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油田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青海油田机构设置

青海油田

机构设置

按照“大青海油田”概念,现在的青海油田由青海油田分公司、青海石油管理局、东方地球物探公司西部勘探事业部青海物探公司、中油测井公司青海事业部、cpe青海分公司、青海省教育厅油田基础教育中心、海西州公安局油砂山公安分局、敦煌市公安局七里镇公安分局组成。

青海油田分公司

青海油田分公司设置为机关处室14个,直属单位7个,二级单位13个。现有职工5661人。其中干部1927人,工人3734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1501人,占职工总数的26·5%;31岁—40岁人员3046人,占职工总数的53·8%;41岁—50岁人员995人,占职工总数的17·6%;51岁以上人员119人,占职工总数的2·1%。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800人,大专学历人员972人,中专学历人员388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8·2%;高中(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2305人,占职工总数的40·7%;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1196人,占职工总数的21·1%。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197人,中级职称909人,初级职称676人。 油田分公司机关: *总经理(党委)办公室 *党群工作部 *人事处(组织部) *审计监察处 *生产运行处 *规划计划处 *财务处 *质量安全环保处 *企管与法规处 *勘探开发处 *技术发展处 *钻采工艺处 *地面建设处 *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部 油田分公司直属单位: *工程监督监理中心 *物资采购管理中心 *定额概预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 *信息中心 *小车队 *机关维护站 油田分公司二级单位: *采油一厂 *采油二厂 *采油三厂 *边远油田开发公司 *测试公司 *格尔木炼油厂 *管道输油处 *天然气开发公司 *销售公司 *油田管理处 *勘探开发研究院 *勘探事业部 *钻采工艺研究院

青海石油管理局

设置为局机关处室11个、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服务总公司、昆仑实业服务总公司、直属单位、直管单位和管线产能建设施工指挥部。现有职工12752人,企业职工1299人。其中干 部3778人,管理人员1880人,专业技术人员1117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2806人,占职工总数的22%;31岁—40岁人员6051人,占职工总数的47·5%;41岁—50岁人员3073人,占职工总数的24·1%;51岁以上人员822人,占职工总数的6·4%。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833人,大专学历人员2176人,中专学历人员1269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3·5%;高中(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4138人,占职工总数的32·4%;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4336人,占职工总数的34·1%。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231人,中级职称1479人,初级职称1640人;高级技师29人,技师322人。 局机关构成: *局(党委)办公室 *人力资本部(组织部、直属机关党委) *企业文化建设部(宣传部) *局工会 *局团委 *财务资产部 *计划项目部(科技管理中心) *企管法规部 *质量安全环保部 *审计部(审计所、对外投资监事会办公室) *局纪委(监察部) 管理局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服务总公司机关: *生产运行部 *市场开发部 *经营管理部和定额预算管理部(关联交易部) 油天然气工程技术服务总公司下属单位: *井筒工程公司 *井筒服务公司 *炼化维修公司 供水供电公司 *物资装备公司 *油田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机械工程公司 *通信公司 *客运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昆仑油气开发公司 *国际合作开发公司 理局昆仑实业服务总公司构成: *项目开发部 *市场营销部 *经营部和综合管理部 管理局昆仑实业服务总公司下属单位构成: *格尔木社区管理中心 *花土沟社区管理中心 *建筑安装总公司 *四方实业公司 *诚信(劳动)服务公司 *生活服务公司 *劳动服务总公司 *旅游公司 *昆仑山矿泉水公司 *新闻中心 *培训轮休基地社区管理中心 *基础教育中心 *职工总医院 *职工活动管理中心 *谦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白云化工公司 *恒泰建材有限公司 *四川离退休基地管理处 *太湖离退休基地管理处 *西宁离退休基地管理处 *北京离退休基地管理处 *西安离退休基地管理处 *兰州离退休基地管理处 *昆仑销售公司(经济事务所) *昆仑餐饮公司 *小汽车服务公司(旅游车队) *英语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房产经营公司 *石油宾馆 *西部石油宾馆 *昆仑大酒店 管理局机关直属单位: *监测中心(设备管理中心) *油田技能鉴定中心 *油田社会保险中心 *信息中心 *油田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 *油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咨询中心 *油田助困管理办公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 *机关财务科 *行政管理站 管理局直管单位构成: *职工培训中心 *离退休管理处 *消防保卫处

东方地球物探公司西部勘探事业部青海物探

截止2004年底,有职工351人。其中干部174人,工人127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104人,占职工总数的29·6%;31岁—40岁人员93人,占职工总数的26·5%;41岁—50岁人员134人,占职工总数的38·2%;51岁以上人员20人,占职工总数的5·7%。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64人,大专学历人员62 人,中专学历人员67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5%;高中(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79人,占职工总数的22·5%;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79人,占职工总数的22·5%。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7人,初级职称102人。 青海物探诞生于1954年,柴达木地质大队中设第一支物探队——301重磁力队。1955年,青海石油勘探局设立地球物理科,共6个重磁力队,1个岩石物性专题研究队,并成立201地震队。1956年成立地质处,后改名物探公司,2002年划归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探公司。50年来,物探职工在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柴达木盆地,在被称为世界级地震勘探的高难地区,积累了在草滩、戈壁、盐碱地、沼泽区、山地等不同类型地区的丰富物探经验,80年代与美国地球资源公司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90年代中期在吐哈、西藏等探区进行过二维、三维地震勘探、重力数据采集及卫星定位、vsp勘探等多种勘探项目的工程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2001年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成功中标意大利阿吉普公司在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反承包二维地震勘探项目。2004年,青海物探公司工作取得大突破:采集价值工作量突破3亿元,创历史新高;首次进入中石化勘探市场;实现产值8500万元年/队;项目运作创效益最好水平;全年实物工作量突破10万炮。 1994年以来,先后两次荣获青海省“模范集体”称号,2002年、2004年被青海省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中油测井公司青海事业部

截止2004年底,有职工444人,其中干部213人,工人231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119人,占职工总数的27%;31岁—40岁人员229人,占职工总数的52%;41岁—50岁人员90人,占职工总数的20%;51岁以上人员6人,占职工总数的1%。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90人,大专学历人员108 人,中专学历人员23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0 %;高中(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185人,占职工总数的42%;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38人,占职工总数的8%。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85人,初级职称80人。技师34人。 青海石油测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的民和石油钻探大队,当时有一个电测队。1956年2月,青海油田成立测井站,归属茫崖钻井处。1986年4月,成立录井资料服务公司,为处级单位,有职工500余人。1989年12月,更名为地质测井处。2002年,划归中油测井公司。拥有先进的以excell-2000成像系统和dls综合录井仪为主的测录井配套设备。具有成熟的超深、大斜度、小井眼等复杂裸眼井套管井以及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的测录井工艺技术。资料录取率和解释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cpe青海分公司

截止2004年底,有职工117人。其中干部97人,工人20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18人,占职工总数的15·38%;31岁—40岁人员63人,占职工总数的53·85%;41岁—50岁人员34人,占职工总数的29·06%;51岁以上人员2人,占职工总数的1·71%。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46人,大专学历人员27 人,中专学历人员25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3·76%;高中(技校)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19人,占职工总数的16·24%。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9人,初级职称21人。技师2人。 cpe青海分公司原为青海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组建于1983年,2003年加盟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和hse管理认证,持有国家工程设计、建筑、咨询、测绘,压力容器(一、二类)、压力管道设计,环境工程设计、规划等甲、乙级资质20余项,具备油田地面工程设计、城市建筑和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和能力。曾先后承担过尕斯油田、砂西油田、跃进二号油田地面建设及联合站设计施工;南翼山、涩北一号、涩北二号、南八仙等气田建设工程;“南-花”、“涩-格”、“仙-敦”等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敦煌、格尔木、花土沟等3个油田生产生活基地的建设及市政工程规划;职工总医院、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集中供热工程总承包项目。累计设计工程1650余项,获国家专利1项,国家奖励成果2次,省部级奖励成果18项,局级成果58项,部分科技成果已编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

青海省教育厅油田基础教育中心

截止2004年底,有职工744人。其中干部667人,工人77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147人,占职工总数的19·8%;31岁—40岁人员405人,占职工总数的54·4%;41岁—50岁人员172人,占职工总数的23·1%;51岁以上人员20人,占职工总数的2·7%。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236人,大专学历人员364人,中专学历人员61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8·8%;高中(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44人,占职工总数的5·9%;初中以下(含)文化程度的人员39人,占职工总数的5·3%。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321人,初级职称227人。技师1人。 青海油田基础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正式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5年1月交由青海省教育厅管理。幼教中心仍由油田运作。 60年代初期,青海油田基础教育从几间简易的帐篷开始,现在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拥有4所中学(油田一中、油田二中、实验中学、格尔木昆仑石油中学)、4所小学、6所幼儿园的规模。学校设有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动植物园、图书室、阅览室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其中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学校,1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4所幼儿园被评为一级一类幼儿园,高中教育一直在青海省名列前茅。具备国家外专局颁发的《聘用外国文教专家资质证》证书。教育服务部设有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石油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等远程教育机构。 1999年,油田3所中学、一所小学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学校”。2000年,油田一中的高中物理、化学被省招办确定为会考免考科目,成为全省5所会考免考学校之一。2001年,获得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1个课程改革实现县区之一。近两年来,承担了省政府“对口支援”工程,为海西州开办了民族高中班。在参加全国及青海省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青少年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各类奖项1000余人次。从2000年至2004年,累计高考上线3345人,录取3278人,平均上线率95·88%,重点大学上线率46·89%,均高于青海省平均上线率。五年累计向清华、北大输送学生36人。

海西州公安局油砂山公安分局

截止2004年底,有职工89人。其中干部 89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人员8人,占职工总数的8·99%;31岁—40岁人员53人,占职工总数的59·55%;41岁—50岁人员26人,占职工总数的29·21%;51岁以上人员2人,占职工总数的2·25%。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9人,大专学历人员49 人,中专学历人员7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3%;高中(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24人,占职工总数的27%;。 职称结构:一级警督3人,二级警督7人,三级警督7人;一级警司23人,二级警司37人,三级警司11人;二级警员1人。 敦煌市公安局七里镇公安分局 截止2004年底,有民警27人。 年龄结构:31岁—40岁人员15人,占职工总数的55·6%;41岁—50岁人员12人,占职工总数的44·4%。 文化结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15人,大专学历人员10 人,中专学历人员2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0%。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