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校址位于洧川镇东街路南“洧阳书院”旧址。时名洧川高等学堂,相当于现在初中。
1916年学校更名为“洧川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
1919年学校更名为“洧川高等小学校”,学制2年。
1923年学校更名为“洧川县立第一完全小学”。
…更多「办学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422亩,现有111个教学班,教职工439名。
尉氏三中南、北校区迁建项目选址在尉氏主城区西北部,北临北三环,南接纬八路、东邻西环路、西连纵五路,规划总占地约550亩,总投资约11亿元。
尉氏三中南、北校区迁建项目主要建设教学组团、实验组团、宿舍组团、食堂、礼堂、图书馆、行政楼、浴室、看台和大门等,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21·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4500平方米。在进行主体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含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36座、排球场30座,道路、广场及硬化11·9万平方米,绿化12·8万平方米。
所获荣誉
学校曾获得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双优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1958年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以勤工俭学办学有特色、学生升学成绩好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是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8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2005年11月,尉氏三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文化传统
德育
学校举办仪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创文明单位、文明标兵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制定了尊师公约、爱生公约、请假制度、寝室制度、集体办公制度、三好学生条件、先进班集体条件、优秀干部条件,模范团员条件、文明礼貌评比条件和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家庭、文明标兵标准,建立了以党支部、团委会、工会、学生会、班主任、班委会为基本力量的思想工作队伍,采用疏导、谈心、严要求、树榜样、联系实际、 因人施教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首先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统一到培育“四有”新人上来。
勤工俭学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