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公众号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东
公众号ID:gh_8af79d3355f0
公众号分类:科技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广东科技学院,属于科技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计算机学院,关注你!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官方平台。

开发/运营主体:广东科技学院

关于主体:广东科技学院是中国广东省民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百科

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广东科技学院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坚持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积极开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工科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现开设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媒体技术8个本科专业,建有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两个产业学院,其中华为ict学院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教学建设

其中华为ict学院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被校友会广东省工学一流专业排名评为6星级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网络工程专业是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分别在2018年、2023年通过中华教育工程学会(ieet)工程教育认证;学院连续两次获得第八、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建设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职称高、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36人,兼职兼课教师10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或其他高级职称的教师有87人,占专任教师总比25%;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85人,占专任比82·92%。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在教师团队中,丁勇教授、许伦辉教授、李康顺教授等分别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滕英岩教授为辽宁省教学名师,李树华教授为辽宁省民办优秀教师,聂军教授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李蓉蓉副教授为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樊勇老师为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聂林平老师为南粤优秀教师,于伟副教授获中南地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李蓉蓉副教授获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王雯、张笑晨老师获三等奖,黎婷婷老师获2022年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电子技术、电子线路授课竞赛二等奖,李福琳老师获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学科建设

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11年。专业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的发展。专业实施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先后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思政示范团队等专业建设项目,2021-2023连续三年为排名前10的6星级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2项、省级奖项235,考取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深造,在腾讯、迅雷、深圳航天等知名企业高薪就业。

科研成果

学院设有“创新强校”重点项目支撑团队、平台10个,拥有广东省鲲鹏+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科技学院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中心”1个、东莞市鲲鹏计算重点实验室1个、东莞市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重点实验室1个、东莞市aiot边缘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以及it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网络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中心3个校级工程中心和1个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研究中心。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专业领域内的国家级课题近20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市厅级课题100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和参编教材40部,知识产权10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ei检索2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其中“基于教育云平台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科技部“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基于场景知识图谱的复杂网络异常检测”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适应度景观及强化学习的差分进化算法研究及其在智能制造优化中的应用”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极模糊图的拓扑分析及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为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应用创新团队”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智能系统优化理论与交通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板上集群的函数计算关键技术研究”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自然科学);“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实训平台研究”、“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组网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为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透视与探析》(23jdsz3152)获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

师资力量

计算机学院师资队伍
丁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教指委委员、国家重 点研发首席科学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tc8 标准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工控网络安全、密码安全协议、区块链及其应用等;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广 西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在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 项、面上项目 1 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项目课题 1 项等。田立伟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科技东莞”项目评审专 家,ccf 高级会员和东莞分部执委,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离散与智能计算专委会委员,现任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院 长;目前是广东省鲲鹏+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东莞市鲲鹏计算重点实验室主 任,东莞市 aiot 边缘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买日旦·吾守尔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语种智 能信息处理与多模态情感计算;主持包括省部级青年项目 1 项、厅局级项目 1 项、 横向项目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2 项、省部级与厅局级项目各 1 项;在包括 acm、pricai、中文信息学报等国内外顶级刊物和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 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20 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 1 部。李阳贵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交叉学科研究,主要研 究方向为科学与工程计算、高性能计算,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被 sci 检索学术论文 17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主持省部级项目 2 项。近年来指导硕士 5 人; 主讲研究生课程 1 门,本科生课程 4 门。
曲博博士,硕士生导师。孔雀计划人才,深圳南山区领航人才,申请发明 专利 10 余项,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0 余篇,谷歌学 术引用数近 300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作为技术骨干长期参与国家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连续多年联合指导复旦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张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两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超过30 的顶级国际期刊。总引用 (google scholar): 7800+,h-index: 44。单篇引用超过100 的论文有20篇。近五年领导团队获得了数千万元的研究资助。担任过很多国际学术会议主席,研究基金的评审人、国际期刊和会议的评审。曾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评选的百大优秀海外留学生称号。
马万仑博士,研究方向涉及可信人工智能,对抗机器学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发表10余篇会议和期刊论文,包括ndss (ccf-a), ieee tdsc (ccf-a),computer science review (sci一区) 以及ieee tcss (sci二区)。多次参与评审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包括ieee tifs,ieee tdsc, acm computing surveys,www'24,以及kdd'24·徐志宇博士,讲师 。曾就职于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博士后研究员,现研究方向为区块链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安全审计 成功申请2023 ethereum foundation 基金项目,发表包括 7篇 sci 会议论文等国内外会议刊物共计 10余篇。

组织架构

学院组织架构图

各部门科室负责人
教学指导委员会滕英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孙梦琴
学术分委员会田立伟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彭娇
学位委员会田立伟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金壮
教师考核与评聘委员会田立伟网络空间安全教研室周哲泓
软件教研室雷秦川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蒋明奇
网络教研室陈云贵it研发与应用中心黄鹏腾
物联网教研室张笑晨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中心王玲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王雯

现任领导

学院领导
院长(主持计算机学院全面工作)田立伟
副院长刘肃平(分管科研、产教融合工作)、樊勇(分管教学工作)、肖波(分管学生工作)
综合办主任(负责学院综合办公室日常行政工作)廖小凤
党委书记(负责指导计算机学院党建工作)肖波

公众号主体介绍广东科技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是由广东科技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广东科技学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广科院,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始建于2003年的东莞南博专修学院;2004年9月,升格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院成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9月,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总校区正式开学。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23年2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csa)跨境电商综试区示范型产业学院在学校成立。11月,学校与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24年4月,学校与东莞理工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开设本科专业47个,有省级特色培育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有在校生34713人,专任教师1945人,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7亿元,纸质图书313·09万册。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专科专业13个。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9月,东莞南博专修学院创建。

2004年9月,东莞南博专修学院升格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学院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开设本科专业47个。截至2024年9月,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专科专业4个。

院系设置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工商管理
跨境电子商务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供应链管理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财务管理
金融工程(大数据金融)
投资学
资产评估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贸易)
经济与金融(数智金融)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
数字经济
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通信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物联网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软件工程(hcip卓越软件工程师班)
网络工程(hcip卓越网络工程师班)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hcip卓越大数据工程师班)
软件工程(tcp卓越软件工程师班)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tcp卓越大数据工程师班)
智能科学与技术(tcp卓越人工智能工程师班)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
英语
英语(3+1本硕中英贯通培养)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美术类)
环境设计(美术类)
产品设计(美术类)
数字媒体艺术(美术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类)
艺术与科技(美术类)
广东科技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45人、外聘教师25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207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6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9·18%;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2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80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3·01%,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特支25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劳模1人、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教指委委员2人、省教指委委员5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
师资力量
类别名单
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刘志扬
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蔡峰、陈德根、樊勇、唐业富、周菊菊
南粤优秀教师聂军
东莞市优秀教师陈长美、彭俊峰、文勇
东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孙建
参考资料:备注: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2个,省市级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22个,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2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3个、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65个校级研究平台。
科研平台
类别名称
广东省社科联直属研究基地岭南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管理与创新研究中心
智能财务与绩效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1500余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10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50余部;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
研究成果(部分)
类别项目名称奖项
2023年厂东首质堇友展促进会科学技术奖蓝莓果酒质量溯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三等奖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大型五轴立卧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三等奖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广东科技学院自办学起至今共三版校徽。

广东科技学院现校徽自2018年10月启用,校徽主色调为深蓝色,整体构图简洁、大方,蕴含了丰富内涵。

校徽外框呈圆形,外框内第一部分上部为学校全名,下部为校名的英文翻译。中英文校名与外框互为同心圆,寓意为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9月,广东科技学院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

南城校区

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西湖路99号。

松山湖校区

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校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园大道松山湖段2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副书记、校长梁瑞雄
党委书记、副校长、省政府督导专员吴念香
常务副校长周二勇
党委委员、副校长吴立平
副校长陈标新
党委委员、副校长孙建
副校长刘熹
副校长李才
党委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赵惠华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毕会东
党委专职副书记袁本新
副校长汤庸
副校长阎秋生
党委委员王宏武
党委委员李炳
党委委员高润泽
截至2025年5月,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33·00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112·67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05·0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496694·65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179447·46平方米(含智慧教室面积18480·0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32660·8平方米。拥有体育馆面积8266·54平方米。拥有运动场面积99195·2平方米。

杰出校友

校友情况
姓名校友介绍
吴思娜外国语学院2023届毕业生,定向运动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
李植森东莞长安人,毕业于广东科技学院,国家中级茶艺师职称,曾获2024年东莞市“五四”优秀青年称号。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名称
2016年2015年度东莞市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2016年度东莞市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
202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应急单位
2021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2022年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2023年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023年2023年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2023年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示范校
2023年2022年广东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一等奖
2023年2022-2023年度国防教育工作(高校武装部)先进集体
2024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25年广东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参考资料: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