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百科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xun)是广西民族大学二级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64年。2014年12月越南语、老挝语、泰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等7个东南亚语种专业从外国语学院分离出去,成立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7个系(部、中心),开设3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85人,普通本科学生388人,硕士研究生82人,博士研究生4人。
办学历史
2005年1月,学院自治区党委确定为“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广西“中国—东盟博览会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
2008年,学院的非通用语种群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大学英语一系、大学英语二系、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心、英语教师教育及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外语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系(部、中心),有英语、法语、翻译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行政和教辅人员9人。高级职称26人,其中教授9(柔性引进2人)人,副教授20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1人,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法语专业教学团队(2013年)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3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研究基地、翻译重点研究基地、西方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影响较大的有张旭教授的《中国英诗汉译史论》、《近代湖南翻译史论》、《林纾年谱长编》,范宏贵教授的《越南语言文化探究》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部分科研项目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资助机构 | 起止时间 |
---|
杨令飞 | 自由主义与法国后现代小说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2-2016 |
覃修桂 | 体验哲学视角下英汉感觉范畴概念隐喻的聚类对比研究 | 广西哲社项目 | 2011-2013 |
潘艳红 | 词汇功能语法视野下的英—壮复杂述谓结构对比研究 | 教育部科研项目 | 2013-2017 |
吴力菡 |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调的可学性研究 | 教育部科研项目 | 2015-2018 |
王家钺 | 国内外政府网站英语文本的计量文体学比较研究 | 广西哲社项目 | 2015-2018 |
刘雪芹 | 侗族史诗英译与研究 |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 2012-2015 |
蓝艳芳 | 话语语言学视域下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与研究 |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 2014-2017 |
周彦 | 广西北部湾旅游文化资源英译研究 |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 2009-2013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科研」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以汉字“外”为主要造型元素,其中蓬勃向上的人和层叠的书本象征着外国语学院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学子的成才腾飞。舞动的飘带则彰显着外国语学院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院徽总体呈现了奋发向上的趋势,表现了外国语学院厚积薄发的深厚底蕴以及不断创新的坚定理念。
院训
厚德励学,中外融通
公众号主体介绍广西民族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是由广西民族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minzu university),简称广西民大(gxmzu),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是一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主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拥有“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汉语人才培训中心”、入选“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被《环球人文地理》评为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肇始于1952年3月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随后三易校名,于1953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4年,学校民族学学科获得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1月,新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300万余册(含期刊合订本);设有28个本科教学学院,84个专业;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在校生4·3万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广西民族大学肇始于1952年3月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1950年,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1952年,在省人民政府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
三易校名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建制28个本科教学学院,8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
广西民族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行政管理 |
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数字经济 |
税收学 |
金融学 |
金融学(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档案学 |
物流管理 |
旅游管理 |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知识产权 |
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师范类) |
应用心理学(地方公费师范生,义教) |
应用心理学(地方公费师范生,高中) |
应用心理学(师范类)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瑶语) |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社会学 |
民族学 |
历史学(师范类) |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类) |
英语(地方公费师范生,义教) |
英语(地方公费师范生,高中) |
英语 |
法语 |
翻译 |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 印度尼西亚语(国家基地班) |
柬埔寨语(国家基地班) |
老挝语(国家基地班) |
缅甸语(国家基地班) |
马来语(国家基地班) |
泰语(国家基地班) |
越南语(国家基地班) |
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地方公费师范生,义教) |
数学与应用数学(地方公费师范生,高中) |
数理基础科学 |
物理学(师范类) |
物理学(地方公费师范生,义教) |
物理学(地方公费师范生,高中) |
物理学(地方公费师范生)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广西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自动化 |
物联网工程 |
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信息安全 |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类) |
化学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制药工程 |
能源化学工程 |
广西民族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环境工程 |
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 海洋科学 |
生物技术(师范类) |
生物技术(地方公费师范生) |
生物技术 |
生物工程 |
广西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建筑学 |
工程管理 |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类) |
体育教育(地方公费师范生,义教) |
运动训练(优秀运动员保送录取) |
运动训练(单招) |
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音乐表演(声乐) |
音乐表演(器乐) |
音乐学(声乐) |
音乐学(器乐) |
舞蹈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 新闻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广西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 行政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培养模块) |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 预科教育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学科,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民族学 |
(截至2024年7月) |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批准年度 |
---|
民族学 | 0304 | 2013年 |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 | 2013年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2013年 |
科学技术史 | 0712 | 2021年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2018年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牵头建设单位 | 批准年度 |
---|
应用经济学 | 0202 | 经济学院 | 2018年 |
法学 | 0301 | 法学院 | 2018年 |
政治学 | 0302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2011年 |
民族学 | 0304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11年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06年 |
教育学 | 0401 | 教育科学学院 | 2018年 |
体育学 | 0403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2018年 |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 | 文学院 | 2011年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外国语学院 | 2011年 |
中国史 | 0602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06年 |
数学 | 0701 | 数学与物理学院 | 2011年 |
物理学 | 0702 | 数学与物理学院 | 2023年 |
生物学 | 0710 | 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 2021年 |
科学技术史 | 0712 | 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 | 2003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人工智能学院 | 2011年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1年 |
公共管理学 | 1204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2018年 |
信息资源管理 | 1205 | 管理学院 | 2011年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牵头建设单位 | 批准年度 |
---|
金融 | 0251 | 经济学院 | 2021年 |
国际商务 | 0254 | 经济学院 | 2014年 |
法律 | 0351 | 法学院 | 2009年 |
教育 | 0451 | 教育科学学院 | 2014年 |
体育 | 0452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2018年 |
国际中文教育 | 0453 | 文学院 | 2009年 |
翻译 | 0551 | 外国语学院 | 2010年 |
新闻与传播 | 0552 | 传媒学院 | 2021年 |
博物馆 | 0651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23年 |
电子信息 | 0854 | 电子信息学院 | 2018年 |
材料与化工 | 0856 | 化学化工学院 | 2020年 |
生物与医药 | 0860 | 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 2021年 |
工商管理 | 1251 | 管理学院 | 2021年 |
公共管理 | 1252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2010年 |
旅游管理 | 1254 | 管理学院 | 2018年 |
图书情报 | 1255 | 管理学院 | 2018年 |
设计 | 1357 | 艺术学院 | 2023年 |
文物 | 1451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23年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广西省一流学科(部分)学科代码 | 名称 |
---|
0304 | 民族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0多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百余人次。
师资队伍(部分)类型 | 名单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田代琳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卞成林、万辅彬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 | 秦红增 |
广西八桂学者 | 齐爱民 |
(截至2024年7月)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1月,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序号 | 专业名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1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2 | 英语 |
3 | 翻译 | 4 | 越南语 |
5 | 电子信息工程 | 6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7 | 行政管理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9 | 泰语 | 1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1 | 民族学 | 12 | 法学 |
1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4 | 汉语言文学 |
15 | 应用化学 | |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序号 | 专业名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
1 | 汉语国际教育 | 2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3 | 金融学 | 4 | 体育教育 |
5 | 物理学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 会计学 | 8 | 档案学 |
9 | 生物技术 | 10 | 应用心理学 |
11 | 税收学 | 12 | 知识产权 |
13 | 法语 | 14 | 印度尼西亚语 |
15 | 老挝语 | 16 | 历史学 |
17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18 | 化学 |
19 | 自动化 | 20 | 工商管理 |
21 | 音乐表演 | 22 | 广播电视编导 |
23 | 环境设计 | |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部分)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文化地理学 | 滕兰花 |
越南语口语ⅰ | 梁远 |
ui设计 | 张婷 |
档案学概论 | 丁海斌 |
公共伦理学 | 唐贤秋 |
知识产权法总论 | 齐爱民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部分)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老挝语口语 | 卫彦雄 |
光影艺术:电影中的物理科学 | 李耀俊 |
跨境电商实务 | 黄荟霏 |
广西特色产业木薯制乙醇蒸馏工段虚拟仿真实验 | 周泽广 |
档案学概论 | 丁海斌 |
公共伦理学 | 唐贤秋 |
高等代数 | 王宏兴 |
视听语言 | 杨学明 |
国际贸易实务 | 王新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梁罡 |
泰语语音 | 覃秀红 |
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基础 | 刘美玲 |
财务管理 | 刘志雄 |
国际结算 | 徐李桂 |
成本会计 | 廖东声 |
越南语口语ⅰ | 梁远 |
大学生创新训练 | 高斌 |
面点工艺学 | 杨媚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合作交流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两次被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47个。
广西民族大学实验室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重点实验室 | 广西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广西多糖材料与改性重点实验室、广西先进结构材料与碳中和重点实验室 |
截至2024年7月 |
研究成果
2018年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8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3项。
项目情况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珠江上游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研究以百色盆地手斧为例 |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李大伟 | 2017年7月 |
广西宋代青白瓷科技考古研究 | 广西教育厅 | 汪常明 | 2018年1月 |
广西玉林地区古代高锰渣生铁冶炼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黄全胜 | 2018年1月 |
广西浦北小江瓷历史与文化研究 | —— | 汪常明 | 2018年5月 |
面向多学科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 | 广西教育厅 | 汪常明 | 2018年6月 |
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华南与越南更新世晚期考古遗址中的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李大伟 | 2018年7月 |
热膨胀法在古陶瓷测温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广西科技厅 | 汪常明 | 2019年1月 |
中国南方地区古铁矿冶遗址调查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黄全胜 | 2019年1月 |
广西平南六浊岭古代冶铁遗址科学分析与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邹桂森 | 2020年8月 |
广西民族博物馆样品分析检测 | —— | 邹桂森 | 2020年8月 |
江西瑞昌铜岭遗址商代冶炼技术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邹桂森 | 2020年12月 |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 | 广西教育厅 | 李大伟 | 2020年12月 |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陶船样品分析检测 | —— | 任晓磊 | 2020年10月 |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文物样品检测分析 | —— | 邹桂森 | 2020年12月 |
广西古代陶瓷窑址调查与资料整理汇编 | —— | 任晓磊 | 2020年12月 |
广西古代陶瓷窑址调查与资料整理汇编 | —— | 汪常明 | 2020年12月 |
科技考古视野下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 广西科技厅 | 邹桂森 | 2021年1月 |
合浦汉墓出土脆弱青铜器腐蚀状况初步研究 |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 任晓磊 | 2021年1月 |
西南边疆与中南半岛科技考古创新团队 | 广西民族大学 | 李大伟 | 2021年1月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实验室获奖成果获奖时间 | 成果名称 | 评奖单位 | 获奖等级 | 负责人 |
2016年12月 | 化学修饰多重复合变性淀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广西科技厅 | 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韦爱芬(第一) |
2016年12月 | 纳米材料原位生长的热力学/动力学及规定热力学函数的形貌结构尺寸效应 | 广西科技厅 | 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黄在银(第一) |
2017年4月 | 松香基功能分离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 | 国家林业局 |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雷福厚(1)、刘绍刚(2)、李小燕(3)李前(5)、刁开盛(6)、侯文彪(7)、江文夺(9)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广西民族大学学校名称为广西民族大学,简称“广西民大”,英文译名为guangxi minzu university,英文名称缩写为gxmzu。
校徽
学校徽志使用字母“m”(代表“民”)和“z”(代表“族”)构成升腾的红、蓝、绿三层火焰,下方有“195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三条“z”形火焰与“1952”结合起来,象征着广西民族大学老、中、青三代教育工作者从1952年学校创办之初,承前启后、众志成城、追求不止,推动学校的办学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浅绿的底色,象征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外环上方“广西民族大学”是郭沫若先生的手迹,下方是“广西民族大学”的英文大写。 | |
校区情况
相思湖校区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武鸣校区
广西民族大学武鸣校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发展大道1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唐平秋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韦仕珍 |
党委副书记 | 陈铭彬 |
纪检监察组组长,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韦雪芳 |
党委副书记 | 邓国彬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蔡高根 |
副校长 | 黄晓娟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吕俊彪、何立荣、姜明国、高兴宇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罗利玉 |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黄弢 |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 刘金林 |
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相思湖
相思湖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为广西民族大学校内人工湖,湖边有相思桥、揽月亭、连心桥等仿古建筑。相思湖最初是西乡塘邕江边的水库,位于广西民族大学内的只是相思湖水库的一部分。当时水库两边长有两排高大的相思树,但都被1958年的大水冲掉了,水库也遭到了破坏。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的谢觉哉前来南宁视察,并到学校看望师生,正好碰到学校师生正在修建水库,谢觉哉部长为师生“读书劳动为人民”的精神所感动,当场赋诗一首:
校友情况
姓名 | 简介 |
---|
雷健 |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人民政府一级科员 |
吴从林 | 广西瞬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
李秋夏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员 |
叶成海 | 广西华信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熊正强 | 2024清远马拉松暨第一赛道全国高校马拉松联赛全程马拉松竞赛第一名和高校联赛全程马拉松第一名 |
张庆敏 | 2024清远马拉松暨第一赛道全国高校马拉松联赛半程马拉松竞赛第四名和高校联赛半程马拉松第一名 |
李康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副主任委员、广西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
仅部分列举,排名不分先后 |
所获荣誉
荣誉奖项(部分)获得时间 | 授予单位 | 奖项名称 |
---|
1981年12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 |
2001年1月 | 教育部 | 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
2020年12月 | 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 荣获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 |
2020年2月 | —— | 入选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2022年4月 | 共青团中央 | 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
2024年9月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
2025年5月 | —— | 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