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特征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四类世界级地质遗迹:
梅花山复式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完整记录了华南陆块3亿年的构造演化过程。其典型露头展现多期岩浆侵入特征,具有全球地学对比价值。
冠豸山丹霞地貌:由晚白垩世红层沉积经流水侵蚀形成,包含"生命之根""天墙"等标志性景观。其砂岩层理清晰可见,是研究东南沿海盆地演化的关键地点。
紫金山超大型铜金矿:作为全球高硫化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展示了独特的热液成矿系统和露天采矿遗迹。矿区转型为科普教育基地,展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协同模式。
黄连盂石英砂岩地貌:发育于晚泥盆世石英砂岩地层,形成陡峭绝壁和峡谷景观,具有特殊沉积学研究价值。
生态资源
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显著,包含:
植物群落:记录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0种,包含南方红豆杉群落及树龄超千年的"红豆杉王"。
动物种群:栖息陆栖脊椎动物436种,梅花山区域设有中国特有物种华南虎的繁育基地。
生态系统:作为闽西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95·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培田古村落完整保存'九厅十八井'客家围屋建筑群。
四堡镇存有明清雕版印刷作坊遗址,见证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包含游大龙、走古事等民俗活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技艺类非遗涵盖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游大龙、走古事、赏花灯、烧炮)、闽西汉剧、雕版印刷技艺等18项省级代表性项目。
红色文化遗存:
古田会议会址群位于公园范围内,包含毛泽东写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协成店旧址。
发展历程
2016年:启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组建跨区域管理委员会。
2024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评估。
2024年3月27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上获批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2024年至今: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与10余所高校共建基地,发表50余篇论文,培育50名专业导师,与13个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伙伴关系,开发研学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