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百科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是洛阳师范学院下设的综合性图书馆,前身为1916年设立的省立河洛师范学校图书室,1923年正式建馆。至1932年馆藏已增至4600余册,形成早期基础文献规模。1948年因战乱丢失全部藏书,1950年重建后至1958年藏书量恢复至7万册,文革期间图书馆工作遭受严重干扰。现拥有河洛文化资料中心、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等特色馆藏,其中古籍特藏库藏有近3万册古籍及民国线装书。提供自助借还、座位预约等智能化服务,本科及研究生借书限额分别提升至15册。定期举办“知识组织与管理科学论坛”促进学术交流。
该馆历经多次变迁,2000年实现业务管理自动化并获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2007年建成东区新馆,设陈列展览区、特藏区等功能区,2018年完成伊滨新校区整体搬迁。特色资源包括清乾隆刻本《望溪集》、汉代画像砖石及3000余件碑刻拓片,2011年获评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23年新增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等15个外文专题数据库,形成传统古籍整理与数字化并重的研究体系。自建校以来,图书馆已伴随学校走过九十余年发展历程。
简介
作为近百年老校的图书馆,受河洛文化的浸润,文化积淀深厚,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人文社科文献馆藏为底蕴,为特色兼具自然科学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性师范院校图书馆。形成了比较先进的办馆理念,日臻完善的科学管理手段及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馆藏文献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截至2007年8月底,共有各类文献176万册(件),其中纸质型文献160万册,电子文献16万册,生均占有纸质图书104册。同时,学校图书馆共享“河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14万册,购买“超星”电子图书7万册,“书生”电子图书8·5万册。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等22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自2004年开始,与国家图书馆通过internet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学校电子文献资源更加丰富。
现代化建设
图书馆建有本馆局域网,设立了图书馆主页,通过校园网实现了同因特网的连接。馆内配置了门禁、防盗系统、高性能的服务器、交换设备和存储容量较大的盘阵,20台读者检索用机,建成了拥有350台微机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采用博菲特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管理软件(6·2版),实现了网上采访、计算机编目、联机检索、图书流通和统计的计算机管理。广大师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进行各种数据库检索和查阅电子文献,提高了文献资源利用率。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2000年,图书馆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
队伍建设
图书馆现有正式职工50人,其中男职工21人,女职工29人。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8人 ,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6人,其他10人。我馆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其中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1名,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常委1名,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6名,高校图书馆分会会员6名,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员2名。
该馆坚持用科研促进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馆员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提高馆员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及知识服务能力。自1999年设立“知识组织与管理科学论坛”以来,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历史沿革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前身为河南省河洛道师范学校(民国5年(1916年)8月创办的)于民国12年(1923年)设立。民国21年(1932年)秋,图书资料已增至4600多册。1948年因战事,学校辗转搬迁,图书资料全部丢弃。1950年学校重建,图书馆的藏书也得到逐步发展,到1958年学校图书达7万余册。"文革"期间,图书馆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如今,洛阳师范学院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近百年老校的图书馆,受河洛文化的浸润,文化积淀深厚,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人文社科文献馆藏为底蕴,河洛文化为特色兼具自然科学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性师范院校图书馆。形成了比较先进的办馆理念,日臻完善的科学管理手段及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机构设置
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需要,馆内设有:文献资源建设部、网络技术部、读者工作部、报刊阅览部、图书流通部、文献信息咨询部、特藏文献部、办公室。
现任领导
图书馆馆长 | 李虎 |
图书馆书记: | 贺巷超 |
图书馆副馆长: | 郭茂育 |
图书馆副馆长: | 袁万坤 |
读者服务
开放时间
洛阳师范学院图 书 馆 服 务 时 间 |
位 置 | 名 称 | 房 间 号 | 功 能 | 开 放 时 间 |
一楼西部 | 公共阅览室 | 122 | 自习 | 08:00——22:00 |
二楼北部(西) | 电子阅览室 | 207 | 电子资源查询 |
二楼北部(东) | 电子阅览室 | 203 | 电子资源查询 |
二楼南部(东) | 自然科学期刊阅览室 | 201 | 期刊阅览 |
五楼南部 | 人文社科期刊阅览室 | 502 | 期刊阅览 | 08:00——22:00 |
四楼北部(东) | 参考阅览室 | 405 | 古籍、工具书、报纸、河洛文献资料 | 08:00——18:00 |
三(四)楼南 | 流通书库 | 302 | 专业书、新书等 | 08:00——18:00 |
五楼北部 | 辅助流通书库 | 505 | 新教材、非教学用书 | 08:00——12:00 14:00——18:00 |
三楼北部 | 研究文献(图书)阅览室 | 306 | - | - |
二楼南(西) | 外文书刊借阅书库 | 210 | 原版、中外文书刊 | 08:00——18:00 |
一楼东 | 古代石刻艺术馆 | - | 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 - |
(表格资料来源于:)
温馨提醒
图书馆温馨提醒 | | |
---|
一、本院读者凭借阅证入馆借阅;校外读者凭借阅证或单位介绍信入馆借阅。馆内所有文献均装有借记磁条,未办理 |
外借手续的文献、资料切勿带出馆外。 |
二、进入图书馆应保持安静,切勿在馆内喧哗、吸烟、进食。请随手将废物送进垃圾箱,注意保持公共卫生和借阅环 |
境的干净整洁。 |
三 、进入借阅区请自觉关闭手机,确有要事,请将手机保持静音状态,接听时要到休闲讨论区内,并低声接听。 |
四 、图书馆是公共场所,入馆着装要稳重大方,请勿穿背心、拖鞋或着显露时装到图书馆内。文明借阅,书、刊借 |
阅过程中切忌撕、划;请勿在桌椅、门窗、墙壁上涂抹刻画。 |
五 、馆内部分区域悬挂的壁画、书法、绘画作品,是表现中华文明、河洛文化的珍贵艺术品,仅供观赏,切勿用手 |
触摸、敲击。 |
六、读者在进入借阅区前请将书包放进自动存包柜内。切勿在书包内放置贵重物品,如钱币、手机、各种证卡等,以 |
免丢失。离开图书馆时,请带走存包柜内的个人书包和物品。 |
七、爱护文献资源与设备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文献外借时,请读者随手检查是否有未被标记的破损现象,如有请管理 |
员加以标注,以便分清责任界限。 |
八、请读者互相监督,积极同故意撕损、偷窃文献资料的不良行为作斗争,以维护我们大家的共同利益。 |
九、读者无论走进任何一个借阅场所,请首先阅读门口或墙壁上的相关说明,或主动向管理员询问未知事项。 |
十、公共场所内请勿出现男女过于亲密之举动,以保持庄重、文明的个人形象。 |
十一、图书馆制订有各种详细的规章制度,违者按章处理。真诚欢迎读者监督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同心协力,为 |
创造良好的文献利用环境而努力。 |
…更多「读者服务」介绍请查阅全文…
公众号主体介绍洛阳师范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是由洛阳师范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洛阳师范学院(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5年获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资格,201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首批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占地约285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29·95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达268·63万册;设有22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开设61个本科招生专业,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有教职工2000余人。
历史沿革
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成立
1916年8月,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成立,学校创建伊始以周公庙为校址。
1927年7月,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洛阳中山中学,学校由周公庙迁入东关双龙巷旧迎恩寺内;一年后,学校又恢复原名,自迎恩寺迁入洛阳城内西南隅南营旧址办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开设61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九大学科门类。
洛阳师范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 | 授予学位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戏剧影视文学 | 艺术学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历史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学 |
法学与社会学院 | 法学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法学 |
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 | 管理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日语 | 文学 |
翻译 | 文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应用统计学 | 理学 |
金融数学 | 经济学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 | 理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理学 |
应用化学 | 理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人工智能 | 工学 |
软件工程 | 理工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艺术学 |
音乐表演 | 艺术学 |
舞蹈学 | 艺术学 |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美术学 | 艺术学 |
书法学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理学 |
生物技术 | 理学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会计学 | 管理学 |
学前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文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艺术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艺术学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地理科学 | 理学 |
电子商务学院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食品与药品学院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工学 |
制药工程 | 工学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 工学 |
国际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办学) | 体育 |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30余人;中原名师2人、教学名师8人;教师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称号220人次。
类别 | 名称 |
---|
省级教学团队 | 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 | 基础物理教学团队 |
中国文学教学团队 | 基础化学教学团队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
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学前教育理论教研室 | 美术学系 | 中国史教研 |
生物教学教法教研室 | 新闻系 | 戏剧影视文学系 |
古代文学教研室 | 基础英语教研室 | 物理学系 |
工商管理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 思想政治教育系 |
旅游管理系 | 小学教育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
资料来源:备注:名单不全 |
高层次人才类别 | 姓名 |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王利亚 |
全国优秀教师 | 时明德 |
全国模范教师 | 潘留占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马录芳、曹玉涛 |
省优秀专家 | 时明德、张瑞玲、王利亚 |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王文参、王建国、李虎、湛贵成、吉保明、马录芳、冯勋、傅玉琴、刘广臻、王伟周、周明华、梁留科、程金龙、李虎、冯恒强、彭枫、曹玉涛、潘留占、张瑞玲、刘继保 |
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 刘恒、毛阳光、湛贵成、马艳霞、秦永超、赵邦屯、马录、冯勋、刘广臻、李正学、冯恒强、赵国清、曹玉涛、张永新 |
资料来源:注:名单不全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有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3个,省级特色骨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 教育、旅游管理、美术与书法 |
省级特色骨干学科 | 旅游管理 |
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 |
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旅游管理、教育学原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创新联盟、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0个。
省部级科研平台类别 | 名称 |
---|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
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 意大利研究中心 |
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 | 中原地区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 |
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河南省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红枣资源利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冷水鱼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无机非金属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功能性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黄河中下游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 绿色无机保温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纳米生物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河南省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枣属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研究中心、研究院 | 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
河南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
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 |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智慧城市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传统音乐、民俗、唐三彩研究基地 |
资料来源:注:名单不全 |
研究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校训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引导事业的方向。“敬业”,从业忠诚不移,工作勤勉毋懈,是对教育事业的神圣感和责任心。“奉献”,无私无我,热爱教育对象,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并举,经师人师同求,是训练学生的规矩,培养学生的目标。
校区情况
安乐校区(已搬迁)
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路71号,现已搬迁。
伊滨校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于2011年11月。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建设用地范围东至柿园街,西至玉泉街,南至吉庆路,北至白塔路,地理勘测后的占地总面积2855·36亩。主要规划建设内容为文、理、工、艺、体专业各类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公寓,风雨操场,生活及附属用房等,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9·32万平方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郭改英 |
党委副书记 | 张运礼 |
党委副书记、工 会 主 席 | 赵海彦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练忠杰 |
副校长 | 赵邦屯、曹玉涛、冯恒强、马录芳、程金龙 |
参考资料: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 |
校园环境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座落于学校中轴线上,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汉魏风格,方鼎造型,象征学生、学校、学问齐头并进;外立面采取古代书简的造型,寓意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
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拥有阅览座位4200余个,馆藏纸质书刊268余万册,电子图书267万种,中外文期刊5307种,中外文数据库28个。此外,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质量明显提高,数量不断丰富。2000年以来,累计征集河洛地区墓志、石刻艺术品600余件,碑、志、铭刻拓影2500余件,地契1800余种。学校以特色馆藏为依托建立了“河洛文化数字图书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古代契约文书珍藏馆”“汉画艺术博物馆”,国家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12月被河南省政府授予首批“河南省古籍保护重点单位”。2013年2月古籍整理研究中心获批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校友情况
校友情况姓名 | 成就/职务 |
---|
李志忠 | 栾川县赤土店镇初级中学校长 |
李朝 | 郑州市六十二中学党总支书记 |
杜振龙 | 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 |
朱希尧 | 孟津县第二县直中学校长、支部书记 |
赵雅琴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 |
赵灵喜 | 嵩县中等专业学校副书记、副校长 |
张廷哲 | 南阳工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
苗荣青 |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教导主任 |
注:排名不分先后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2月12日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0年5月 | 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称号 |
2021年2月 |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
2021年8月 | 荣获河南省第五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
2021年10月 | 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
2022年3月 | 荣获“2021年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
2022年3月 | 荣获“2022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2022年4月 | 洛阳师范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
2023年2月 | 荣获“2022年度全省统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 |
2023年5月 | 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
2023年12月 | 获评“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荣誉称号 |
2025年5月 | 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5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