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8月,兰州大学图书馆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等成果显著,有力推动了业务转型与服务提升。
成果作者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奖励等级 |
---|---|---|---|
薛小婕、宋戈、赵发珍、孙林、张继忠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外文文献资源保障探索——基于cashl西北区域高校的调查分析 | 论文 | 三等奖 |
关楠楠 | 帜树杏坛:辛树帜文集 | 编著 | 三等奖 |
韩春平 | 史编抄断校注 | 校注 | 三等奖 |
题名 | 作者 | 来源 | 发表时间 |
---|---|---|---|
敦煌文献数字平台建设:朝“合”字方向下功夫 | 韩春平 | 社会科学报 | 2024-4-25 |
辛树帜先生与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特色化馆藏建设 | 韩春平 | 晋图学刊 | 2024-4-15 |
真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人的异同及其互动发展模式 | 赵发珍、王勇 | 图书馆学研究 | 2024-3-25 |
媒介融合视域下意见领袖在阅读推广中的价值及提升路径 | 吕亚霞、李雅洁、赵发珍 | 新世纪图书馆 | 2024-2-20 |
数字赋能助推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何为、为何与如何为 | 赵发珍 | 图书馆 | 2024-1-13 |
图书馆治理与数字化融合发展: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 赵发珍 | 图书馆学研究 | 2023-11-25 |
面向阅读推广的图书馆红色空间研究 | 吕亚霞 | 图书馆 | 2023-11-15 |
陕甘总督升允《奏请将御史安维峻开复原官片》钩沉 | 韩春平 | 文史杂志 | 2023-11-3 |
“双循环”背景下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现实思考 | 吕亚霞 | 新世纪图书馆 | 2023-10-20 |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阅读推广服务策略研究 | 郭玮 | 甘肃科技 | 2023-9-30 |
情报分析
基于科学计量方法、权威文献统计评价工具,在更高视野上,通过客观的数据进行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科研绩效评价、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热点与学术带头人挖掘、出版物影响力评价,监测跟踪科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演变态势,分析科学研究关键指标领域的年度变化情况,通过提供系统化、分层次、细粒度的系列情报研究产品,为学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研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1、国内大学学科评估及与世界大学科研评价指标监测:
(1)学科评估监测:通过教育部大学学科评估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分析学校各学科评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解读,发现短板,推动发展。
(2)科研评价指标监测:监测分析兰州大学①《自然指数》排名态势与高影响力论文态势;②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变化趋势;③esi中国高影响力科学家排行态势。
2、科研态势综合分析:通过《兰州大学科学研究态势分析报告》《兰州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分析报告》和《兰州大学专利分析报告》等年度分析报告与其他监测分析报告,监测学校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对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学科进行深度分析,对学校专利申请授权状况及技术研发、转化态势进行跟踪,为学校相关部门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与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3、科研热点监测分析:运用知识图谱与知识可视化的方法,融合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等技术,基于引文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对学校主要学科进行科学知识图谱构建、学科前沿知识图谱分析,监测与分析学科科研热点,把握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学科制高点,直观展现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
同时,对照汤森路透science watch、hot paper等发布的科研热点相关内容,与学校主要学科科研热点进行比对,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合作的可能性与相关路径。
4、校内机构科研态势综合分析:分析有关机构或团队的科研现状,帮助其把握在全球科研机构中的总体定位,并对其进行科研产出分析与科研质量评估,与世界(或中国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特点、优势与不足,为机构或团队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5、人才科研绩效监测分析:
(1)对拟引入人才的科研产出进行阶段性监测与分析,向人事部门提供有关人员学术产出分析与评估报告,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2)对科研团队的科研产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评价科研团队的建设状况与科研竞争力,为科研团队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6、兰州大学重大科研项目情报服务:为学校有关重大研究项目提供包括领域技术生命周期、核心文献、热点主题、专利地图等信息,展示学科领域发展全貌和前沿热点,为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及时性的情报服务。
7、兰州大学与中国国内部分院校科研态势对标分析。
课程建设
信息素养是全媒体信息时代图书馆用户必备的生活、研学素养,对于高校师生生活、研学与社会实践中的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与信息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素养基本概念最早于1974年提出,并开始研究、实践和探索,它不是孤立的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定信息文化背景下,与图书馆素养、互联网素养等概念密切关联的动态变化的概念。
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基本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体系安排,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在学校乃至甘肃省,第一次将信息素养教育列入了公共选修课;在中国国内,第一次举办了每两年一次的信息素养大赛;第一次组建了图书馆专业馆员形成的信息素养课教学团队;“一小时讲座”在学科信息获取、学科资源利用,服务推广方面形成了品牌;“新生培训”对于帮助读者熟悉图书馆资源、空间和服务及其利用方法,了解图书馆规章制度与利用公约,全面提高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属于高校非信息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在本科一、二、三年级均可选修。研究生开设专门学科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源、互联网信息资源获取、清洗、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学科知识或生活信息的一门课程,是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平台与技术,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是一门方法和技能并重的课程。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获取、清洗、利用信息的技能,有效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互联网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知识信息利用空间,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素质、可持续自学发展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利用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书馆在多年开设《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通识教育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服务职能,适应新时期用户全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信息素质教育中心。中心有专兼职教学服务人员15人,建有信息素质教学教室,目前已经建立了跨部门的信息素养课教学团队,加强对文科、医学、理工科课程内容设计,加强与数据素养教学内容的融合,加强与专业课内容的整合,加强对工具、平台的关注,加强了专用教材的撰写,用专业馆员对文献、信息、数据、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对大学图书馆使命与责任的感悟,不断拓展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优化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挖掘信息、清洗信息,分析、集成信息。
期刊资源
《信息窗》于1990年经图书馆党政班子研究决定创办,并委托满达人负责编辑工作,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发布的“窗口”和图书馆与读者信息交流平台。还特邀甘肃人民出版社《读者文摘》(后改名为《读者》)创始人胡亚权题写了刊头。1991年元旦,《信息窗》第一期付梓面世。以及时地报道了中国国内外图书情报业的发展、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各项工作进程与最新动态、馆员心声、读者培训、文化艺术等。该刊伴随着学校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着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工作的历史变迁,记载着兰州大学图书馆人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无私奉献以及成长历程。
学术交流
2023年3月10日,由甘肃省高校图工委主办、兰州大学图书馆承办、甘肃瀚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协办的“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积石堂举行。会议由甘肃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勇主持。荣誉表彰
2009年6月,兰州大学图书馆入选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0年9月,兰州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入选第一批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7年5月,兰州大学图书馆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历史建筑。
2023年4月,兰州大学图书馆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24年6月,兰州大学图书馆通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