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70年8月,山东师范学院机关及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生物、体育、艺术等8个系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山东师范学院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1976年10月12日,七六级工农兵学员入学。本届共招收工农兵学员259名,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为首次普通班招生。1978年2月25日,七七级学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入学。28日,举行开学典礼。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74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 舞蹈学,音乐学 |
聊城大学文学院 | 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 |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 日语,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西班牙语 |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康复,运动训练 |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哲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
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聊城大学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 生物制药,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
聊城大学商学院 | 会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金融工程 |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
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 动物医学,园林,智慧农业,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
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书法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旅游管理 |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建筑学 |
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 | 人工智能,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 |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
聊城大学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 |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聊城大学质量学院 | 质量管理工程 |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聊城大学医学院 | 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学,智能影像工程专业 |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1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
山东省一流学科 | 化学 |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 | 运河文化学 |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 | 畜牧学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 |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 分析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光学、课程与教学论、自然地理学(黄河下游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系统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分子生物学与抗体药物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 |
截至2025年5月 |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1 |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 | 法学 | 0302 | 政治学 |
3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 教育学 | 0401 | 教育学 |
5 | 教育学 | 0402 | 心理学 |
6 | 教育学 | 0403 | 体育学 |
7 | 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8 |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9 | 历史学 | 0602 | 中国史 |
10 | 历史学 | 0603 | 世界史 |
11 | 理学 | 0701 | 数学 |
12 | 理学 | 0702 | 物理学 |
13 | 理学 | 0703 | 化学 |
14 | 理学 | 0705 | 地理学 |
15 | 理学 | 0710 | 生物学 |
16 | 理学 | 0711 | 系统科学 |
17 | 工学 | 0803 | 光学工程 |
18 |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9 | 工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 | 工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 | 工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22 | 工学 | 0836 | 生物工程 |
23 | 农学 | 0901 | 作物学 |
24 | 艺术学 | 1301 | 艺术学 |
25 | 农学 | 0905 | 畜牧学 |
26 | 交叉学科 | 1407 | 区域国别学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1 | 0351 | 法律 |
2 | 0451 | 教育 |
3 | 0452 | 体育 |
4 | 0453 | 国际中文教育 |
5 | 0454 | 应用心理 |
6 | 0551 | 翻译 |
7 | 0854 | 电子信息 |
8 | 0855 | 机械 |
9 | 0859 | 土木水利 |
10 | 0862 | 风景园林 |
11 | 1251 | 工商管理 |
12 | 1252 | 公共管理 |
13 | 1253 | 会计 |
14 | 1352 | 音乐 |
15 | 1354 | 戏剧与影视 |
16 | 1356 | 美术与书法 |
17 | 1357 | 设计 |
18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19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20 | 0952 | 兽医 |
21 | 1254 | 旅游管理 |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研究平台3个,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含共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含共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4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外事智库4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特色学院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1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2个,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16个。类 别 | 平台名称 | 备 注 |
---|---|---|
省部共建双边合作机构 |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 |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 共建单位 |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冠丰种业有限公司共建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
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阳谷华泰化工有限公司共建 | |
国家种畜禽遗传评估专业中心 | 国家马驴遗传评估中心 | - |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
类 别 | 平台名称 |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实验室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 党的建设与孔繁森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纳米药物与释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黑毛驴高效繁育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 山东省抗病毒药物工程实验室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黑水虻种虫繁育和有机废弃物转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 “民间美术资源保护与研发”重点实验室 |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奖励169项;获批国家级课题339项,省部级课题9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55部。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获得发明专利39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名称为聊城大学,简称“聊大”;英文译名为liaocheng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lcu。
校徽
聊城大学校徽由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李凯设计。它是以聊城大学的英文名称liaocheng university的首字母l、c、u作为基本造型因素,利用曲线和直线组合变化构成,其外观似大海中擎帆航行的船,象征聊大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似蓝天上展翅飞翔的雁,象征着聊大人为远大目标振翅高飞;它又象大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平静中亦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寓意聊城大学人才辈出,蒸蒸日上。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聊城大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湖南路和花园路(文化路)。为方便广大师生,2007年学校建成开通东西校区连桥。连桥东西长816米,从西校区横穿聊城市主干道花园路,跨越二干渠(人工渠)、徒骇河,直达东校区办公楼北侧。桥宽13米,其中包括8米宽的行车道和两侧各2·5米宽的人行道。连桥由29个桥墩、台支撑。
行政管理
职 务 | 姓 名 |
---|---|
党委书记 | 关延平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白成林 |
党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 | 胡海泉 |
党委副书记 | 房增福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 | 高秀鹏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赵明吉、李兆俊、白金山、李华锋 |
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兼宣传部部长 | 苏明海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杨宏力 |
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西校区南大门
西校区南大门,位于西校区,是聊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门高2层,宽140多米,由28根大理石柱支撑,代表了学校从1974年建校到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所走过的28年历程,正门宽21米,寓意着聊城大学昂首阔步、斗志昂扬地步入21世纪,大门二层为学校展览馆。西湖
西湖,又名“羡林湖”,位于西校区,水域面积为1·4万平方米。羡林湖的名字是为纪念学校名誉校长季羡林先生。羡林湖一年四季各有风味,春可赏柳,夏可观鱼,秋可赏叶,冬可品雪。栖凤林
栖凤林位于西校区,北靠文学院。栖凤林主要由数十棵粗大的梧桐树组成,“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栖凤林以此得名。常有学生在此读书,学习。逸夫图书馆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4万余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文艺界 | 于茂阳、于艾香、郑培亮、王龙强、李贯通、王光东 |
学术界 | 逯乐慧、董焕丽、孙庆福、张太原、韩丕功、高希珂、李立成、张德禄、李希友、姜翠波、张新堂、别荣芳、杜传忠、周保学、孙頔、邵怀勇、马斗成、赵兴胜、张进涛、孔祥建、石国升、邵学广、丁兆军、齐晓朋、吕晓涛 |
党政领导 | 毕泗生、孟庆松、韩震、张伟、范跃进、丁子信、谭秀森、曹胜强、李庆堂、王辉、由天艳、李合亮、马春林、辛刚国、徐剑波、申长友、朱克江、王庆功、张武升、陈永华、任海涛、刘运 |
商界 | 秦华、魏春林、李海平、赵勇、郑忠辉 |
优秀工作者 | 梁侠、杜立芝、隋丰俊 |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