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河南省淮阳外国语中学坐落在羲皇故都——淮阳,北依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南与孔子“绝陈七日,弦歌不绝”的弦歌台隔水相望,西毗北宋文学家苏辙的读书台,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它是经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公助中学,淮阳师范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年)3月,初名陈州府初级师范学堂,是河南省创办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曾先后更名为河南省立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河南省淮阳师范学校。2010年8月在原淮阳师范学校旧址成立河南省淮阳外国语中学,淮阳师范学校曾先后搬迁于鲁山、内乡、西华、周口、项城、西平、鸡公山等地,七易其址。河南省淮阳师范学校还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淮阳县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周口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分别于1924年、1926年在淮阳创建。学校师生曾参与了“五·四”、“五·卅”、“九· 一八”、“一二·九”等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被誉为“豫东教师的摇篮”。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校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公寓楼、礼堂、餐厅等建筑鳞次栉比;假山、雕像、颐心亭、蘑菇亭等景点相映成趣,共同营造了花园式的校园风光。微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阅览室、实验仪器室、心理咨询室等设施设备齐全。徜徉在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精神文明的烛照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实为育人良境,求知胜地。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成果
学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创造性的提出的的“七环相扣和谐互动”教学模式得到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组高度评价,课题获省一等奖。在第六届全国教育教学论坛上得到了全国与会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该模式在第二届河南教育名片评选中获得提名奖,课题获省综合类一等奖,学校还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这一教学模式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央视网、《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青年导报》、《周口时报》等重要媒体均做了宣传报道。
文化传统
教学理念
学校创办以来,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始终坚持“摸着良心办教育 为孩子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和“教师是学校的生命”的管理理念,确立了“崇德尚礼笃学求真”的校训,树立了“文明、诚信、勤勉、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合作、创新”的教风,“乐学、好问、勤思、博览”的学风。学校凭着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凭着年轻化、专业化的一流师资力量,凭着精诚团结、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了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变化,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佳绩—中考成绩获三连冠,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得周口市首所民办“示范性中学”、“河南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十佳特色学校”、周口市首批课改先进单位。教学特色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