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85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济南分校成立。
1989年,学校成立校友会——山东书画艺术促进会。
1991年,学校更名为山东书画函授学院,开启学历教育。
1992年,学校成立校办产业山东艺术社、山东省广告艺术中心、山东大千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美嘉印务有限公司及东亚画廊。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1个思政课教学部、1个公共课教学部,共计12个教学单位,有三年制高职专业3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2个。教学单位 | 学制 | 专业名称 |
---|---|---|
创意设计学院 | 三年 | 影视动画、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家具艺术设计 |
智慧空间设计学院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艺技术、风景园林设计 | |
美术学院 | 书画艺术、文物修复与保护、工艺美术品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 |
数字传媒学院 | 传播与策划、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软件技术、播音与主持、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 |
音乐舞蹈学院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舞蹈表演、音乐表演、音乐剧表演 | |
航空学院 | 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 | |
艺术教育学院 | 影视动画、民族舞、学前教育、空中乘务、人物形象设计 | |
五年 | 艺术设计、舞蹈表演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
国际交流学院 | ||
凯文新迈尔数字艺术学院 | ||
思政课教学部 | ||
公共课教学部 | ||
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5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引进省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共80余人,有专任教师485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7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达16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34·5%,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占比3·90%。类别 | 姓名 |
---|---|
山东省技术能手 | 刘强 |
山东省非遗传承人 | |
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 | 房宏、文朝华 |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 王世洲 |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山黑陶) | 刘德功 |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氏柳编制作、翻花制作) | 刘凤臣 |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拓技艺(彩拓) | 刘冰 |
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12月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2月,学校有vr工程技术实验室1个和其他科研机构30个。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第一主持单位)立项7项;教师个人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共计6篇。其中,2020年获得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立项7项。年度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
2020年 | 中国地方戏曲五音戏的现状与传承发展策略研究 | 万海英 |
2020年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音乐剧的融合性探究 | 王甦 |
2020年 | 美育视角下的齐、鲁音乐文化类比研究 | 马晓倩 |
2020年 | 馆藏传统京剧服装“铠”“靠”与京剧战时装备考的研究 | 于慧妮 |
2020年 | 山东地方戏创作传承及现状研究 | 吕琦 |
2020年 | 齐鲁文化传承与生态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研究 | 孙华 |
2020年 | 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影像表征与革新路径研究 | 白雪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内外两个同心圆表示学校培养学子追求完美圆满的卓越精神,也表达学校师生同心、上下同心、家校同心,众志成城,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整个校徽图案突出红色色调,蕴含着传承革命“红色基因”,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校徽造型优美,意蕴深远,圆融通达,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黄台校区
黄台校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黄台山南麓魏家庄片区,南临济南市小清河风景带,北望黄河,西与滨河商务中心、黄台文化城、黄台电子商务中心为邻,东部远眺华山风景区,枕山面水,依山势而结构,遇峰池而回旋,地形修长、分布自然。截至2025年5月,黄台校区占地205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图册济阳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省政府派驻学校督导专员 | 张硕秋 |
董事长 | 聂淼 |
顾问、研究员 | 孙云早 |
执行校长 | 张维浩 |
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 李志宇 |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 孙立明 |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 魏广 |
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5月 |
校园环境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济阳校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均从艺术学习与创作需求出发,将学校打造成不同的艺术群落。从传统大院中汲取规划灵感,将院落原型进行组合,形成校区规划的肌理与空间,打造生态型艺术校园。屋顶建筑设计提取了最高级别学位象征的形态及线条比例,进行现代的建筑演绎,形成了平屋顶的建筑单体设计语言。图书馆的设计考虑了与校区轴线和周边景观的关系,建筑呈现一种平和、简约、开放的形态,打造集学习研究、知识创新与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中心。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