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公众号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海南
公众号ID:HNU-ASU
公众号分类:旅游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海南大学,属于旅游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发布与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办学相关信息。

开发/运营主体:海南大学

关于主体:海南大学是中国海南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百科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是中国首个旅游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17年5月获教育部批准成立,2017年6月20日正式创立;2017年9月25日上午,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下称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在海口举行揭牌仪式。该学院是国内首个旅游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海南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发布的“202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名单”中,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入选全国前20强。

学院融合东西方教育理念,突出国际化、创新型、跨学科特色;以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发展需求,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发展历史

谋划合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精神,“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旅游院校”,从2010年起,海南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2015年10月,海南省政府决定由海南大学作为办学主体负责筹建国际旅游学院。

合作双方

海南大学(hnu)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教育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和教育部批准,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海南大学。2007年8月,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合并成新的海南大学。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有29个二级学院,且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和城西科教园五个校区。

学院类型

学院属于非营利、不具有法人资格、管理相对独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隶属于海南大学。

办学特色

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海南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的学位证书。同时学院将与asu共享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及电子图书馆资源。学生将拥有“双学籍”和“双导师”,享受“双语言”和“小班化”的教学。

学院配备了高水平、国际化的英语教学与培训师资团队,为学生英语水平的迅速提高、顺利接受专业课的全英教学提供保障。

学院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空间,采取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及行政管理方式,有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学术指导与咨询,并将同时招收国际留学生。

办学情况

培养模式

学院将根据海南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在引进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大学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具有国际旅游学院特色的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引进外方课程27门,占全部核心课程的50%以上。

学生4年均在国内学习,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将分别获得外文合作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和海南大学颁发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从第三年开始,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愿望和经济条件,申请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流学习。

师资力量

管理团队

学院管理团队
姓名职务工作
王琳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兼管安全生产、财务、人事、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等工作。分管综合事务部、国际事务部、外语教育中心、学术支持中心。联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
何映敏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兼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宣传、就业、综合治理、工会、校友分会等工作。分管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kelly bricker副院长负责学院 asu 教师教学安排,并协助学院学科建设。
张仙锋副院长负责学院科研、研究生教学与研究生招生等工作,分管研究生与科研事务中心、实验室与数字创新中心。协管人才引进、财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等工作。联系行政管理系。

所获荣誉

该学院成立职业发展中心,支持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已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各项奖项509人次。

文化传统

学院标志:

如右图。

招生

本科生

办学初期拟定办学规模为1200人,年招生计划300人。首届新生共268名(含保留学籍)。

研究生

2021年4月,国际旅游学院获批增设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学院开设中美旅游管理、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专业,基于全国统招考试录取;学院开设美国asu旅游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硕士项目,学院自主招生。

专业设置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开设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

社会影响和意义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的成立是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旅游新业态、通晓旅游政策与公共服务的高水平旅游业管理人才。办学5年来,学院已成为海南省国际化办学的示范窗口。

国内领导关怀

2018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莅临国际旅游学院视察。

2021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莅临国际旅游学院视察。

国际影响

公众号主体介绍海南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是由海南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务院华文教育基地,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1983年经国务院和教育部批准,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得海南大学;2007年8月,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海南大学。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城西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占地面积6011亩,校舍面积173万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30个、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76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有教职工5200余人,专任教师310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4219人,其中本科生32839人,硕士研究生9034人,博士研究生1831人;馆藏纸质图书341·89万册。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海南大学是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1958年5月,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成立,从华南农学院抽调70名教师任教,设二个农学班,招收100名专科生,学校是为了打破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中国天然橡胶的封锁,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经中央批准创办的,也是以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攻方向的特色高校,与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实行一套人马二个牌子;同年9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30个、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76个。

二级学院本科专业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海南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法学、国际法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海南大学体育学院休闲体育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国际数字影视学院)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绘画、舞蹈编导、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国际新闻与传播、表演(服装表演)
海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
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科学
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生态学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车辆工程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风景园林、园林、林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乡村治理、农艺教育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农学(生物育种)基地班、生物育种科学
海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
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nii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
海南大学药学院药学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农业农村部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研究站1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16个、海南省院士工作站14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30个、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海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文化和旅游研究研究机构1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1个、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新型智库2个、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中共海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建研究中心1个、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共建研究基地1个、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共建研究基地1个、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共建研究机构1个、美国uc davis分校共建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
自然科学类
基地类别实验室名称
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热带作物绿色健康生产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脑空间信息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慧监管与治理现代化引智创新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实验室(2个)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口)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绿色智慧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及其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1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南(海南大学)工作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热带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1个)热带果蔬质量与安全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研究站(1个)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态站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南海区域研究中心、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
文化和旅游研究研究机构(1个)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1个)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海南省重点实验室(16个)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internet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动物繁育与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大数据与智慧服务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特色花木资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工程建模与统计计算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皮米电子显微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全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14个)李百炼院士工作站、david j craik院士工作站、jamal deen院士工作站、兰玉彬院士工作站、richard leaver(李诚)院士工作站、朱明院士工作站、施建明院士工作站、陈飞勇院士工作站、董勤喜院士工作站、吴德胜院士工作站、chris ryan(克莱恩·赖恩)院士工作站、张建伟院士工作站、李松院士工作站、巨东英院士工作站
院士团队创新中心(30个)ch0u l0ke ming ( 邹乐明)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金宁一院士团队创新中心、侯保荣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杨善林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贺泓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赵国屏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陈学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方智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高德利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孙金声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康振生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林浩然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包振民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欧进萍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唐守正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张福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朱蓓薇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邹志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宋宝安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张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周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汪懋华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陈卫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宋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schahram dustdar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傅伯杰院士团队创新中心、于吉红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李培武院士团队创新中心、陈云敏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海南省海洋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热带岛屿环境污染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南大学皮米电子显微镜中心、微电子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热带特色蛋白资源高值化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蓝碳与滨海湿地海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蓝色功能蛋白营养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南热带雨林森林康养国际研究中心、热带益生菌健康促进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作物组培快繁和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珍稀名贵树种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水产种业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研究中心、热带海岛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区块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嵌入式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南海水产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海南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3个)海南大学(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海智计划”工作站、海南大学牧医“海智计划”工作站、海南大学应用电子“海智计划”工作站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自由贸易港治理创新与智慧监管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新型智库(2个)海南大学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海南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海南省全域旅游研究基地、海南省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海南省“更路簿”研究中心、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海南省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海南省外文海南文献与舆情研究中心、海南省中国文学研究中心、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
中共海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建研究中心(1个)海南大学国家安全中心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共建研究基地(1个)海南自贸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共建研究基地(1个)海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研究、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建研究机构(1个)海南大学民生保障和人事制度创新研究院
美国uc davis分校共建研究中心(1个)海南大学—uc davis能源和交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2个)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资料来源:海南大学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海南大学校名是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1984年视察海南大学时亲笔为学校题写。

校徽

释 义图 片
海南大学校徽由中英文校名、海水纹、椰树、“hn”外文字、创办年份等要素组合而成,整体造型采用国际著名学府普遍使用的象征权威教育机构的盾牌形状,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严谨高雅、清新自然,具有时代感和国际化特色,易于传播。抽象的海水纹图和椰树浅影体现了海南的热带区位优势,彰显了学校“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的办学特色,在视觉上也增加了校徽的层次感、节奏感和空间感;校徽中心位置代表“海南”的外文字“hn”稳重有力地抓住了受众的视觉,字母h、n左右重叠交融而成,被渐行渐远的海水托起,既反映了两校合并的历史渊源,又蕴含了“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精髓。校徽主色调采用校色“海大蓝”单色设计,代表广阔海洋和蓝天,象征着科技、严谨、理性和智慧;彰显了海大的治学态度和大学精神,与学校的整体文化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 务姓 名
党委书记
校长、党委副书记骆清铭
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厅级)张继友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贺勇
副校长曹兵、高佃恭、聂清斌、邱锡光、邹勇华、刘谦、李步洪、岳文
参考资料:海南大学(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新海南大学历任领导
姓名职务在职时间
黄国泰党委书记2007·09-2010·03
刘康德党委书记2010·03-2016·07
武耀廷党委书记2016·07-2021·08
李建保校 长2007·09-2018·09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海南大学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历任领导
院校党委书记院校长
姓 名在职时间姓 名在职时间
何 康1958-1967何 康1958-1967
黄星五1974-1978黄星五1974-1978
吕静环1972-1974肖功九1973-1974
何 康1974-1978何 康1974-1978
于 光1978-1981于 光1978-1981
钟双华(代)1983-1985黄宗道1981-1991
黄宗道1985-1987吕飞杰1991-1994
潘衍庆1987-1993余让水1994-2002
吕飞杰1993-1994张春发2002-2004
陈河楷1994-1998王庆煌2004-2007
马道文1998-2004
刘康德2004-2007
参考资料:海南大学
原海南大学历任领导
院校党委书记院校长
姓 名在职时间姓 名在职时间
林施均1983-1984林 英1983-1987
李昌邦(代)1984-1986尹双增1989-1997
林亚珉1986-1998许祥源1997-2001
许祥源1998-2001谭世贵2002-2007
黄国泰2001-2002
赵康太2002-2007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海南大学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2月,海南大学占地面积6011亩,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城西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分布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地。

海甸校区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位于海口市海甸岛上,为海南大学主校区。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校园面积约336·66万平方米,校园内标志性建筑有钟楼、文化柱、校训石、孔子像、社科群楼、农科群楼,东坡像、东坡亭等,海甸校区与城西基础教学部之间学校安排了校园教职工通勤车定时往返。学校东门、新北门、老南门都有公交车直达到市区各地。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

校园环境

文化柱

海南大学3号教学楼前伫立着12根文化柱,是2003年为纪念原海南大学建校二十周年校庆而落成,每一根文化柱,都是外面一面360度环形空心雕刻内套一根钢筋水泥石柱,这12根文化柱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由南向北纵深,面向海南大学北门,雕刻记录了宋元明清以及近当代的教育大家对海南教育发展的论述。

东坡像

校友情况

海南大学校友
姓 名简 介
王喜雅海南省政协委员
马雪涛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郭 帆电影编剧、导演、监制,中国影协第十一届副主席
鲁斯兰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全球新闻官
李星良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
陈章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罗金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田洪池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郭红星金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文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农业专员/二等秘书
王玺玮黄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治礼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截至2024年8月

所获荣誉

奖项荣誉
时 间奖项名称
2023年1月2022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优秀组织奖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