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徐汇公众号

上海徐汇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上海徐汇区
公众号ID:xuhuifabu
公众号分类:新闻 - 政府/机关单位
关于公众号:

“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 ,属于新闻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徐汇,感知徐汇,徐汇因你而精彩。这里是上海市徐汇区新闻办公室。

开发/运营主体: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上海徐汇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上海徐汇百科

徐汇区(xuhui district),上海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北侧与黄浦区毗邻,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与闵行区分界,北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全境面积54·93平方千米。区内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共有306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徐家汇街道漕溪北路336号。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110·98万人,比上年增长1·0%。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在肇嘉浜和李漎泾两水汇合处附近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并与意大利人、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嗣后,徐氏家族世代汇居于此,遂称为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区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徐汇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工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徐汇区境内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汇是上海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徐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2024年,徐汇区地区生产总值3931·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37%。

2024年,徐汇区发布《上海自贸试验区徐汇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正式启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徐汇联动创新区”建设。

名称衍变

地名由来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法华泾、肇嘉浜蒲汇塘三水相汇之地附近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并与意大利人、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嗣后,徐氏家族世代汇居于此,遂称为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

历史沿革

唐至宋元时期

徐汇区境在唐、五代、宋时属华亭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原华亭县高昌等5乡划为上海县,区境在高昌乡境内。

明清时期

直至明、清时,徐汇区全境仍隶上海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施行城乡自治,划上海县为1城2镇12乡,区境分属上海城、法华乡、漕河泾乡。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今肇嘉浜路以北、华山路以东、陕西南路以西、长乐路以南地域划入法租界范围,其余地区分属北洋政府管辖的法华乡、漕河泾乡和法租界。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区境分属沪南区、法华区、漕河泾乡和法租界。

抗日战争期间,华界先后属日伪上海市大道政府、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和上海特别市政府管辖,分属南市区沪西区,另有法租界。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上海特别市管辖,分属第四区、第七区、第八区(原法租界)。

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属上海市第七区(常熟区)、第八区(徐家汇区)、第二十六区(龙华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取消区的序号,直称常熟区、徐汇区、龙华区。

1949年5月24日,区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6月,成立常熟区人民政府和徐汇区人民政府。

1956年3月,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为徐汇区。

1964年5月,闵行区划归徐汇区。

1982年4月,原闵行区建制恢复,从徐汇区划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北纬31°12′,东经120°26′。东北侧以瑞金南路、陕西南路为界,与黄浦区毗邻;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沿张虹路蒲汇塘、莲花路、虹梅路、虹梅南路、淀浦河、老沪闵路,南至华泾镇关港村,与闵行区分界;北达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淮海西路,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全境东西距7千米,南北距13千米,全境面积54·9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82平方千米。徐汇区

气候

徐汇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受寒暖空气季节性交替影响,四季较分明。2016年平均气温18·1℃,较2015年17·5℃偏高。年降水总量为1593·7毫米,比2015年1698·3毫米少104·6毫米。2016年汛期降水日47天,累计降水量757·1毫米,较常年均值684·4毫米偏多,比2015年967·6毫米减少210·5毫米。区域共发布防汛防台预警信号25次。

气温

徐汇区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徐家汇地区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32℃以上为夏季,两者之间是春、秋季。

风向

徐汇区冬季常受来自蒙古高原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来自太平洋洋面的东南风。3月和9、10月为季风过渡时期,多东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

降水

徐汇区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的38·5毫米为最少。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6月降水量多达491·9毫米,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雾霜

徐汇区境内水汽充沛,空气中凝结核多,风速小,雾日较多。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每年平均雾日约43天。在1~5月和10~12月的风小无云夜晚和早晨易出现雾天。境内地势平坦,易受寒潮影响,寒潮来时气温急剧下降,产生霜冻,危害初春和晚秋农作物。平均初霜日为11月20日,平均终霜日是4月24日,全年平均霜期约125·4天,无霜期约240天。

地质

徐汇区区境位于太湖碟形洼地东端,距上海成陆年代最早的冈身地带较近,是冈身与黄浦江之间的低平冲积平原。基底岩石由古生代碳酸盐岩类,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局部凹陷盆地的新生代红色砂砾岩与玄武岩组成。其上覆盖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埋深不一。地面表层为褐黄色土层,由亚粘土、粘土构成。下层为灰色粉砂层。据勘察虹桥路市民村一带,距地表10米内为填土层,10米以下至50余米处为粘土、亚粘土及轻亚枯土层,地表下50余米至80米左右处为粉砂、亚粘土层。区境南部长桥一带距地面25米处发现有暗绿色硬土层。龙华等地区为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天然含水量高,易产生流沙。潜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5米,漕河泾地区为0·3~0·5米,长桥地区为1·3~2米。埋藏较浅的第一承压含水砂层地基承载力约8~14吨/平方米。

地形地貌

徐汇区区境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土地沉降。肇嘉浜路以北的部分地面海拔高程在2·5~3米之间,低洼处在2·5米以下。

水文水利

水文

徐汇区境内曾是水陆运输和货物集散地之一,有大小河流100多条。

徐汇区境内有黄浦江淀浦河龙华港蒲汇塘漕河泾港、张家塘港6条市级河道;有日晖港、东新港、西新港、华泾港、春申塘、关港、上澳塘、东上澳塘港、北潮港、梅陇港、北杨河、春申港、机场河、薛家港、塘湾河、新港、三友河、徐家桥河、陆家塘、陈家塘、胡家港、华浦排河、新虹三河、小排河、高孟泾、新华河、漕溪河、漕溪支河、史家宅河、陈家宅河、黄婆庙河、植物园河、进木港、潘家塘、姚家浜、港口42弄河36条区级河道。

水利

徐汇区拥有春申港水闸、春申港涵闸、中心河泵站、华泾港泵站、关港涵闸、北潮港水闸、青春河东泵闸、青春河西泵闸、新华河涵闸、三江路泵站、机场河排水泵站等11个泵站。

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依托黄浦江而建,为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4·1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是依托黄浦江水域及水利工程风景资源,该项目于2021年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

土壤

境内龙华等地区尚有部分农田。土壤由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土种主要为沟干地和潮沙地,均为菜园土亚类的代表土属。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徐汇区的长桥自来水厂使用来自青草沙水库的优质长江原水,2020年,徐汇区已完全消除劣五类水体。近两年徐汇区河道三类水比例稳步提升,2021年50个断面三类水占比80%,其中11个断面优于三类占比81·8%,2022年上半年三类水占比同比高于预期。

土地资源

徐汇区总用地面积54·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1·13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规模约7148万平方米。河道水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988·25公顷,占比19·3%;工业用地149·46公顷,占比2·9%;道路广场用地931·6公顷,占比18·2%;绿地824·88公顷,占比16·1%;无农用地。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9月,上海县龙华镇和漕河泾镇划属徐汇区。

1985年,划出龙华、漕河泾2个镇部分土地建立了长桥、田林2个街道。

1990年底,从田林街道及上海县划出部分地区新建虹梅路街道

截至1990年年末,徐汇区辖有天平、永嘉、湖南、新乐、枫林、徐镇、斜土、漕北、宛南、田林、长桥、虹梅12个街道和龙华镇、漕河泾镇。

1991年,对原湖南、新乐、宛南、漕北4个街道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上述4个街道,建立新的漕溪北路街道湖南路街道

1992年7月,上海县龙华乡划归徐汇区。

1994年3月,对原徐镇、天平、永嘉、枫林、漕北5个街道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上述5个街道,建立徐家汇街道和新的天平路街道枫林路街道

1998年5月,龙华乡撤乡建镇,易名为华泾镇

2001年2月,龙华镇漕河泾镇撤镇建街道。

2004年,配合铁路上海南站建设和管理,调整漕河泾、龙华、长桥、康健、凌云路5个街道行政区域。

区划详情

徐汇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306个居委会:湖南路街道天平路街道枫林路街道徐家汇街道斜土路街道长桥街道漕河泾街道康健新村街道虹梅路街道田林街道凌云路街道龙华街道华泾镇,区人民政府驻徐家汇街道漕溪北路336号。

政治

领导班子

中国共产党徐汇区委员会书记曹立强
区委常委何雅赵懿诸旖谭伟时胡芳习挺松
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新华
副主任徐国文陈奇忠卢鉴朱伟红赵允
徐汇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华
副区长吴捷王志华罗华品邓大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徐汇区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黄冲
副主席俞晓红施斌张黎明冯志刚
领导信息截至2025年2月

人口

人口数量

1956年起,徐汇区推广节制生育,出生率逐步下降。1990年出生率下降到9·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3·01‰;计划生育率达到99·72%。

1990年,徐汇区人口达77·66万人,比1949年增长171·6%,年均增长率为4·18%。人口密度按土地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1990年为1·73万人,比1949年减少65·4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1954年分别高达49·49‰和43·83‰。

徐汇区人均期望寿命50年代为50岁,1990年为76·81岁。60岁以上老人比重,1964年占总人口的5·49%,1990年上升到14·44%。文化程度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达到高中的占28·7%,比1950年上升21·8%;大专以上的占18%,比1950年上升12%。

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区常住人口108·56万人,比2015年减少0·3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81·81万人,减少0·28万人;外来常住人口26·75万人,净减0·07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0521人,出生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2·2‰。户籍人口92·08万人,比2015年净增0·11万人。其中男性45·08万人,女性4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49%和51%。户籍数33·18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人。户籍人口出生8576人,出生率9·3‰,死亡7884人,死亡率8·6‰,人口自然增长率0·8‰。徐汇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6岁。其中男性82·38岁,女性86·89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徐汇区常住人口1113078人。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1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1·5%。户籍常住人口为77·8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33·63万人。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110·98万人,比上年增长1·0%。

民族

截至2022年1月,徐汇区有少数民族成分52个,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4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8万人,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区总人数2·2%。

语言

上海市徐汇区通行吴语,使用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方言语支方言。

宗教信仰

徐汇区内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共有四处宗教场所:龙华寺、宁国禅寺、徐家汇天主堂、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经济

综述

徐汇区正在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商贸业为优势、数字化赋能为特征的现代化产业格局。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57·91亿元,较上年增长0·5%,增速高于全市 0·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2·37 亿元,下降4·2%,增速低于全市 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 2365·54亿元,增长0·9%,增速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

财政

2016年,徐汇区财政总收入531·51亿元,比2015年增长33·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85·96亿元,比2015年增长23·08%。完成税收509·32亿元,比2015年增长35·09%,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事业单位630家。

2017年,徐汇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同期增长6·7%,增速比2016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4·59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9·3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89·5%,比2016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

2020年,徐汇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6·73亿元。

第二产业

徐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区境内拥有以大白兔奶糖为代表产品的“冠生园”品牌、以泰康辣酱油为代表产品的泰康食品厂等产业。

2016年,徐汇区全年区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8·12亿元,比2015年下降2·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101·18%,比2015年上升1·29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56·49亿元,比2015年下降49·5%。完成工业税收34·10亿元,比2015年下降0·65%。全年制造业实现产值162·79亿元,比2015年增长10·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0·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由于市场需求回升,产值比2015年增长2·5%。

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92·37 亿元,下降4·2%,增速低于全市 2·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商业

1990年,徐汇区零售服务门店由1978年的1200家增加到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6万人;网点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22·35万平方米增加到31·17万平方米;区属商业企业(含服务业)销售总额由1978年的4亿元左右上升到17·59亿元(含区属部分工厂、企事业单位自营商业)。列为上海市商业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商城建设已初具规模,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16年,徐汇区商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473·80亿元,比2015年增长5·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86亿元,比2015年增长5·8%;实现税收80·43亿元,比2015年增长9·46%,占全区税收总额的15·79%。徐家汇商圈销售下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7亿元,比2015年下降5·58%。

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2365·54亿元,增长0·9%,增速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

金融

2016年,徐汇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3·44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12·1%。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区内28家纳统的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4370亿元,增长6·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589亿元,增长11·2%;个人存款余额1781亿元,增长1%。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28家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860亿元,增长1·3%。其中,为单位发放贷款1189亿元,下降9·5%;为个人发放贷款671亿元,增长28·3%。

经济功能区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5年被列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规划面积 14·28 平方公里。开发区地跨徐汇、闵行两个行政区,采用“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区区合作”运作模式,开发区拥有中外企业15000多家,包括1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6家内资上市企业,集聚了全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产业的大量跨国公司、行业头部企业以及高能级科创项目。2023年,漕河泾开发区营业收入达到6595·5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

社会事业

教育

徐汇区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全日制大专院校12所,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32所。徐汇区有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上海中学等一批市、区级重点中学。

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区有各类学校196所,其中中学39所(高级中学9所、完全中学9所、初级中学18所、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43所、职业高中2所、中专学校9所、幼托园9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其他教育单位10所。在校学生11·88万余人,比2015年略有上升。

2016年,徐汇区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98%。教职工1·26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91人(中学3564人、小学2580人、幼儿园1809人、特殊学校73人、职业高中168人、中专学校874人、其他教育单位223人)。

医疗

徐汇区境内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龙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三级甲等医院。

2016年,徐汇区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84·60岁,其中男性82·38岁,女性86·89岁。婴儿死亡率2·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37‰,孕产妇死亡率12·49/10万。全年常住人口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27·2/10万,健康期望寿命75·4岁,其中男性74·8岁,女性76·0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4家,其中医院26家(民办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1个,门诊部107家,专科站所3家(分支1家),临床检验中心3家,个体诊所38家,急救分站4家,内设医疗机构73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上海市急救中心、上海市卫生监督所各1所,医学教育和研究机构5家,计划生育指导中心1家。在25家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8家,三级医院分院或门诊部3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家以及民办医院11家。

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区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共有职工2·69万人,其中医生7927人、护士10164人。常住人口每千人医生数7·3人、护士数9·4人,床位数14·3张。

科技

徐汇,得名于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他曾在此从事科技活动。从此徐汇成为上海开埠以来中西科技交流的发源地之一。

徐汇区境内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118所。国家级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坐落在徐汇区内。

徐汇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技术产业。加快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三区三园”建设布局,即徐家汇科技密集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徐汇园;华泾工业园与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7年,徐汇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1·1件,位列全市第一。专利申请总量7591件,其中发明专利4371件,占57·6%;实用新型专利2413件,外观设计专利807件。专利授权总量4011件,其中发明专利1714件,占总量42·7%;实用新型专利1726件,外观设计专利571件。截至2017年年末,徐汇区商标申请数为20512件,注册数为9566件,有效注册商标数达35517件,其中集体商标4件、证明商标6件。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商标拥有量达6276件。2017年全年,徐汇区共新增市场主体5577户,新增注册商标7941件,平均每新增1个市场主体就新增1·42件注册商标,商标活跃度位居全市第一。

文化事业

徐汇区汇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等文艺团体,拥有全球十大图书馆之一的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有钱学森图书馆土山湾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大舞台上海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龙华寺、龙华塔,素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的天主教徐家汇大堂和衡山路国际礼拜堂,以及新乐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大堂等一批宗教场所,奠定了徐汇区作为上海宗教事务活动中心的地位。

体育

八万人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及上海国际网球中心等都坐落于徐汇区,徐汇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超过市平均水平25·5%。

截至2016年年末,徐汇区注册运动员1697人,审批二级运动员109人,获批一级运动员60人,健身团队1560支、社会体育指导员3016人。区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比赛,获第一名30项、第二名46项、第三名22项。2016年,5名徐汇籍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吴敏霞获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金牌,汤梦妮获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银牌,高磊获蹦床男子个人网上项目铜牌。

截止2022年末,徐汇区共建立3039处体育场所,组织体育比赛场次512次,325556人次参与。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71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个、健身驿站3个、健身步道3条、多功能运动场7片、益智健身苑点 51个。全区注册运动员3838人,确认一级运动员69人、二级运动员80人、三级运动员2人,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72人,获得市青少年运动员奖学金37 人。区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参加第十九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荣获3 金;参加第 23 届跳水世界杯,荣获2金。截至2024年,徐汇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超过1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1·4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2022年,共申领新版社保卡 72729 张(其中社区网点申领23043张,银行柜面申领17267 张,银行批量申领26317 张,网上申领6102张),社区网点制卡5603张,即时补换12907张,申领敬老卡16720张。

交通

徐汇区境内铁路航道立交高架道路纵横交错,是市中心进出闵行奉贤浦东新区金山青浦等区和江、浙、闽、赣、皖等诸省的交通要道。

徐汇区境内有铁路上海南站上海长途客运南站、漕溪路公交枢纽站、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总站等交通枢纽设施,内环高架路、中环路、外环快速路(s20)、沪闵高架路经过区境,上中路隧道龙耀路隧道徐浦大桥穿越黄浦江连通浦东新区

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3号线上海地铁4号线上海地铁7号线上海地铁9号线上海地铁10号线上海地铁11号线上海地铁12号线上海地铁15号线经过区境。

人文

饮食

乔家栅百果松糕

将上等白元或阴元糯米和精选青浦白稻米为主料,掺和磨成干粉和广西上等蔗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包裹优选大红袍赤豆炒制成的豆沙,外皮软化内心香甜、口味细腻。最后还要加入瓜仁、核桃仁、红枣、糖冬瓜等辅料,整个制作过程有浸泡、浇洒、磨粉、筛粉等几十道工序,是传统手工糕点的卓越代表。

油墩

将白萝卜洗净,去头尾,削皮,擦出细丝。萝卜丝中放入适量盐腌制,用力攥干水分备用。加入适量盐、食用油拌匀调味。盆中倒入大量面粉,打入三个鸡蛋,少量鸡精,慢慢倒入水,将面粉搅成面糊。锅中倒入适量油,油量需能完全没过模具。将模具放入油锅中加热片刻,底部可留少许热油,防止萝卜丝饼后续无法脱模。在模具中依次加入面糊,放入萝卜丝馅料,再倒上一层面糊将馅料完全盖住,随后便可一起放入油锅中炸。待萝卜丝饼炸至表面呈淡黄色,用筷子戳一下四周,帮助萝卜丝饼顺利从模具上脱模。再油炸至两面焦黄。

习俗

20世纪90年代初,徐汇区先后恢复和创办了龙华庙会、迎新春撞龙华晚钟、上海桂花节、牡丹花卉节等四大旅游节庆活动。四百多年历史的龙华庙会的古风古俗,每年农历三月三在龙华古镇举行。上海桂花节每年中秋前后在遍植桂树的桂林公园、康健园举行。

龙华庙会

上海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庙会之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龙华寺相传为弥勒菩萨的道场,每逢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日,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以众姓水陆道场为主。至明代,龙华庙会由单一的礼佛庙会发展为兼容商贸、娱乐的综合性庙会。清代,庙会更与赏桃花的习俗结合起来,正日由农历三月初三推至三月十五,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娱乐内容也有所增加,庙会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龙华庙会由乡村庙会向都市庙会转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参与组织龙华庙会,使庙会结束自发状态,进入新兴阶段。

匾额习俗

匾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可称匾额。 经过长期的流传使用,匾额形成了一定的惯制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民百姓共享、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有、大陆与台湾地区共存的、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习俗。2007年,“匾额习俗”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艺术

上海说唱

发端于清末民初“说朝报”“唱小曲”表演,1956年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建议命名,1964年正式启用“上海说唱”之名,发展成为今天采用上海方言说唱相间表演,融说、唱、学、做、噱为一体,可一人单口、二人对口,三人以上群口表演,并可有小乐队伴奏演出的“说书”形式,是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地方性曲种之一,也是上海都市曲艺的重要代表。

古书画装裱技艺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画装裱艺术,总的分为苏、沪、扬、京四大流派。有着上海装裱风格的沪派即海派装裱介于苏、扬之间,它吸收了两派的优点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历史上的后起之秀。正是由于有了海派装裱艺术,才能使历代传世或出土的珍贵书画恢复青春,得以保存。2015年,“古书画装裱技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地域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传统音乐,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江南丝竹”。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乐研究会参加了海内外江南丝竹国际邀请赛、长三角江南丝竹会演(三次)等多次江南丝竹的比赛,都获得了金奖。2017年,国乐研究会排练所在地——徐汇区湖南路街道被评为“江南丝竹传承基地”。

徐家汇藏书楼

位于漕溪北路80号,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建筑体现出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北楼是大书房,建于1897年,为两层双坡顶的砖木结构。南楼建于1867年,几经改建,于1931年定为四层坡顶的外廊式建筑。

其他文化

徐汇区境内有巴金故居、柯灵旧居、张乐平故居等名人旧居8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介绍配图
上海剪纸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融为一体,且善于汲取中西方艺术门类中的养分,逐渐形成精致、独特的海派风格。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杨木雕将西方写实雕塑技巧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结合起来,讲究寓意表现,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文化韵味。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草编古镇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徐行草编制品有拖鞋、拎包、果盆等二十大类上千个品种,色彩丰富,样式美观,使用轻巧方便。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为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面人赵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是艺术性很强的民间工艺品,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上海面人赵的作品形象富于质感,体现出鲜明的海派文化特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

文物古迹
名称介绍配图
巴金故居位于徐汇区武康路113号,这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始建于1923年,总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左右
张乐平故居位于徐汇区五原路288弄3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244平方米,为假三层近代里弄式花园洋房。1950年6月至1992年9月,张乐平在此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漫画、国画、年画、速写和彩墨画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夏衍旧居位于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建筑建于1932年,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风格花园住宅。
柯灵故居位于复兴西路147号,建于1933年,建筑面积约192平方米,为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2015年公布为第五批上海优秀近代建筑。

参考资料

风景名胜

重要景点

龙华晚钟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刹,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龙华塔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古塔。“龙华晚钟”是上海老八景之一。钟楼中间悬挂一青龙铜钟,高2米余,对径约1·3米,重3000公斤,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铸造。对其钟声,历史上颇多记载。龙华钟声历史悠久,传播广泛而深远,直至黄浦江而隐然可闻。

徐家汇源景区

徐家汇源景区串联徐家汇藏书楼、天主教堂、观象台、徐光启纪念馆土山湾博物馆等地点,景区内有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哥特式双塔建筑徐家汇天主堂、140年来从未中断气象观测的徐家汇观象台、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上海现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华堂,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等。

2012年,徐家汇源景区已被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上海首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

景区推出“有约参观”模式,游客可免费领景区联票。同时,景区将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免费大巴以及徒步线路等多种出行方式。

桂林公园

桂林公园位于桂林路128号,全园占地面积3·55万平方米,始建于1929年,原系上海黑社会大佬黄金荣私人别墅,又名黄家花园。1957年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管理,并进行了全面修复。因园内遍植桂花树,故易名为桂林公园。

上海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位于徐汇区西南部,前身为龙华苗圃,是一个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1974年起筹建,1980年1月1日正式建园,占地81·86公顷。展览区设植物进化区、盆景园、草药园、展览温室、兰室和绿化示范区等15个专类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96年,上海植物园被驻沪海外人士评为最喜爱的郊游目的地,2000年又被评为新千年“六一”好去处。

对外交流

序号城市名称所属国家交好时间
1泉佐野市日本1994年10月21日
2长宁区中国2024年9月26日

著名人物

姓名备注
黄道婆创造和改进辗籽、弹花纺纱和织布的机具,使劳动效率大为提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女演员
马相伯近代中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也是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前男子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中国篮球协会原主席
胡歌1982年9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金莎1981年3月1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

重要荣誉

2017年,徐汇区重新被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2021年10月,被评为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2020年7月31日,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0年8月25日,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评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1年4月,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10月25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确定为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2022年1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

2022年11月,徐汇区获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2025年4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