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重庆交通大学前身为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51年,为建设川藏公路急需,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重庆设立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1月7日,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此后学校经历多次更名,1952年,学校更名为中专性质的西南交通学校。1953年,更名为重庆公路学校,属中央交通部西南公路管理局领导。1954年,更名为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9月起,由中央交通部直接领导。1955年,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由交通部直接领导。1956年12月,交由交通部公路总局领导管理,同年11月,又交给交通部教育局管理。1958年7月,交通部所属中等专科学校体制下放,交通部重庆公路学校下放归四川省交通厅管理。8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这是中专时期的最后一次更名。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设有20个学院(部),本科专业67个,覆盖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和15个专业大类。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 |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交通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智慧交通 |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 |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应用化学 |
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重庆航空学院) | 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物流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重庆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翻译 |
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 | 旅游管理、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 |
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重庆智慧城市学院) | 测绘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
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 | - |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重庆交通大学体育部 | - |
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 | - |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3个,获批“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4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系统科学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土木水利、交通运输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理论、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系统分析与集成、大数据与智能系统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土木工程、力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建筑学、系统科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 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旅游管理、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商管理、工程管理 |
重庆市一流学科 |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系统科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经济学 |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 | 土木建筑、水利水运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物流与商贸船舶工程、信息技术 |
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 | 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建造、智能水利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 |
截至2024年3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有教职工2221人,其中专任教师1682人,高级职称教师约86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次;聘请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及一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业界精英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等获得者30余人。类别 | 名单 |
---|---|
专职院士 | 赖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
双聘院士 | 李应红(中国科学院院士)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杨胜发、周建庭、王平义、唐伯明、喻文兵、李应红、郭小宏、陈洪凯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周建庭 |
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 易志坚 |
交通运输部“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 梁波、周志祥、王平义 |
长江学者 | 周建庭、吴礼舟 |
巴渝学者 | 李红秀、徐进、梁波、彭再云、崔志刚、冯檬莹、崔晓璐、陈仁祥、何亮、陈坚、葛显龙、张洪、杨俊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喻文兵、杨胜发、周志祥、周建庭、易志坚、王平义、陈洪凯 |
全国优秀教师 | 傅红、陈洪凯 |
注:名单不完整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自科38个、社科15个),20余个研发机构。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3月 |
依托学院 | 名称 | 主管部门 |
---|---|---|
土木学院 |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力学治沙与生态碳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 交通部 | |
山区桥隧长期性能与安全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 ||
山区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科技局 | |
桥梁结构智能感知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沙漠生态恢复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结构工程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教委 | |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
交通基础设施bim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 发改委 | |
河海学院 | 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省部共建长江航运工程与智能航道技术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 | ||
交通运输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交通部 | |
生态航道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科技局 | |
航运工程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桥梁通航安全与防撞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长江上游航道生态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
水利水运工程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教委 | |
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
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
环境水利工程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 发改委 | |
交运学院 | 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科技局 |
山区道路复杂环境“人车路”协同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交通运输工程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教委 | |
机电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科技局 |
公共交通装备设计与系统集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重庆市创新战略联盟 | ||
交通工程应用机器人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 发改委 | |
航运学院 | 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局 |
信息学院 | 公共交通运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局 |
公共交通运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 发改委 | |
航空学院 | 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科技局 |
西科所 | 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 交通部 |
经管学院 | 智能物流网络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科技局 |
智能供应链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重庆市教委 | |
口岸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 |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3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7项,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励600余项;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20个世界之最的桥隧重大工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试验研究,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广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余项。获奖名称 | 获奖类型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9 |
超500米跨径拱桥建造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8 |
废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5 |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关键技术及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5 |
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通航枢纽与船闸水力学创新研究及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2 |
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1 |
钢管砼拱桥建设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9 |
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9 |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护加固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9 |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及通航研究与运行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4 |
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m)钢筋砼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00 |
邕宁邕江大桥src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1998 |
大跨钢管砼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等非线性因素影响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1998 |
hd-4b计旋浆周期法非恒定流流速仪 | 国家发明奖 | 四等奖 | 1996 |
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项目 | 国家技术进步奖 | 特等奖 | 1987 |
长江鸡扒子抢险整治工程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1985 |
煤粉灰筑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1985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3月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牌校徽
1·以秦汉篆体“交大”二字变形组合,用对称均衡的形式美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以线条的交叉象征各学科专业的融合渗透,展示重庆交通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
2·图形如多人排列,暗示“人人交大、交大人人”,又象征办学历史的代代传承。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南岸校区
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校区占地面积约500亩。校区内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与传媒学院等17个教学机构,建有明德楼、基础实验楼、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学术交流中心、交大文创生活馆、体育场等办学生活设施。科学城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宫辉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赖远明 |
党委副书记 | 张铭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李晓珂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周建庭、杨胜发、董绍江 |
副校长 | 郑丹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领导
类别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历任党委书记 | 邱先忠 | 党支部书记 | 1951·11—1953·03 |
邓开祥 | 党总支书记 | 1953·03—1962·10 |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 | 1962·10—1963·04 | ||
郭一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63·04—1965·10 | |
邓开祥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71·09—1979·09 | |
陶中哲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政工作) | 1979·09—1980·10 | |
张献廷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 1980·10—1983·12 | |
方镛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 1983·12—1988·07 | |
王开达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 1988·07—1989·12 | |
张治澄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 1989·12—1991·03 | |
王开达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书记 | 1991·03—1997·03 | |
刘伦 | 重庆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 1997·03—2006·052006·05—2014·01 | |
陈流汀 |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 2014·01—2017·04 | |
李天安 |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 2017·04—2023·06 | |
历任校(院)长 | 穰明德 | 校长 | 1951·11—1954·12 |
邓开祥 | 代理校长校长重庆交通学院副院长、院长 | 1954·10—1956·091956·09—1961·081961·08—1965·10 | |
陶中哲 | 重庆交通学院院长 | 1971·09—1979·091980·10—1983·12 | |
张治澄 | 重庆交通学院院长 | 1983·12—1988·06 | |
唐寿鑫 | 重庆交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88·06—1992·05 | |
王士杰 | 重庆交通学院院长 | 1992·05—1997·03 | |
王开达 | 重庆交通学院院长 | 1997·03—1997·06 | |
龚尚龙 | 重庆交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重庆交通学院院长 | 1997·06—1998·121998·12—2004·09 | |
唐伯明 | 重庆交通学院院长重庆交通大学校长 | 2004·09—2006·052006·05—2023·03 |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历史建筑
学校内历史建筑——红砖楼、青砖楼位于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始建于1943至1954年,其因墙砖的颜色而得名,为重庆公路工程学校的教学用房。建筑风格为“仿苏氏建筑”,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而具备檐部、墙身、勒脚的“三段式”结构。墙体是砖砌勾缝,房顶是斜顶,而且门洞上面和窗户四周都有一圈突起的花边,红楼的正门还有精致的雕刻。2018年,历史建筑入选重庆市第二批81处历史建筑名录。2023年,出现在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单中。
李子湖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