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湛江水产学院
1935年,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在汕头市成立,并于两年后搬往公平镇,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45年,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搬往汕尾镇并改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50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两年后,又改名为广东水产技术学校。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4日,学校江市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三个校区共设有20个学院;另学校阳江市的阳江校区设有6个学院;学校开设86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生物科学 |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 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 |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园林、园艺 |
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 |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海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 制药工程、环境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应用化学 |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海滨校区) |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 舞蹈编导、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产品设计 |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
国际教育学院(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商学院(阳江校区) | 经济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 |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7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为b-、c+、b-;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作物学、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船舶与海洋工程、园艺学 |
硕士专业授权类别 | 农业、生物与医药、机械、艺术、法律、风景园林、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兽医、公共管理、气象、材料与化工、食品与营养、新闻与传播 |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 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 |
广东攀峰重点学科 | 水产、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广东优势重点学科 | 海洋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经济管理 |
(截至2025年3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579人,其中专任教师1743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78人、博士学位者958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91人;入选青年珠江学者、“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共8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7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姓名 | 获奖情况 |
---|---|
范伶俐 | 第二届全国气象教学名师 |
吴红棉 | 第三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刚 | 第三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楚吾 |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志刚 |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雷晓凌 | 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申玉春 | 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进军 | 第七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效梅 | 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郭遂红 | 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春雷 | 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丽 | 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截至2025年3月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广东省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等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7个市厅级科研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 | |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 | 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 |
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 |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海洋装备及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 | 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
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
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 | ||
市厅级科研平台 | 省级现代农业(热带特色园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
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 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 |
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
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产疫苗实用化技术研究创新平台 | |
海洋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 近海海洋环境变化合作研究中心 | |
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 湛江小家电创新设计工程中心 | |
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 广东高校廉政研究中心 | |
湛江市工业设计中心 | 海洋资源化学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工程材料及装备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脑健康海洋药物与营养品重点实验 | |
湛江市海洋生态与养殖环境重点实验室 | 海洋生物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 | |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3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19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各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级项目590项;科研经费达8·81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595项;出版著作教材166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6件;发表学术论文6744篇,其中三大索引1455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类别 | 奖项 |
---|---|
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 | 2006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 | 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 | 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 |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 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瓜果类蔬菜土传真菌病害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橡胶/废弃无机物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截至2025年3月) |
名称 | 奖项 |
---|---|
石斑鱼精准营养研究与高效饲料开发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罗非鱼链菌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石斑鱼高效环保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颗粒检测技术与应用 |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
船舶压载水采样及检测成套技术装备 | 中国航海技术发明一等奖 |
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
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两广地区牡蛎产业价值链特征与政策研究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3月)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1、标识为圆形,内外双环结构显示了学校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努力的精神;2、内圆中上方为帆的图案(,下方为浪图案,表扬帆海洋,乘势而上;3、标有“1935”字样,体现办学历史;4、外圆上方为“广东海洋大学”汉字字样,下方为英文字样;5、背景色为湛蓝,体现海洋特色。 |
校区情况
湛江市校区
截至2025年3月,湛江市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麻章区海大路1号)、霞山校区(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海滨校区(霞山区海滨大道中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892亩,其中湖光校区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湛江市三个校区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船舶与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阳江市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两湖两广"
"两湖两广"一景,位于湖光校区,其景如两颗明珠镶嵌在绿意之中。蝴蝶湖与西湖犹如两面明镜,映射出大自然的韵律。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教学主楼
校园里的教学主楼是全校相对高度最高的建筑,高耸入云,俯瞰全校,如同一个矗立的巨人,散发着深厚的学问之气。主楼底还设有银行、打印店等店铺,一应俱全,方便学生生活。行政楼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广东海洋大学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姓名 | 职务/成就 |
---|---|
陈宏泽 |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艘远洋船(光华轮)船长 |
钟麟 | 中国鱼类养殖专家,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殖之父 |
谢绍河 | 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所长 |
吴松营 | 深圳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吴壮 |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原局长 |
吴湘峰 | 中国水产总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 |
黄晖 | 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
戴学济 | 广东省茂名市世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
龙鑫 | 北京市天元(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
排名不分前后,仅列举部分(截至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