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1955年10月,开始征地修建。
1956年,“五一”正式对外开放。建园初期面积约320亩,绿地面积250亩,位于涧河桥南。
1966年,引进山东菏泽、四川成都等地牡丹,品种达到106个,5000余株。
1983年,嫁接牡丹2484株。新建了“牡丹仙子” 石膏塑像,高达7米。4月,首届牡丹花会在“牡丹阁”隆重举行。
…更多「发展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主要景点
丹阁迎宾
沉香楼(丹楼)是王城公园主要景观之一,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由42根立柱支撑,三层仿古建筑,是洛阳市最高,装饰最为华美的仿古建筑。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造型精巧,飞檐斗拱,气势恢弘,与园内亭,台,楼,榭等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沉香楼是王城八大景之一,楼阁周围以规则几何图形组成的大型牡丹坛,内有姚黄、魏紫、豆绿、兰田玉等名贵牡丹83种,1800多株,与沉香楼相映生辉。河图洛书碑
河图洛书是根据"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由雕塑家宫殿先生创作而成。相传远古时期,黄河中出现一头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氏根据河图推演了八卦。大禹在治理洛水时,见到一只神龟,背负玉版,上刻洛书。大禹从洛书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治服了洪水,划天下为九州。“河图洛书”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祖先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河图少洛书碑四角竖立的龙、凤、熊、羊,是中国古代民族的图腾演化而来,寓意炎黄子孙忠实的守护着华夏文明。河图洛书碑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别具匠心的独特设计,是王城公园经典景观之一。乐台钟声
韶乐台是王城公园西周文化区的主体建筑,是根据周代“筑其台榭,美其宫”的风格建造的。韶乐台的底部东、西、南三面墙上镶嵌的黑色线刻画反映了从公元前七七零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间发生的与洛阳有关的三十余个历史事件。称为故事墙,韶乐台上部为周代纪念性建筑“四阿重屋”。室内陈设编钟,编磬等乐器,定时演奏韶乐。整个建筑巍峨壮观,具有浓厚先秦风韵。“乐台钟声”是王城公园经典景观之一。靓思飞瀑
凤湖湖面约10000平方米,湖岸逶迤曲折,垂柳依依,湖水波光粼粼。曲桥起伏贯穿两岸。凤湖北岸,垒石成山,绝壁兀起,名曰“涧溪”。峰顶清泉飞瀑,恰似"高山阔水",气度非凡。西岸筑一小型庭院式仿古建筑---“靓思园”,与北岸瀑布形成“靓思飞瀑”的壮丽景观。周鼎雄居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雄据公园正门内高台上的仿铜周鼎,高4·7米,长方斗形,口径长3·9米,宽3·08米。四面腹部和腿上均有云雷纹铺底,饕餮纹饰面,四角和每面正中共有12只扉梭。饕餮纹大眼粗眉,两侧各有一道立夔纹,花饰凸鼓·高大雄伟,金光灿烂。"周鼎雄踞"为王城八景之一。凤阙映彀
“洛阳宫阙郁嵯峨,千古荣华逐逝波。”周文化区入口,耸立一对峰腰型建筑--阕。阕基础以上3·9*3·3米,檐口5·2*4·4米,高8·25米,用420立方米青石砌成。檐下有逼真的斗拱、椽、枋、檐上有脊、吻,四周有绵刻仿古书。具有浓厚的先秦风格,古朴典雅,雄伟挺拔,体现了洛阳史上“丹阕映彀”是王城八景之一。牡丹观赏区
…更多「主要景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旅游信息
牡丹花会
洛阳牡丹花会时间:每年4月--5月,具体日期根据牡丹花期调整。
开放时间:6:00-21:00。
门票
…更多「旅游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
景区分布
公园大门有三个,分别为位于中州路的南大门与西门,位于北侧临菏泽街的北门,三处均设有售票处。从南大门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的就是牡丹仙子的雕像以及牡丹造型观赏区,向东是儿童游乐区与索道入口,索道穿过园区,可以直接到达园区北门动物园。牡丹广场向西是沉香楼,走过回廊,尽头是园区西门,西门向北,依次是:九鼎壁、河图洛书碑、凤阙、韶月台,此时沿河岸东行,穿过涧河桥,向前依次是:水鸟园,猴山,熊园等。继续向东,是长颈鹿和其他动物,牡丹观赏区和苗木温室位于西门,该温室在牡丹展期间不收费。
…更多「景区分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