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三门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机关编制7人,内设办公室、创作联络部两个科室和《洛神》编辑部(全供事业单位编制7人)、书画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4人)、文艺服务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7人)。
辖区内共有二市三县两区,设立文联的为灵宝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文联和义马市文联于1992年机构调整时被取消,湖滨区和开发区尚未建立。义马煤业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第十一工程局和三门峡水利枢纽局分别设立文协组织。
…更多「概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单位优势
1.三门峡市地处豫西,连接晋、陕二省,黄河文化积淀非常丰厚。受其影响,民间文艺种类繁多,如灵宝剪纸、皮影、布制品、面塑;陕县的社火、高跷、平垛、蛋雕;卢氏的根雕、民歌等,都因它的粗犷豪放而独树一帜。还有黄河第一坝、虢国车马坑、函谷关、森林公园、豫西天井院、仰韶遗址等,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必将对文化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和带动作用。
2.三门峡市虽然人口较少,但它是随着1958年三门峡黄河大坝的兴建而迅速崛起的一座新型移民性城市,全国各地当时为支援三门峡建设而留居的人口比例较大,所以各种文艺形式的传播和流行都较为广泛,这就对文艺工作者吸纳我国各地区文艺品种精华极为有利,文艺创作的思路也较为宽广。
…更多「单位优势」介绍请查阅全文…
重大活动
1.三门峡市“心连心”艺术团巡回演出活动
1993年7月,三门峡市文联组建了“心连心”艺术团,该团50个成员分别为各条战线的文艺骨干。慰问演出的对象为部队、学校、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农村、重点建设工地以及城市居民小区等,为松散型组织。每年根据需要编排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不定期地进行巡回演出。十年来,艺术团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走遍辖区的山山水水,巡回演出达350场,观众50万人次。“心连心”艺术团所到之处,群众敲锣打鼓、欢呼雀跃,观众最多的场次达两万人以上,而最少的场次则三五十人。群众把“心连心”艺术团看做是党和人民政府派下去的慰问团,他们在欣赏高品位文艺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政策法规和传统道德教育。1997年中央十部委号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时, “心连心”艺术团已通过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方面更加趋于全面和成熟。 以至于在三门峡市城乡一提起“心连心”艺术团,群众便称赞它是一支“文化尖兵”。通过十年来的辛勤努力,而今它已成为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它的意义早已超出其演出本身。
…更多「重大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代表人物
1.文学
李清联 又名马遵生,男,1934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银河出版社特约编审。曾任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作家协会理事、三门峡市文联副主席。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写作及编辑业务,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李清联短诗选》(中英文对照本),《我们沸腾的工厂》等专著5部,部分作品被选入《朗诵诗选》、《中国三十年诗选》等多种选本并翻译成英、德、日文。《短诗三首》获河南省优秀文艺作品奖,诗集《绿云彩》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颁发的首届龙文化金奖。编辑的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沙陀帝王传》,长篇小说《西部壮歌》,诗集《雪浴》、《内陆河》等30多种,其文化事迹被载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诗学大辞典》等1 2·种辞书、辞典。
…更多「代表人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获奖情况
王红云的独唱《高天上的流云》1991年获中国音协、团中央宣传部举办的“中华大家唱”优秀奖。
李犀牛获1997年文化部举办的“龙脉杯”全国书画赛优秀奖。
王忠勇、张高山分别获1999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赛金奖、铜奖。
王忠勇2000年获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三等奖。
…更多「获奖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