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坚持“新闻立台、产业兴台、人才强台、品牌塑台”发展战略,以“引领传媒风尚,肩负主流担当”的精神,致力打造全媒并进、产业多元、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现代新型广电传媒集团。
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新常态,打造新高地,以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姿态,放大优势、引领潮流的壮志,同心同向、众志成城的合力,唱响主旋律,巩固主阵地,融合新媒体,推动新跨越,集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淮安视听网、无线淮安、淮安民生为全媒体的淮安广电传媒,以崭新的姿态昂首奋进,踏上“突破之路”的新征程。
发展历史
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集团)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淮安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2008年3月整合原淮安人民广播电台、淮安电视台、淮安广播电视报社等频率、频道、报刊等资源组建而成,2011年11月注册挂牌淮安广电传媒集团。
节目设置
电视节目:1、综合频道(高标清同播),2、公共频道(高标清同播),3、影视娱乐频道(高标清同播);
综合频道
淮安公共
- |
影视娱乐
广播频率
媒体资源
淮安广电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矩阵等全媒一体,实现了媒体融合的蝶变,跃上了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新高。
广播:综合、经济、交通文艺、农村四个广播频率日播出86小时,自办节目、栏目50多个60多小时,受众群体1500多万;
电视:综合、公共、影视娱乐三个电视频道日播出节目近60小时,自办栏目28个650多分钟,受众群体1300多万;
…更多「媒体资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宣传导向
淮安广电立足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突出内容本土化和栏目特质化建设,频道频率特色鲜明,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专题评论、公众服务、音乐综艺、少儿、戏曲、纪录片、电视剧等精品栏目内容丰富,全方位宣传淮安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成果,立体式报道淮安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淮扬菜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多层次展现悠久厚重的淮水文化和生态宜居的美丽淮安。
新闻外宣
淮安广电深耕本土,紧随时代发展脉动,丰富拓展对上对外宣传,大力推介淮安元素和淮安符号的底蕴厚度、思想深度、艺术高度,积极构建与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合作的立体化多极传播体系,对上对外宣传量质并举,频获央视“中国电视新闻协作网十佳优秀通联集体”、央广“新闻报道优秀供稿奖”等表彰,获全省首届“新闻融合创新金荔枝奖”,“无线淮安”被评为“最具区域影响力的政务头条号(地市级)”和“江苏企鹅融媒体大奖”等。
品牌优势
淮安广电坚持以创新增活力、创优塑品牌,《政(行)风热线》《今日观察》《有事报道》《魅力乡村》《未来不是梦》等一批名牌栏目影响广泛,《淮安新闻联播》《941早新闻》《直播淮安》等优秀栏目长盛不衰,《超常脱口秀》等创新栏目广受赞誉,《一起读诗》平台被表彰为省“全民阅读促进工作优秀项目”;一大批作品荣获江苏新闻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广播电视作品奖、江苏电视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作品奖、中国电视戏曲节目兰花奖等。
技术支撑
淮安广电采编、创作、制播等队伍综合实力雄厚,人才梯队合理,拥有数字高清电视转播车、广播直播车、虚拟演播室、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和超大容量媒资系统等,广播电视设备系统数字化率达95%以上,新闻制播实现数字化运作、全天候传播。新中波发射台总投资5500万元、占地240亩,拥有114米、96米、84米三座自立式中波发射塔,设施设备全省一流。新电视调频发射塔总投资2·2亿元、占地40亩、塔高320米,获全国建设工程金属结构“金钢奖”特等奖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传输优秀发射台站”表彰。正在建设中的新广电中心,总投资逾4亿元、建筑面积5·5万多平米、占地41亩,建成后将极大扩展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广电形象和竞争实力。
经营发展
产业发展实力强劲
淮安广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广告创收和产业经营双轮驱动。巩固做强核心产业
坚持把广告产业作为核心产业,积极把握客户需求,加强营销推广,优化资源配置,广告产业稳健经营。培植拓展关联产业
少儿培训产业与南京艺术学院、省淮阴中学等众多名校开展战略合作,开设主持人、器乐、曲艺等20多个培训项目,年培训2万多人次,设有播音主持(国家级)、书法绘画(省级)两个考级点。演艺会展产业借力媒介平台、资源优势,每年举办本土春晚、汽车消费节、房地产交易博览会、皮草节、家电展等各类活动一百余场。探索影视文化产业
入股“江苏城市联合电视剧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借力全省广电资源整体优势和集群平台,进军影视剧拍摄、制作、发行。开发融媒新兴产业
…更多「经营发展」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