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清雍正年间,清廷为了安排从漠北撤回的八旗将士,也为了就近监控归化城土默特、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等蒙古诸部,决计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驻防八旗兵北移屯居之用。
清乾隆二年(1737年),新城动工修建。
乾隆四年(1739年),新城竣工,乾隆皇帝赐名“绥远城”。将军衙署成为绥远城将军之府邸,直至清朝灭亡未变。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建筑格局
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占地16355平方米(保护范围),展厅面积总计2000平方米,建筑形制为典型的清代官衙建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体建筑,两侧有耳房、厢房和东西跨院。展厅
综述
…更多「建筑格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文物
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对文物和藏品,本着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宣传教育的指导方针,对社会各界的相关文物,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赠。藏品来源主要为有偿购买、接受各类捐赠等途径。馆内藏品以明清时期各类实物及民国时期革命文物为主。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馆内共收藏各级各类文物114653件,其中一级品7件,二级品120件,三级品460件。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馆内藏品数量达11504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96件/套。重要藏品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作品 | 作者 | 出版社 | 时间 |
《内蒙古珍宝·玉石器图录》 | 于宝东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
《辽·金·元玉器研究》 | 于宝东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08年 |
参考资料: |
作品 | 作者 | 出版物 | 时间 |
《故建威都尉夫人王氏墓志及相关问题》 | 于宝东 | 《蒙古史研究》2005年第八辑 | 2005年 |
《民族玉器综论》 | 于宝东 | 《如玉人生一庆祝杨伯达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2006年12月 | 2006年 |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 于宝东 |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3期 | 2006年 |
《契丹民族用玉传·统综论》 | 于宝东 |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6期 | 2006年 |
《将(金鬓)视为政教史的缘由》 | 斯钦布和 | 《蒙古学研究》2004年第2期 | 2004年 |
《明清时期呼和浩特汉族移民初探》 | 斯钦布和 | 《赤峰学院学报》2005年5期 | 2005年 |
《绥远城兴工竣工档案查考》 | 斯钦布和、胡玉花 |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第2期 | 2007年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包头地区水灾初探》 | 王春燕 | 《内蒙古史志》2006年2期 | 2006年 |
《用行动去唱响旋律、擦亮名城一关于绥远“9·19”起义》 | 王春燕 | 《内蒙古史志》2007年第4期 | 2007年 |
参考资料: |
交流合作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5月,呼和浩特32个新潮地标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在列。
机构设置
历任院长
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孙卓章(1992—1996);乔玉光(1996—1998);邵清隆(1998—2002):张牧林(2002—)等。
单位性质
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是国营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经费来源是自收自支。
…更多「机构设置」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