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分布
文化园位于少华山东2公里处张桥村境内,占地140余亩。园区由户外游览区和博物馆区两大区域组成,白崖湖景区、桃园影视基地、独秀石景区组成自然山水风景区;馆区由华州国际皮影艺术馆、华州大地震展览馆及关中农耕民俗院三部分组成。有皮影、老腔演艺雕塑群、张三丰手植石上柏大地震遗址石、观仙台、中外皮影精品展等众多看点,可提供皮影敷色制作、编演皮影戏等研学互动项目。
项目开发
华州非遗研习馆是园区新建项目,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可容纳250人参观研习。馆内集中展示了华州地区三十九项非遗项目。挖掘传统“推皮走刀”技法精制的皮影、创新“熏烟入碳”技法打造的华州黑陶、“讲礼”的华州礼馍、华州粮食字画及华州剪纸、竹编等华州地方的特色文化艺术。
华州皮影
皮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州是中国皮影的故乡,是世界皮影的发源地,是中国首个走向世界的民族艺术。
华州皮影源于秦汉,成于隋唐,盛于明清,到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其造型优美多姿,雕刻细腻,染彩绚丽厚重,唱腔动听委婉,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世界电影之祖”,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华州区(华县)“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始终以保护、传承、弘扬、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组建了陕西仅有由的、由传承人加盟的“华影社”演艺团队;收集展览着世界各国、全国各地和华州古旧明清皮影文物几千件。游客每天可参观、观看表演。
《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记载: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华县(古华州)是陕西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近代战乱,华州皮影与中国各派系一样,时起时落,但一脉相传从未间断。表演社团全盛时百余家,后降到不足20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州皮影得到发展,成为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走向了全球三十多个个国家地区。2006年6月,华州皮影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华州皮影制作工艺"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0月,华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7年5月,华州皮影应邀参加世界三大艺术展之首的威尼斯双年展,为全球而来的嘉宾奉上了一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视觉盛宴。
华州皮影艺术馆
华州有中国皮影艺术之乡的美誉,涌现出了许多的国家级皮影雕刻大师和表演大师,皮影艺术馆是观赏、学习、研究世界皮影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平台。馆区由四个模块组成,第一单元为影戏本源,通过大量的中外史料论证了影戏源于汉、成于唐、精于宋元、盛于明清的产生发展过程,当代影戏与国外的文化交流盛况。第二单元是影戏大观,展出了国内各省份代表性影戏舞台,分类详述其道具唱腔特征。第三单元为皮影博览,遍述国内外皮影分布情况、造型特征及精品展示。第四单元为影人工艺,现场重点展示华州影人的二十四道制作工序。 到今为止,馆藏明清老影子九百余件、各省份代表性皮影三百多件国外各流派皮影一百余件,古唱本两百多本,收集现代皮影大师精品三十件。开馆以来,艺术馆累计接待游客八万余人次,与国内各大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日本、法国等国家多次来人参观学习、考察研究,进行传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华州国际皮影艺术馆以皮影为缘,成为了弘扬民族国粹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