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79年,学校的前身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建校。
1986年,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改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
2001年,学校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学校。
2006年,学校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50个。
学院 | 专业名称 |
应用外语学院 | 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应用韩语、跨境电子商务 |
经济管理学院 | 大数据与会计、工商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
建筑工程管理学院 | 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现代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智能检测与估价 |
建筑信息学院 | 软件技术、建筑动画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ui设计方向)、大数据技术 |
建筑设计艺术学院 | 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古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家具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书画艺术 |
机电工程学院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 |
市政与交通学院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
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工程测量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在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2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同时聘请500多名来自生产一线有熟练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30多位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和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低碳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数字孪生城市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类别 | 名称 |
---|---|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 中英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中法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岭南bim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低碳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研究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学校徽志为圆形,上部自左而右内环绕中文校名全称,下部自左而右内环绕英文校名全称,图案下方为建校年份“1979”,采用明暗两种绿色。徽志的主体图案为“建”字的艺术造型,代表学校人才培养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体,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同时像一本打开的书,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与浓厚的学术氛围,寓意“求真”“求学”“求进取”;还像一棵参天大树,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徽志的圆形寓意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共同奋斗。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