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县博物馆公众号

勉县博物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陕西汉中市勉县
公众号ID:gh_22fb170d4e45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勉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陕西省勉县博物馆,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勉县博物馆官方公众平台,您将从这里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动态、文化推广和公众服务。

开发/运营主体:陕西省勉县博物馆

关于主体:陕西勉县博物馆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博物馆。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勉县博物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勉县博物馆百科

陕西勉县博物馆是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武侯墓古迹区的历史类专题博物馆,隶属勉县文化文物旅游局。该馆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勉县文物管理所,以三国文化为核心展示内容,每日开放时间为8:30至17:30。

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墓建立,该古迹始建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现保存清代嘉庆年间重修的古建筑群及历代碑刻。现有馆藏文物2800余件,以两汉三国时期文物为特色,包含刻有纪年铭文的三国魏弩机、反映东汉稻田养鱼的陶水田、诸葛亮改革制作的铜扎马钉等代表性藏品。馆方曾发表文博考古相关论文约200篇,并参与组织“木牛流马”复原研究项目,结合《三国志》等史料持续开展三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

发展历史

武侯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陵墓所在地,陵墓始建于蜀建兴十二(234),景耀六年(263)蜀后主刘禅在此“诏为亮立庙”,修建了天下第一座武侯庙。现存的武候庙,占地面积360余亩,岗峦起伏,山环水抱,古柏参天。整体建筑为内外两院,内院又分前院、陵院和东西道院,主体建筑为轴排列,共有古建房舍50余间,经历代修葺,现为清嘉庆大修后的格局,另有辅助房屋27间。古迹区内碑石林立,匾联层层,是陕西省1957年8月公布的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

馆藏文物

勉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800余件,尤其以两汉三国文物最具特色,较为珍贵的文物有:刻有“黄初七年六月一日”记年和制作工匠铭文的三国魏弩机,有反映我国东汉时期稻田养鱼的陶水田,有诸葛亮改革制作的具地方代表性文物“铜扎马钉”;有反映和证实春秋时期巴民族在汉中活动的巴式铜矛;有蜀汉货币传世五铢;还有国内少见的西汉多字私印“汝南汝阴公孙安汉”铜印等珍品。

该馆曾在国内外三十余家报刊共撰发表文博考古和有关业务文章近200篇约40万字。

追根寻源

为弘扬三国文化,探寻诸葛亮遗留的千古之谜——木牛流马。中国汉中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组委会、陕西省勉县文物旅游局、勉县博物馆起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木牛流马”,并将在“中国汉中第六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公开展评。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1700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木牛流马”失传,使之成为中华古代科技史上一个谜案。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在汉中勉县黄沙镇研制“木牛流马”这一运输工具,用于从山区险道往前线运送粮草。《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管辖隶属

勉县博物馆以三国诸葛亮为专题,属历史类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为勉县文物管理所。隶属勉县文化文物旅游局。

参观信息

每天上午 8:30 - 17:30 开放。

馆址位置

勉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勉县南10公里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古迹区内。

公众号主体介绍陕西勉县博物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勉县博物馆是由陕西省勉县博物馆(陕西勉县博物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陕西勉县博物馆是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武侯墓古迹区的历史类专题博物馆,隶属勉县文化文物旅游局。该馆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勉县文物管理所,以三国文化为核心展示内容,每日开放时间为8:30至17:30。

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墓建立,该古迹始建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现保存清代嘉庆年间重修的古建筑群及历代碑刻。现有馆藏文物2800余件,以两汉三国时期文物为特色,包含刻有纪年铭文的三国魏弩机、反映东汉稻田养鱼的陶水田、诸葛亮改革制作的铜扎马钉等代表性藏品。馆方曾发表文博考古相关论文约200篇,并参与组织“木牛流马”复原研究项目,结合《三国志》等史料持续开展三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

发展历史

武侯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陵墓所在地,陵墓始建于蜀建兴十二(234),景耀六年(263)蜀后主刘禅在此“诏为亮立庙”,修建了天下第一座武侯庙。现存的武候庙,占地面积360余亩,岗峦起伏,山环水抱,古柏参天。整体建筑为内外两院,内院又分前院、陵院和东西道院,主体建筑为轴排列,共有古建房舍50余间,经历代修葺,现为清嘉庆大修后的格局,另有辅助房屋27间。古迹区内碑石林立,匾联层层,是陕西省1957年8月公布的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

馆藏文物

勉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800余件,尤其以两汉三国文物最具特色,较为珍贵的文物有:刻有“黄初七年六月一日”记年和制作工匠铭文的三国魏弩机,有反映我国东汉时期稻田养鱼的陶水田,有诸葛亮改革制作的具地方代表性文物“铜扎马钉”;有反映和证实春秋时期巴民族在汉中活动的巴式铜矛;有蜀汉货币传世五铢;还有国内少见的西汉多字私印“汝南汝阴公孙安汉”铜印等珍品。

该馆曾在国内外三十余家报刊共撰发表文博考古和有关业务文章近200篇约40万字。

追根寻源

为弘扬三国文化,探寻诸葛亮遗留的千古之谜——木牛流马。中国汉中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组委会、陕西省勉县文物旅游局、勉县博物馆起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木牛流马”,并将在“中国汉中第六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公开展评。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1700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木牛流马”失传,使之成为中华古代科技史上一个谜案。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在汉中勉县黄沙镇研制“木牛流马”这一运输工具,用于从山区险道往前线运送粮草。《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管辖隶属

勉县博物馆以三国诸葛亮为专题,属历史类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为勉县文物管理所。隶属勉县文化文物旅游局。

参观信息

每天上午 8:30 - 17:30 开放。

馆址位置

勉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勉县南10公里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古迹区内。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