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达8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302平方米。拥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器械场等运动场地;拥有高标准的朱云开图书馆一座,藏书达12万 余册;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一大批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生物园、地理园、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场室一应齐全;拥有综合电教楼一栋、实验大楼一栋;拥有公寓式的学生宿舍三栋;拥有教学大楼三栋,实现了每个年级独立教学管理,尤其是百年纪念楼,由校友古建筑学专家邓其先教授设计,巍峨素雅,极富文化气息,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师资力量
五华中学2001年晋级为梅州市一级学校,办成高级中学,2014年恢复初中部,现有教学班90个,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员工333人,其中专任教师253人(高级教师占23%、一级教师占51%)。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精良,既有荣获 “全国优秀教师” 、“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校长”称号的佼佼者,也有荣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坛精英,更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行家里手、学科带头人。学校以他们为骨干代表构成一个令社会瞩目的教师群体,他们务实创新的工作使学校赢得了“教育观念新、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教育成就显著”的良好社会赞誉。
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巩固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质量,认真落实我县“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创办优质高中”的部署,2001年晋级为梅州市一级学校,并转制为高级中学。办学规模得到飞跃发展。在校生逐年增加, 由2005年的3441人增加到4703人,由2005年的45个教学班发展到84个教学班,教职员工也由2005年的252人增加到329人。
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精良,有高级职称教师37人,中级职称教师13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5%,学校既有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校长”称号的佼佼者,也有荣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坛精英,更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行家里手,市、县学科带头人。
…更多「教学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校沿革
学校最早追溯到明成化五年(1469)的“长乐学宫”。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欧化东来,长乐知县赵子瑗倡议募筹建校,校址设在华城紫金山,委张重瀛、陈元煜、吉逢孙为正副总办,由吉梓庵督建完成(旧称“正校”,后称“团结楼”,即现“校友综合大楼”原址)。之后。再行劝募建筑,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完成上下相连五栋校舍。同年,在学宫开办第一期师范传习所,知县王子沂自兼监督,第二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移设新校,以吉逢孙任监督,并设劝学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师范停办,创办长乐官立模范小学堂。后又设师范班一期,自治研究班一期,体育练习班一期。
…更多「学校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德育方面
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以拓宽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手段、重视育人环境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从抓好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入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机构网络健全、内容丰富、方法科学、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特色。
三年来,五华中学 “三风”端良,无重大事故发生,无吸毒现象,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后进生转化率85%,年巩率98%,德育优良率92%,三好率25%。先后评为县文明学校、县优秀安全文明小区、县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评为“先进学校”,2006年评为首批“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单位。
教学方面
以扎实的常规教学打基础,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分类推进、基础加特长的素质教育为目标,重视培养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优化教法、学法,科科改革,人人参与,各法并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年来,有13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级奖励,10篇获市级奖励。黄如新老师荣获“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涌现出一批县级学科带头人。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形势喜人,令人瞩目。2004年至2006年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屡攀新高。2004年高考省3a上线316人,本科上线168人;2005年高考省3a上线386人,居全县第2,本科上线197人;2006年高考省3a上线466人,本科上线255人,各项数据统计均居全县第2;2007年高考省3a以上入围人数达596人,本科入围318人,在梅州市面上高(完)中排名第1,为唯一完成县委、县政府高考最高管理目标的大型高级中学。
…更多「教学方面」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