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惠农渠建于清代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大规模的扩建,渠道现状定形于七十年代末,是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相对部位最低、渠线最长的一条干渠,由青铜峡河西总干渠原唐三闸引水,傍黄河西岸略平行,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惠农六市县至惠农县尾闸乡,尾水泄入第五排水沟,是宁夏平原引黄灌溉主要渠道之一。
灌区概述
惠农渠灌区控制总面积193·5万亩,担负灌区所辖33个乡(镇)、168个行政村、17个农、林、牧、渔场的110万亩农田灌溉及其它工业用水。渠道总长229公里,其中惠渠长139公里,支干渠三条长90公里,干渠比降约在1/8000,原设计引水流量135秒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30万亩,现有各类建筑物699座,其中各类水闸42座,涵洞26座,渡槽4座,支斗渠闸525座,交通桥102座。
渠道进水闸位于青铜峡叶盛镇龙门桥村,最大引水流量99秒立米。灌区光热充分,灌溉水源丰富稳定,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灌溉期间地下水埋深在100厘米以下者占灌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大,灌区上游地下水埋藏较深排水条件较好,是灌区的高产田。
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80-2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无霜期180天,因得引黄灌溉之利,灌溉面积的80%是粮油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胡麻、蔬菜及经果林等。水稻种植比例20%,全年灌溉引水天数176天,年均引水量11亿立方米,粮食产量突破3·5亿公斤,灌区初步实现了园田化,沟、渠、井、站结合,排灌结合的规模,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