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与流程
纳潮位于海盐生产四大工序(纳潮、制卤、结晶、收盐)之首,主要任务是为后续工序提供充足且优质的海水原料。在滩晒法中,纳潮通过盐田系统引入海水,其成功实施直接决定后续步骤的效率与成品盐的品质。
纳潮方式
自然纳潮
利用潮汐规律,在涨潮时将海水沿引潮沟自然引入盐田,无需额外动力。该方法依赖自然条件,因此仅适用于潮汐规律明显的沿海区域。动力纳潮
采用轴流泵等设备主动将海水引入盐田,不受潮汐或季节限制。动力纳潮有效拓展了纳潮作业的时空范围,但需额外能源支持。
技术演进
早期纳潮依赖人力提水(如柳斗),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唐宋后逐步采用水车、风车等工具,明清时期引入动力设备后,效率显著提升。现代盐场普遍使用轴流泵实现高效纳潮。
影响因素
地理气候
北方盐场受气候影响,每年仅3月至11月可进行晒盐。优质盐田需地势平缓、蒸发量高于降雨量,福建、莆田等地因地理优势成为传统产盐区。操作经验
盐工需在凌晨引入台湾海峡海水以保证纯度,并根据天气调整策略:晴天纳潮头以提高卤水浓度,雨天纳潮尾以规避淡水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