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建所初期,是以鼠疫为单一病种的防治科研机构,1982年5月,为便于统一归口管理,将青海省卫生防疫站下设的布病科和碘缺乏病科及青海省高原心脏病研究所下设的包虫病科移交我所,逐步组建了以鼠疫、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寄生虫病和地方性砷中毒等多病种为对象的省级地方病防治机构。
目前全所分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业务部门设有鼠疫预防控制科、布病预防控制科、微量元素病预防控制科、碘缺乏病控制实验室、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实验动物中心6个科室;职能部门设有综合办公室、财务管理科、业务管理科、后勤管理科;设有物业服务部。
团队情况
现有职工1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5名,占职工总数的79·08%;行政管理人员2名,占1·02%。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高级职称的25名,其中正高7人,占4·5%,副高18人,占11·63%;中级55人,占35·4%;初级职称75名,占47·38%。工勤人员41人。专业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生3名,占全所总人数的1·93%;本科学历53人,占34·19%;大专学历51人,占32·9%;中专以下学历48人,占近31%。
发展进程
建所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目标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防治、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9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厅科技进步奖多项。部分专家学者参与专业书籍和大、中专院校教科书的编写任务,先后完成《鼠疫》、《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国鼠疫及其防治》、《中国鼠疫与环境图集》、《青藏高原人畜共患病》、《青藏高原蚤目志》、《地方性克汀病》、《肝胆寄生虫学》、《实用医学寄生虫学》、《实用传染病防治》、《中国弓形虫病》等书的编写,已由各出版社出版发行。
…更多「发展进程」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