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区文化馆百科
广丰区文化馆始建于20世纪,2002年获评“全国文化工作集体”称号,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馆。该馆常年开展书画展、公益培训、非遗保护等免费服务项目,2024年举办“赏年画·过大年”美术创作展,2023年推出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班,2024年新增第八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目前下设剧场、非遗办等职能部门,配备讲座室、器乐室等设施,年均开展百余场群众文化活动。
场馆荣誉与资质
2002年荣获“全国文化工作集体”称号,系江西省首批获此殊荣的基层文化单位。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以2019年度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馆舍建设、数字化服务等综合考核,于2021年11月获评国家一级馆。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2023年起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开设声乐、器乐等多类课程,实行“每人限报一门+考勤淘汰”管理机制。2024年持续推进该计划,明确要求学员遵守课堂纪律规范,全年累计开展公益讲座超20场次。常态化开放非遗展示厅,配备数字化互动设备提供非遗项目查询服务。
非遗保护与传承
作为区级非遗保护实施单位,2024年11月公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共13项。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开展田野调查与抢救性记录,年均举办非遗主题展览3次以上。
文化活动与展览
2024年2月承办“赏年画·过大年”美术创作展,汇集全国200余幅年画作品。同年10月举办庆祝建国75周年系列活动,包括俞石钟中国画作品展、音乐沙龙及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剧场年均承接文艺演出50余场,2023年10月街头艺术活动吸引超万人次参与。
人才队伍建设
2020年9月实施音乐表演人才专项招聘,考核包含专业理论(20%)、歌曲演唱(60%)、即兴才艺(20%)三个模块,采用异地命题、异地考官制度确保公平。现有专职人员中艺术类专业占比超75%,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级文化人才培训。
场馆运营管理
实行“预约+错峰”管理制度,每日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数字文化体验区,配备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提供沉浸式观展服务。安全管理方面要求少儿学员接送须家长签字确认,场馆内设置应急医疗箱。
公众号主体介绍上饶市广丰区文化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丰区文化馆是由上饶市广丰区文化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上饶市广丰区文化馆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始建于建国初期,原称人民教育馆,1951年更名,现址位于迎宾大道1号后,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7:00(夏季至17:30)。该馆主要承担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辅导等工作,涵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及送戏下乡等职能。
馆内创作的越剧《惜别离》、话剧小品《找q》等作品曾获华东地区及全国赛事一等奖,多部书画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评国家二级文化馆,2021年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级馆公示名单。《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对其文化活动成果进行过专题报道。
发展历程
上饶市广丰区文化馆始建于建国初期,原称人民教育馆,一九五一年改名文化馆,“文革”期间曾一度撤销。一九七二年恢复县文化馆名称,一九八四年从县城惠生桥1号迁至现在园丁路的一幢三层办公楼,建筑面积1533·4㎡。一九九0年,原广丰县越剧团并入文化馆,2005年广丰剧场又并入文化馆,现文化馆总建筑面积4700㎡。文化馆现有在职员工40人,长期以来,全馆人员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能,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送戏下乡”,走进机关、部队、企业辅导活动。
所获荣誉
编排的话剧小品《找q》荣获“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话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小品《从头再来》获“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越剧《惜别离》获“利群杯”全国越剧票友大赛一等奖,歌曲《山里人的北京》获全国青年农民歌手大赛优秀奖,《中国书画作品选集》、《祝安峰画竹》先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广丰区文化馆于2002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二级文化馆”。《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江西日报》都先后报道了文化馆的先进事迹。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纳入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级文化馆名单并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