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海局百科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大洋、极地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工作;承担海洋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承担海洋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和数据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和科学普及工作,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及试采工作的主力和骨干队伍。
发展历程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前身为1963年在南京成立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1970年搬至湛江,更名为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6 年迁至广州,更名为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1989年正式改名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因国家需求而生,因海洋油气而起,因天然气水合物而兴,因公益服务而立,因科技创新而盛,因国际视野而扩。紧紧围绕海洋资源、环境与权益三大主题,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珠江口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拓展我国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区,成功研制深海遥控机器人“海马号”等突出成就,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大洋地质科学考察、南极科学考察、海洋高科技等领域成绩显著,为全力支撑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发挥了突出作用。
主要职责
二、承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和科学研究工作;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三、承担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调查 、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 。
四、承担近海海域和海岸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和监测工作。
科技队伍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高级职称163人。具有博士学位103人、硕士学位278人。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6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银锤奖,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部“百人计划”人才,2 人被授予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被授予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被授予全国岗位技术能手,4人被中国地调局授予“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8人被评为中国地调局杰出地质人才、优秀地质人才。“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和“深海矿产资源研究团队”被授予部科技创新团队。
基础设施
1· 综合办公大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是海洋地质生产、科研管理机关部门所在地,建立了基于网络系统的生产通讯指挥系统,实现了局本部、海上调查船、东莞海洋地质码头、南岗生产科研基地之间的视频、声音、图像、电子文档、数据等的快速传输。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岗基地办公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的集办公、科学研究、实验测试、施工生产、后勤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南岗基地),其中办公区域总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该基地供电、供水、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等配套服务系统齐全,能充分满足科研和施工生产的需求。
主要贡献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海洋资源、环境与权益三大主题,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珠江口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中国两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建设中国首艘超深水科考船——“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拓展中国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区,成功研制深海遥控机器人“海马”号等突出成就,实现了“踏遍中国海、横跨太平洋、登上南极洲、挺进印度洋”,为全力支撑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发挥了突出作用。
所获荣誉
2024年4月28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公众号主体介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海局是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大洋、极地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工作;承担海洋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承担海洋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和数据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和科学普及工作,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及试采工作的主力和骨干队伍。
发展历程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前身为1963年在南京成立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1970年搬至湛江,更名为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6 年迁至广州,更名为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1989年正式改名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因国家需求而生,因海洋油气而起,因天然气水合物而兴,因公益服务而立,因科技创新而盛,因国际视野而扩。紧紧围绕海洋资源、环境与权益三大主题,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珠江口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拓展我国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区,成功研制深海遥控机器人“海马号”等突出成就,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大洋地质科学考察、南极科学考察、海洋高科技等领域成绩显著,为全力支撑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发挥了突出作用。
主要职责
二、承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和科学研究工作;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三、承担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调查 、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 。
四、承担近海海域和海岸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和监测工作。
科技队伍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高级职称163人。具有博士学位103人、硕士学位278人。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6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银锤奖,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部“百人计划”人才,2 人被授予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被授予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被授予全国岗位技术能手,4人被中国地调局授予“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8人被评为中国地调局杰出地质人才、优秀地质人才。“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和“深海矿产资源研究团队”被授予部科技创新团队。
基础设施
1· 综合办公大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是海洋地质生产、科研管理机关部门所在地,建立了基于网络系统的生产通讯指挥系统,实现了局本部、海上调查船、东莞海洋地质码头、南岗生产科研基地之间的视频、声音、图像、电子文档、数据等的快速传输。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岗基地办公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的集办公、科学研究、实验测试、施工生产、后勤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南岗基地),其中办公区域总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该基地供电、供水、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等配套服务系统齐全,能充分满足科研和施工生产的需求。
主要贡献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海洋资源、环境与权益三大主题,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珠江口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中国两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建设中国首艘超深水科考船——“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拓展中国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区,成功研制深海遥控机器人“海马”号等突出成就,实现了“踏遍中国海、横跨太平洋、登上南极洲、挺进印度洋”,为全力支撑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发挥了突出作用。
所获荣誉
2024年4月28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