控风险、提升科技增手段、创新服务促发展、坚持宗旨惠三农”等五项要求,积极推进“机制转型、支农惠民、服务创新、规范管理、排险控案、网络信息、队伍建设、文化塑造”八项工程,经营管理稳步推进;2011、2012年,省联社按照“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总体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各项业务经营亮点频现,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
山西成绩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从2008年前到2013年1月底:
1、资产规模由2890亿元增长到6610亿元,五年内翻了一番多。
2、存款余额由1661亿元增长到4495亿元,五年内增长近两倍。
3、贷款余额由1098亿元增长到2770亿元,五年内翻了一番多。
4、资本充足率上升至9·4%,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增长幅度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
公众号主体介绍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山西农信是由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由山西省辖内市(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自愿入股组建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以发起方式设立,实行民主管理,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于2005年8月成立。
联合社介绍
省联社依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承担对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具体为:督促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落实支农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制定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指导农村信用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及内部管理等工作进行辅导和审计;督促农村信用社依法选举理事和监事,选举、聘用高级管理人员;指导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指导、协调电子化建设;指导员工培训教育;协调有关方面关系,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组织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参加资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融通资金;办理或代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依据省人民政府的授权,按照有关规定管理省级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扶持资金。
特点介绍
一是发展历史最久。以1945年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长治屯留县罗村信用社成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信合已经走过了68年的发展历程,是我省成立最早的金融机构。
二是机构员工最多。共有正式机构3124个,其中省级机构1个、市级机构11个、县级机构110个、营业部和信用社1811个,另外有分社785个、储蓄所364个、便民服务点42个。共有干部职工44318人,其中在编员工41419人,其它用工方式5958人,再加上农村业务联络员队伍,是全省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
发展历史
近年来,省联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推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防控风险作为第一责任,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核心,严格按照班子成员自觉做到“三讲”——讲纪律、讲规矩、讲程序,同志之间坚持“三个相互”——相互信任而不相互任性、相互理解而不相互误解、相互支持而不相互坚持,建强领导班子队伍;严格按照“两依靠、三推荐”——依靠制度管人、依靠办法选人,业绩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人事改革;切实按照“一个方向,三个有利于”——坚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支持农业的方向不动摇,有利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治理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有利于防控风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革;切实按照“三个转变”——业务经营要由抓时点向抓经常转变,由单项抓向综合抓转变,由领导抓向全员抓转变,实现业务稳健发展;创新采取“三管齐下、五人联保”的工作方法,着眼打造“大案防、大联动”工作机制治理案件,防控经营风险;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办社宗旨,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网点优势及本土优势,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整体发展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型跨越正当其时,前景一片大好。2007、2008年度省联社实施了“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日渐彰显;2009年,以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活动为抓手,省联社全面启动了“支农惠民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基地建设、龙头带动、三社联动、青年创业、农村信用、组织资金、盘活旧贷“七大工程”,实现全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1000亿元和为300万农户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两大目标”,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支持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2010年,以推进“比学习、比作风、比技能、创优业绩”活动为主线,省联社确定了“巩固、提升、创新、赶超”总体思路和目标,本着“深化改革激活力、强化管理控风险、提升科技增手段、创新服务促发展、坚持宗旨惠三农”等五项要求,积极推进“机制转型、支农惠民、服务创新、规范管理、排险控案、网络信息、队伍建设、文化塑造”八项工程,经营管理稳步推进;2011、2012年,省联社按照“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总体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各项业务经营亮点频现,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
山西成绩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从2008年前到2013年1月底:
1、资产规模由2890亿元增长到6610亿元,五年内翻了一番多。
2、存款余额由1661亿元增长到4495亿元,五年内增长近两倍。
3、贷款余额由1098亿元增长到2770亿元,五年内翻了一番多。
4、资本充足率上升至9·4%,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增长幅度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