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东师范大学公众号

华东师范大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上海
公众号ID:ECNUers
公众号分类:教育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华东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华东师范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欢迎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校方微信公众平台。在这里,我们向您推送全球ECNUer的观点和体验,讲述你我共同的华东师大故事。

开发/运营主体:华东师范大学

关于主体:华东师范大学是中国上海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华东师范大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华东师范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有普陀、闵行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馆藏文献总量538·80万余册;设有4个学部、34个学院(系),开设本科专业63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有教职工4200余人,在校本科生15900余人;博士研究生4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7000余人;在校留学生(含非学历生)25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简介

大夏大学

1923年冬,厦门大学爆发学潮后,解聘了支持学生的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教授,引起师生的强烈不满。共329人选择离开厦门大学,北赴上海筹设新校。在同盟会元老王伯群的资助下,1924年6月大夏大学正式成立,以志学校系由厦门大学嬗变而来,并寓“光大华夏”之意。首任董事长为王伯群、校长为马君武。大夏大学建校初期,设文、理、教、商、预五科。创建三年后,延聘一批著名学者担任教授,其中包括郭沫若、田汉、戴望舒等。大夏大学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一的党团支部。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大夏学生积极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大夏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为联合大学,一设庐山,称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一设贵阳,称第二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上海。解放战争时期,大夏学生投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1930年,大夏大学在中山路、梵皇渡路(现中山北路)开辟新校区,相继设立并逐步扩充了教育研究室、社会学研究室、动物心理实验室、工业化学室、土木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大夏大学创办27年,培养学生近20000人,毕业生600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设有4个学部、34个学院(系),开设招生本科专业63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医学、交叉学科等12大学科门类。

华东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学部)系(学院)书院专业(类)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
-汉语言文学(国家优师专项)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英语(公费师范)
英语(国家优师专项)
-英语
翻译系-翻译(双学位)
法语系-法语
--西班牙语
日语系-日语
俄语系-俄语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
-金融学(双学位)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
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工商管理(智能商业实验班)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含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双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类(含统计学、保险学)
-统计学(双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编辑出版学)
--新闻学(双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历史学系孟宪承书院历史学(公费师范)
-历史学系孟宪承书院历史学(国家优师专项)
-历史学系-历史学
-哲学系-哲学
-哲学系-哲学(强基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
--法学(双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类(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
--教育技术学(双学位)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类(含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双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公费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优师专项)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物理学(公费师范)
物理学(国家优师专项)
--物理学
--物理学(强基计划)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双学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化学(公费师范)
--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生物科学(公费师范)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强基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地理科学(公费师范)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双学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生态学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美教)
--美术学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音教)
--音乐表演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育
--体育学类
--运动训练
--体育教育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拥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教育学、世界史,ii类:地理学、统计学,iv类:岛屿大气与生态、智能教育),第五轮学科评估中40%参评学科获评a类学科。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美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海洋科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艺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教育学、世界史;ii类:地理学、统计学;iv类:岛屿大气与生态、智能教育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建有3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3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平台基地。学校人文社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联合研究院,3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及5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智库等平台基地。

平台级别科研平台名称
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统计与数据科学前沿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学与工程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区块链数据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可信软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绿色大河三角洲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筹)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智能教育实验室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中小学地理教材研究基地
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与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国家研究院、中东欧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养老特色基地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
中央各部委其他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科研基地(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问题研究)、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暨国家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发展研究中心、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上海出版研究院、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华东师大社)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浙江舟山岛屿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筹)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有机固废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分子智造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可信工业互联网软件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大数据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方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方向:国际战略与上海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吴瑞君工作室(方向:上海人口结构和发展趋势方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冯学钢工作室(方向:都市旅游与服务管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汪荣明、殷德生工作室(方向:大数据统计与金融风险管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方向:城市与区域创新)、上海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强国的教育公平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市重点智库)、上海市“中国教育学学术话语体系与创新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国诠释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电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心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生命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信息科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基础教育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美国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中心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

表格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2012至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累计牵头主持973、863 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5项、课题80项;承担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含课题)4项、上海市科委重大研究项目7项。理工科科研累计到校经费超过50亿元,年均增幅为13%;“十三五”期间到校科研经费较“十二五”期间增长78%。2021年到校科研经费数首次突破8亿元,其中横向项目到校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共5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2项(含1项特等奖)。根据2022年自然指数排名,华东师范大学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82位。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华东师范大学标志以“华”、”东“两字以及校树”水杉“作为基础造型元素。标志的斜横倾斜角为36·87°,与体温相近,暗喻华东师范大学以人为本的贴身教育。标志以汉字作造型元素,立意凸显东方属性,寓意弘扬东方文明。深红色象征活力、理性、包容、大气。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普陀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梅兵
党委副书记、校长钱旭红
党委副书记孟钟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
副校长戴立益
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施国跃、程静、吴健
党委常委王庆华、朱军文、张惠虹
校长助理吕长虹
参考资料:
表格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华东师范大学历任校党委书记表(截至2025年6月)
任期姓名
1952·2-1953·5周抗
1953·5-1955·12胡友庭
1954·6-1965·8常溪萍
1965·10-1966·7姚力
1970·12-1975魏进
1977·6-1978·2陈准堤
1978·8-1984·6施平
1984·7-1986·7王璞
1986·7-1989·9严凤霞
1989·9-1993·10徐豫龙
1993·10-2000·10陆炳炎
2000·10-2011·7张济顺
2011·7-2019·12童世骏
2019·12-梅兵
参考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历任校长表(截至2025年6月)
任期姓名
1952·1-1966孟宪承
1978·8-1984·6刘佛年
1984·7-1992·12袁运开
1992·12-1997·1张瑞琨
1997·1-2005·12王建磐
2005·12-2012·7俞立中
2012·7-2018·1陈群
2018·1-钱旭红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时间名称
2022年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
2019年教育部2019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
2025年5月23日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