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设有4个学部、34个学院(系),开设招生本科专业63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医学、交叉学科等12大学科门类。
学院(学部) | 系(学院) | 书院 | 专业(类)名称 |
---|---|---|---|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 |
- | 汉语言文学(国家优师专项) | ||
- | - | 汉语言文学 | |
- | -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 |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 - | - | 汉语国际教育 |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英语系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英语(公费师范) |
英语(国家优师专项) | |||
- | 英语 | ||
翻译系 | - | 翻译(双学位) | |
法语系 | - | 法语 | |
- | - | 西班牙语 | |
日语系 | - | 日语 | |
俄语系 | - | 俄语 | |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金融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 |
- | 金融学(双学位) | ||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 | ||
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 | - | 工商管理(智能商业实验班) | |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 | 公共管理类(含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 |
- | 人力资源管理(双学位) | ||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 - | 统计学类(含统计学、保险学) | |
- | 统计学(双学位) |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 | -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编辑出版学) |
- | - | 新闻学(双学位) | |
- | - | 广播电视编导 | |
- |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 | 历史学系 | 孟宪承书院 | 历史学(公费师范) |
- | 历史学系 | 孟宪承书院 | 历史学(国家优师专项) |
- | 历史学系 | - | 历史学 |
- | 哲学系 | - | 哲学 |
- | 哲学系 | - | 哲学(强基计划) |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 | |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 - | - | 法学 |
- | - | 法学(双学位) |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 | - |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 | - | 教育学类(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 |
- | - | 学前教育 | |
- | - | 特殊教育 | |
- | - | 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 | |
- | - | 教育技术学(双学位) | |
- | -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 | - | 心理学类(含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 | - | 心理学(双学位) | |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公费师范)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优师专项) | ||
-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 | |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物理学(公费师范) |
物理学(国家优师专项) | |||
- | - | 物理学 | |
- | - | 物理学(强基计划) | |
-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 |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 | 通信工程 |
- | 通信工程(双学位) | ||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 - | 软件工程 | |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化学(公费师范) |
- | - | 化学 | |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生物科学(公费师范) |
- | -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
- | - | 生物科学(强基计划) |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 地理科学(公费师范) |
- | 地理科学 | ||
- | 地理信息科学 | ||
- | 地理信息科学(双学位) | ||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 |
- | 生态学 |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 | - | 美术学(美教) |
- | - | 美术学 | |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 - | - |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 |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 | - | 音乐学(音教) |
- | - | 音乐表演 | |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 | - | 体育教育 |
- | - | 体育学类 | |
- | - | 运动训练 | |
- | - | 体育教育 | |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拥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教育学、世界史,ii类:地理学、统计学,iv类:岛屿大气与生态、智能教育),第五轮学科评估中40%参评学科获评a类学科。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美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海洋科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艺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
上海市高峰学科 | i类:教育学、世界史;ii类:地理学、统计学;iv类:岛屿大气与生态、智能教育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共有教职工4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2100余人,其中含全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院士5人,国家级及上海市人才计划入选者760余人次。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何鸣元、何积丰、褚君浩、张经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钱旭红 |
教学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8个(截至2022年6月)、强基计划5个(截至2023年4月)、 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10个(截至2023年6月)。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19年入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新闻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社会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公共艺术 ;2020年入选:哲学、法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技术学、教育康复学、应用心理学、运动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法学、金融学、行政管理、物理学、生物技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态学、环境设计;2021年入选:日语、翻译、俄语、广播电视编导、编辑出版学、汉语言、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保险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生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
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 | 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化学、哲学、计算机科学 |
强基计划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先后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世界3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先进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4所孔子学院和2所独立孔子课堂。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