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81年10月,文化馆新大楼落成,其中图书馆使用面积为300平方米 ,设办公室、借书室、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藏书库。1990年,全馆藏书8·6万册,其中古籍4600册。订有报刊、杂志320种。发放借书证3900张,图书流通12·46万人次。 1991年10月15日,海门市图书馆新馆落成,馆址在海门镇解放东路668号。
大楼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 ,馆藏各类图书17万余册,分设馆长室、办公室、采编室、成人外借室、报刊室、网络管理中心、少儿室、科技阅览室等部门,干部职工17名,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 10人。全馆平均年采购新书5000余册,2008年达到20000余册,音像读物300余部(连续剧),订阅各类报刊近400余种,接待读者15万人次,借阅图书12万册次。
荣誉与成就
多年来,海门市图书馆在机构的职能变化和体制改革上不断地向着馆藏建设现代化、服务质量优质化方向转变,承担起了图书情报搜集、处理、传递等咨询社会文化机构的职能任务,初步实现了读者查询、借阅、管理自动化,是集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荣获2003——2005年度江苏省文明图书馆和海门市“文明单位”、“五星窗口”称号,南通市“文明诚信窗口”,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更多「荣誉与成就」介绍请查阅全文…
宗旨
多年来,海门市图书馆紧紧围绕一切为读者服务宗旨,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认真配合海门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积极投入到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示范性窗口单位;参与海门市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从拟定工作方案,制订有关细则,到宣传发动及各项评比,成为每年读书节组织活动的骨干力量;每年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期间在馆内举办灯谜有奖竞猜活动;在馆内设立常年性的书画展览厅,举办各类大型图片和书画展,帮助市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先后多次接待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同学来馆参观,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奥数、电脑暑期培训班,将近五百名孩子在图书馆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利用读者园地开辟《新书架》、《读书园》等阵地,开展读书宣传和指导活动,常年不断,常换常新,获得读者的好评;在做好日常读者接待的同时,我馆从强化公益服务性质和关注弱势群体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大对馆外图书流通点的扶植力度,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为配合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的评比工作,做好全市乡镇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的业务辅导工作。图书馆在市各乡镇文化站、江苏省级文明社区及部队建立图书借阅点,利用全市十几个“流动书箱”开展送书(光盘)活动,每期以200册图书(光盘)循环更换,迄今为止,已有千余册各类图书(光盘)在各借阅点流通,有上万人次的群众参加读书活动。“流动书箱”已成为广大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满足了部队战士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被广大群众称为“及时雨”、“金钥匙”,是海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丽窗口,是不可替代的基层文化活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