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湖北大学学生会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湖北
公众号ID:hubu_xsh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湖北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湖北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湖北大学学生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大学全体在籍的全日制本科生和专科生的群众性组织,秉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和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努力成才的会训,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独立自主地…

开发/运营主体:湖北大学

关于主体:湖北大学是中国湖北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湖北大学学生会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湖北大学学生会百科

湖北大学学生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大学全体在籍的全日制本科生的群众性组织,是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团体委员单位和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团单位。承认并遵守《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和《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章程》。

学生会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接受来自其他各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湖北大学学生会是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代表学生利益的服务型组织,是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团体委员单位和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团单位。

宗旨

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会训

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努力成才

口号

有事请找学生会

基本任务

(一)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同学开展学习、文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创优等多种活动,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二)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三)组织同学开展有益于成长成才的自我服务活动,协助学校解决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历史沿革

湖北大学学生会成立于1948年,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湖北省立教育学院进步青年自发组织的进步社团和组织,而其直接前身为1946年(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时期)开始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学生自治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于1935年6月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尽管国民党当局阻挠、破坏、镇压一二九运动,我院学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并在武汉大、中学校中发挥了较好的组织作用,在学校的历史上谱写了抗日救亡、不畏强权的光辉一页。

机构设置

主席团

湖北大学学生会主席团设执行主席一名、轮值主席若干。主席团成员由全校学生代表大会根据《湖北大学学生会章程》选举产生,全面负责学生会工作的具体执行,重大方针的拟定,日常事务的决策和审批以及干部人选的提名。

秘书处

秘书处是学生会的协调机构、常务机构和人事管理机构,旨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内部建设,完善内部机制,培养一支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其协助主席团和秘书长统筹学生会工作,负责学生会内部综合协调、人事选拔、监督考核、培优培训、会务管理、工作档案及人事档案管理、物资管理等工作,提高学生会成员的综合实力,实现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才的优化配置。

公共权益部

公共权益部是学生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是学生权益的忠实捍卫者。其不断收集同学们对食堂餐饮、教学设施、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意见,认真向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同学们的心声,并及时向同学们反馈,实事求是地为同学们服务。其宗旨是“你们的权益,我们在意;为了你们的权益,我们全心全意”。主要日常工作包括:处理校园内维权问题、组织承办与权益相关的学生活动。

公共关系部

公共关系部是加强湖北大学学生会与各大院校、相关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以及校外企业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校学生会促进对外沟通、展示自身形象、增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其通过联系、接待和出访各高校,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与各高校学生会沟通、交流、学习的桥梁,与各高校学生会保持友好关系,树立湖北大学学生会的良好形象;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为湖北大学学生会举办的活动和日常运行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为同学们的校外活动和校外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以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的;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创业一系列品牌活动,提供兼职、实习及创业信息,发挥着连接校外企业与校内学生的桥梁作用,搭建服务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

文化工作部

文化工作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高雅艺术情操”为宗旨,通过开展“学子心中的魅力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园丁杯”足球赛等一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学校内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学术科技部

学术科技部以“浓郁学术氛围,繁荣学术文化,弘扬学术精神,加强学术交流”为宗旨,先后创办了“一战到底”知识竞赛、“跳蚤市场”、“思睿讲坛”、“大学生科技节”等品牌活动,在为全校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宣传部

宣传部是湖北大学学生会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主要负责对学生会及其举办的活动进行品牌包装,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好各类活动的前、中、后期宣传工作;结合校园热点问题,及时传递校园资讯,顺应网络新媒体发展趋势,引领校园文化思潮,为学生表达心声搭建平台。其主要日常工作包括:海报喷绘制作、平面设计、视频剪辑;官方qq、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及维护;开展线上专题策划;摄影、街拍与街头采访;撰写活动现场和校园新闻的新闻稿件及活动总结文案。

学院组织

特色专项工作

学生代表大会

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是学生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制度,是同学在校园体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体现学生会组织合法性、权威性的基础和保证。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会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全校同学通过学生代表大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参与学校治理和监督,其召开周期不超过两年。

历届主席团

湖北大学第22届学生会主席

2007年-2008年

主 席:范 琛(商学院2005级)

湖北大学第23届学生会主席

2008年-2009年

主 席:康俊杨(外国语学院2006级)

湖北大学第24届学生会主席

公众号主体介绍湖北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湖北大学学生会是由湖北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湖北大学(hubei university),简称“湖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濒临长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由湖北省主管。

1931年,湖北大学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学校于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2003年,湖北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武昌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00余亩;设有26个学科性学院、开设75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师1600余人,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2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

历史沿革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0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先生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1年,湖北乡村师范学院改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黄建中先生以厅长之职兼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同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而国民党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于1935年6月同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消息传到武汉后,12月17日,武汉50余所大、中学校的学生代表正式成立武汉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进行抗议,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学生参与了运动。1936年上半年,受当局迫压,学院被迫停办。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6个学科性学院、7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大学科门类。

湖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湖北大学法学院法学、电子商务及法律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湖北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制药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档案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学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湖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密码科学与技术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日语、翻译、葡萄牙语
湖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
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湖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编辑出版学
湖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量子信息科学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哲学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4年8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12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学科,6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学科门类代码学科门类名称
10101哲学01哲学
20201理论经济学02经济学
3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法学
40501中国语言文学05文学
50503新闻传播学05文学
60602中国史06历史学
70701数学07理学
80710生物学07理学
90713生态学07理学
10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工学
110835软件工程08工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学科门类代码学科门类名称
10101哲学01哲学
20201理论经济学02经济学
30301法学03法学
4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法学
50401教育学04教育学
60402心理学04教育学
70403体育学04教育学
80501中国语言文学05文学
90502外国语言文学05文学
100503新闻传播学05文学
110602中国史06历史学
120603世界史06历史学
130701数学07理学
140702物理学07理学
150703化学07理学
160705地理学07理学
170710生物学07理学
180713生态学07理学
19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工学
20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工学
21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工学
22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工学
23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工学
240835软件工程08工学
250839网络空间安全08工学
261007药学10医学
271202工商管理学12管理学
281204公共管理学12管理学
291205信息资源管理12管理学
301301艺术学13艺术学
311401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4交叉学科
321403设计学14交叉学科
331407区域国别学14交叉学科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序号专业学位代码专业学位名称
10251金融
20252应用统计
30254国际商务
40258数字经济
50351法律
60451教育
70452体育
80453国际中文教育
90454应用心理
100551翻译
110552新闻与传播
120553出版
130854电子信息
140856材料与化工
150857资源与环境
160860生物与医药
170951农业
181251工商管理
191252公共管理
201253会计
211254旅游管理
221255图书情报
231356美术与书法
241357设计
251452密码
湖北大学学科建设(部分)
类别名称
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1个)生物学
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
“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网络空间安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安全与区域绿色发展
统计时间:2023年9月和10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0余人,硕士生导师近1200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30人(次),其中国家、部委级人才97人(次),省市级人才433人(次)。截至2023年9月底,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 ”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8人。
湖北大学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姓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陈守文、周新民等
“全国模范教师 ”王志茹、代方梅
湖北省教学名师陈怀侠、明庆华等
“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运阁、何玉池、王国成、张海谋、熊友华等
统计时间:2024年4月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有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参与组建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动物模型技术创新中心(湖北基因编辑犬模型分中心)、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湖北恩施站(森林)”“湖北丹江口站(湿地)”,建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省级和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60余个,有3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建设15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重点建设智库,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生态旅游研究基地。设有高等人文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拉美研究院)等校级高水平研究平台。
湖北大学科研平台(部分)
级别科研平台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北应用数学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机化工新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生物资源绿色转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药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应用数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能量转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植物倍性种质创新与绿色应用研究工程中心、湖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氢能源安全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软件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功能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统计时间:2024年10月

研究成果

“十三五”时期(2016年到2020年),学校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近4000篇,获576项发明授权专利、35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1项外观设计专利。截至2025年5月,学校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承担课题1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0项,其中重大重点类项目12项。在cell、nature、science正刊发表论文3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中宣部马工程项目共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8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0余项。
湖北大学科研成果(部分)
成果类别名称
高水平论文《du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eterointerface》《a near infrared-activated photocatalyst based on elemental phosphoru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eradicating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rapidly usinga multi functional g-c3n4@bi2s3nanorod heterojunctionwith or without antibiotics》等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无线通信安全扩频序列的研究、高效复配纤维素酶创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等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西方德性思想史》《神农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年》《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美国对外经济制裁问题研究——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个案分析》等
统计时间:2024年4月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标

校标整体形状为编钟。编钟外形取于楚国古乐器,由左右两组构成,组成湖北大学第一个字母h。左上部钥匙意为开启智慧之门。两侧用湖北大学的金文字体,形成一种装饰性的图案,给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之感,并使编钟具有立体感。凤凰为楚国图腾,出自于出土楚文物的丝绣。凤凰造型为u,点出了大学这一主题。编钟和凤凰是楚文化艺术代表,以此为湖北大学的象征。

校区情况

湖北大学武昌主校区

湖北大学武昌主校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武昌主校区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等教学院部,有3个体育馆,有思睿广场、求索广场、羲和园和望舒园广场。2021年初,学校启动校园景观提升工程分两期对校园道路、楼房、广场、车位等,进行新建和翻新。2023年,武昌校区建设了新的学生公寓。

湖北大学汉口校区

湖北大学汉口校区也就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位于武汉市谌家矶街兴盛路特一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北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会计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思政与体育课部等共十个教学院部,开设有40余个本、专科专业。

湖北大学阳逻校区(通识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湖北大学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4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谢红星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平
党委副书记侯勇、李莉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志洪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中共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委员会驻湖北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吴明新
副校长曾祥勇
党委常委章天金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振、张冬卉
党委常委章天金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学校名称主要负责人任职时间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1秋—1936夏、1941秋—1944春)院长黄建中1931秋-1932·6
罗睿1932·6-1933·7
罗廷光1933·8-1935·1
姜琦1935·1-1936夏
张伯瑾1941秋-1942秋
陈友松1943·7-1943·11
叶叔良1943·11-1944秋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1944春—1949·5)院长汪奠基1944秋-1947夏
王治孚1947夏-1948·5
王震寰1948·9-1949·5
湖北教育学院(1949·8—1952·9)院长李实1949·8-1952·9
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1952·10—1954·8)院长史子荣1952·10-1954·8
湖北师范专科学校(1954·9—1957·8)校长黄先1954·9-1957·8
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前)(1956·9—1957·8)校长李伯刚1956·9-1957·8
副书记王立中1957·4-1957·8
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1956·9—1957·8)党委书记黄先1957·10-1958·8
校长李伯刚1957·9-1958·8
武汉师范学院(1958·9—1984·8)党委书记黄先1958·9-1959·12
王宗东1960·1-1962·3
李明1962·3-1963春
李春鉴1963春一文革
余金堂1966·1-1977·5
周斌盛1977·6-1980·5
李珠1980·5-1981·6
李成文1981·6-1985·1
院长王宗东1962·3-1965·12
余金堂1966·1-1979·4
李成文1980·5-1983·4
徐章煌1983·4-1984·9
湖北大学(1984·9—现在)党委书记徐善广1985·1-1987·2
徐章煌1987·2-1987·11
李开蕊1987·11-1993·3
安明道1993·3-2000·1
胡曙光2000·1-2002·12
罗永根2003·6-2010·5
刘建凡2010·5-2015·11
尚钢2015·11-2020·4
谢红星2020·7-
校长徐章煌1984·9-1993·3
安明道1993·3-1998·2
蔡勖1998·2-1998·12
吴传喜2000·1-2011·3
熊健民2011·3-2017·4
赵凌云2017·4-2018·12
谢红星2018·12—2020·7
刘建平2020·7—
参考资料:

校友情况

1991年11月15日,在建校60周年之际,湖北大学正式成立了湖北大学校友会。截至2024年4月,校友会共成立了校友分会44个,其中海外校友分会3个(美国、加拿大、巴西),省外校友分会16个,省内校友分会19个。另外还成立了通用机械、学通社、房地产、旅游管理、mba、农业硕士等6个专业(行业)校友分会。

湖北大学校友(部分)
姓名备注
朱华伟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施维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十佳青年”,2023年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武利民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兼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材料学部)
万后芬中共党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中国营销学和管理学界首位获奖者)
李遇春文学博士,著有《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西部作家精神档案》,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等书
刘昌胜国家级人才专家,2012年获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会士(fellow)终身荣誉称号
李星良海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
统计时间:2024年4月

荣誉表彰

湖北大学所获荣誉(部分)
时间荣誉奖项
2010年中国高等学校伙食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3年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
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2017年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
2019年湖北省第七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湖北省第八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
统计时间:2024年4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