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公众号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山东
公众号ID:sdutcmzb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相关信息推广。

开发/运营主体:山东中医药大学

关于主体: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中国山东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是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山东中医药大学(英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sdutcm)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5年创建的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研究班和1956年创建的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创建山东中医学院。1996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截至2025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有长清、千佛山、国际医学中心三个校区,总占地2182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43·8万册;设置18个教学机构,有33个本科招生专业;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位,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23661人。截至2025年6月,有22个院系。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58年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建立。1955年山东省政府创建的山东省中医研究班和1956年在长清灵岩寺建立的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为学校的创建准备了师资条件。1970年,山东中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为山东医学院,搬迁到山东省新泰县楼德镇。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建制后,学校在济南经十路校区开始正常办学。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

更名办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31所教学医院,开设33个本科专业。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中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22个院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
学院专业
中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药学院中药学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药物制剂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中医外治学、针灸推拿学、推拿学、针灸推拿文化学、中医针刀学
护理学院护理学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英语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
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中医康复学、运动康复、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
健康学院应用心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
体育教学部中医健身学、传统健身功法、体育舞蹈等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中医学、专升本针灸推拿学、专升本中药学、专升本药学、专升本制药工程、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升本康复治疗学、专升本护理学、专升本眼视光医学、高起本中医学、高起本针灸推拿学、高起本中西医临床医学、高起本中药学、高起专中医学、高起专中药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临床医学、中医骨伤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
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药创新研究院-
药物研究院-
针灸研究院-
山东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健康产业学院、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青岛中医药科学院-
备注: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部分)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学术学位博士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学术学位硕士一级学科心理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学术学位硕士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中医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电子信息、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
山东省一流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中医学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博士生导师292人,其中兼职导师138人,硕士生导师1296人,其中兼职导师695名。张灿玾、尚德俊、张志远、王新陆4人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丁书文、王新陆、张鸣鹤、连方、高树中5人荣获“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获“岐黄学者”荣誉称号5人、“青年岐黄学者”6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4人。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名称
国医大师张灿玾、尚德俊、张志远
全国优秀教师刘持年、刘家义
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振国、李峰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运伦、杨佃会、李佳、乔明琦
山东名老中医张志刚、曹晓岚、包培荣、董建文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教协同,传承与创新并重”中药学教师团队(负责人:张永清)
(截至2024年5月)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实验教学平台(中医药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医学、药学、文管、理工和虚拟仿真等 5 个子平台。国际医学中心校区 2022 年 9 月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实验室面积1·4 万平方米,包括面向眼视光学和眼视光医学专业的眼视光专业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面向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智能医学工程实验室、大数据专业实验室、物理基础实验室;截至2025年5月,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落户学校;先后建设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成立全球首家石墨烯医学研究院、全国首家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基地。
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室(部分)
实验平台实验室
医学实验教学平台西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含医考中心)、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含康复实训中心)、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
药学实验教学平台药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生药学实验室(含药用植物园)等
文管实验教学平台人文综合实验室、管理学实验室
理工实验教学平台物理学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线上和线下平台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1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3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6项,2018、2019年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35项。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
奖项项目第一完成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创新与应用王振国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经前期综合征病证结合临床、基础和新药研发与应用乔明琦
备注:部分展示
科研获奖项目(部分)
项目名称奖项名称获奖等级年份
小儿肺炎指纹图像微观辨证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9
小儿解感颗粒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9
脐疗防治疾病技术与临床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
中药医院制剂青连宁心胶囊的研究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
小儿金莲泡腾颗粒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
重芪结肠靶向微丸胶囊的研制及对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的干预作用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
中药蒲黄治疗脊柱脊髓损伤及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
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的白花蛇舌草黄酮苷生物转化机制研究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
调和营卫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
中西医结合防治青少年视力低下系列研究与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
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9
神农的百草园——本草思维方法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9
参考资料:(截至2020年2月)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文校名标准字体为:方正舒体。

校徽

校徽主体“中”字为主要设计元素,“山”与d(“东”的声母)穿插其中,左虚右实,寓意中医“阴阳”;卷书横截面,中间竖一笔,寓意传道授业解惑,勤学苦读践行;红蓝绿三色,象征生机、活力,探索、成就,使命与追求。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山东中医药大学有长清校区、千佛山校区、国际医学中心校区和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总占地2182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长清校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邮编250355。设有中医学院(基础类学科)、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康复医学院、健康学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

千佛山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张立祥
校长李可建
党委副书记、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锋
党委副书记艾邸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驻山东中医药大学监察专员王丽丽
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琳
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玉龙
党委委员、副校长崔亚洲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常现兵
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陈众
党委委员、统战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部长(主任)朱姝
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图书馆

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作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新图书馆座落在长清校区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查新分中心,拥有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维普、本地pubmed等中外文专业数据库。是山东省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和先进单位,馆藏线装古籍近3万册,收藏的明代《铜人针灸经》(正德十年,1515年)等一批珍善本、孤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博物馆

校友情况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友(部分)学术界
姓名备注
岳鹏飞现就职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青年岐黄学者”、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高等学校“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孙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济南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党员,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第二医院二级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唐旭东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莹莹作为中医针灸申遗工作组秘书,相关传承研究工作获得了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砭刮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秘书长,聘为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普及专家”
郭宏伟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届中药学博士,任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广西青年岐黄学者、广西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选,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焦琳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本科1995级校友,青年岐黄学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江西省井岗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热敏灸技术应用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热敏灸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王炎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委员
曹克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十四五重点研究计划等国家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
张瑞芬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级中医妇科学硕士校友,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名中医牛兴东学术继承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首届“内蒙古好医生”
王瑞霞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届中医妇科学博士校友、青年岐黄学者、山西省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副教授
其他(部分)
姓名备注
王勇山东麦德森集团党支部书记参加开幕式,在会徽展示环节,“作为演员,表演自己的故事。”
孔府2022年成功进入中国男足集训理疗组
王玉东上海市医师协会组织开展的第四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
张奇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会长,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学术顾问、名誉会长,山东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国凯第六届校研究生会副主席,截至2020年5月任博兴县中医医院团委副书记

所获荣誉

山东中医药大学荣誉(部分)
年份荣誉
2016年3月2015年度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
2022年2月2020年度山东最具综合实力本科院校
2022年2月2020年度校园文化卓越宣传奖
2022年2月2020年度招生宣传锐意创新奖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