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28年时任东莞明伦堂委员长的徐景唐先生,倡议筹办东莞博物图书馆。由东莞明伦堂出资28000余元,广州昌发公司建造,东莞博物图书馆于1929年竣工,位于当时的东莞城区盂山公园(今东莞人民公园)内,为两层砖瓦水泥结构,占地面积489平方米。
1929年,东莞县博物图书馆成立,是广东较早创建的博物馆(仅次于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展出内容
综述
东莞市博物馆观众开放区包括基本陈列区、专题陈列区和临时展览区。一楼为临时展览区;二楼为专题陈列区,定期展出馆藏文物或引进各种精品展览;三楼为《古代东莞》基本陈列。常设展览
《古代东莞》该展览充分挖掘东莞古代历史文化的内涵,以“文明曙光”、“千年古邑”、“面向海洋”、“商贸重镇”、“崇文重教”五个部分,以馆藏文物和文献史料,向观众讲述古代东莞的故事,希冀透过人文的视角展现东莞文明宏伟的历史画卷。 | |
馆藏碑刻展在此展出的碑刻,为东莞历年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征集而来,年代上起北宋,下迄民国,以明清时期为主,包括墓碑、墓志(铭)、纪事碑等,以墓志(铭)居多。 | |
《古塔韵 水乡情》该展览以古塔为依托,通过“金鳌史话”、“金鳌造福”、“金鳌水韵”三个部分,展览共展出图片约60幅,此外,还展出了东莞60年代的龙船头、木鱼书等一批特色的水乡民俗文物,并辅以多媒体手段,向观众定期播放水乡民俗的相关影片。 |
专题展览
“大观——18-20世纪中国外销精品特展”展览日期:2024·1·1-2024·04·07本展览将展出170套18至20世纪外销精品,逾300件展品,其中包括70件/套馆藏外销精品文物及100件/套借展外销银器。展览通过展示外销精品文物的诞生背景、工艺纹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高超的匠心工艺,让观众从文物所承载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感受“中国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与艺术之美,体悟中国人的唯美精神与人文气韵,坚定文化自信。 | |
拓跋鲜卑史诗之路展展览日期:2023·09·22-2023·12·10本次展览分为“黑毡上的拓跋鲜卑”、“北魏的平城时代”、“从平城到洛阳”三个部分,共展出171件/套文物精品,通过吉光片羽的鲜卑文物,呈现拓跋鲜卑的社会演进和发展的时代风貌,让公众感悟一千六百年前独特、厚重和辉煌的拓跋鲜卑文明,加深公众对华夏文明向心力及多元一体文明的认知,让积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活”起来。 | |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览日期:2023·05·18-2023·08·27此次展览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2023年5月18日至6月18日期间展出为文物原件,6月19日至8月27日期间展出为文物仿制件),马首仿制件以及商周时期青铜重器、南北朝青州佛造像、明清鎏金铜佛等共计86件珍贵文物展品,分为“盛世聚首”“青铜时代”“妙相重光”“雪域梵华”四部分。 | |
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展览日期:2022·12·31-2023·04·09本次展览突出“少而精”,依照对文物的理解(受祭者、祭祀者、祭器、祭法),模拟重现祭祀场景,选取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共14件珍贵文物,置于场景之中,让观众从观摩与体验中理解古蜀文明。 | |
何以“白石”:从木匠到巨匠展览日期:2022·12·31-2023·04·09本展览是东莞首次举办的齐白石大展,全面展示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的艺术人生。文物展品类型丰富,涵盖早、中、晚各时期;囊括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其中不乏其经典代表作,更有首次在大湾区亮相的木雕、瓷板画等类型的作品。 | |
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此次展览是一次空前的唐代宫廷国宝精粹展,也是“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大美中华文明”系列特展重头戏。法门寺国宝首次大规模亮相广东,旨在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展览以沉浸式的手法全景展现唐朝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深度感受大唐的繁盛与辉煌,置身其中,犹如穿梭时空,重温大唐盛世荣光。 | |
参考资料: |
馆藏文物
书画
《邓白设色棉麻丰收图轴》年代:1958年质地:纸本尺寸:纵132,横68厘米题识:一九五六年夏画于石井乡荆山高级社 邓白朱白文方印:邓白 | |
《居廉设色苦瓜茄子图扇面》质地:纸本尺寸:纵18 横52年代:1898年款识:食无常味,菜有余香。戊戌闰三月,隔山老人居廉。钤印:古泉画印(白文方印)作品欣赏:苦瓜与茄子是夏令时节农家饭桌上的常味,作者不以其寻常而忽视它,相反却以其为主题加以表现,并以娴熟的笔法将此二君描绘出来,供人欣赏,难能可贵,这充分表达了居廉当时作为乡土画家对家乡物产的熟悉与热爱。 | |
《清张穆古石新篁图册页》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纵23·5 横19厘米钤印:张穆(白文方印) | |
《容祖椿花卉草虫图册页》质地:绢本设色 尺寸:纵28、横37厘米钤印:颂笙(朱文方印) | |
以上内容均来自东莞市博物馆,其余藏品可参考东莞市博物馆官网。 |
玉器
白玉深浮雕螭纹剑格(宋)长5·5厘米,宽2·1厘米,厚1·2厘米。器身凸雕蟠螭纹,螭的五官有形无神,螭身弯曲度小,肩和臀部肌肉丰满。剑格内空小,不能成为实用器,从其包浆、造型以及螭龙来看应是宋代仿古器物。 | |
白玉芦雁纹带銙(宋)长4·5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此带銙经过入土受热,原来的颜色变成了褐色沁。主题是飞鸟嘴衔仙草,背面四角有四组象鼻穿孔,为镶嵌之用。 | |
白玉透雕鹭鸶荷花炉顶(元)通高7·1厘米,径3·2厘米。柱形,多层透雕。顶饰二朵荷叶,叶上阴刻细长的叶脉纹,叶下水草弯曲自如,枝繁叶茂,两对鹭鸶在荷叶下悠闲栖息。下配红木花草形座。 | |
铜鎏金镶玉浅浮雕松鹤图带扣(晚明)长7·2厘米,宽14·9厘米,厚1厘米。玉四周是鎏金边铜扣。明代晚期因帝王崇尚道教,不管瓷、铜、木、玉等各种艺术品上都能见到松树和仙鹤的纹饰,寓意松鹤同春,祈求长寿。此件松鹤图带扣为明代晚期的作品。 | |
碧玉福禄寿双孔花插(清乾隆)高14·2厘米,宽12·5厘米。此玉为玛纳斯碧玉,绿色均匀,结构紧密、色泽滋润。器身透雕石榴、佛手和桃纹,寓意“福绿寿三多”。 造型华贵,构思巧妙,雕琢精湛。为宫廷陈设用品。 | |
以上内容均来自东莞市博物馆,其余藏品可参考东莞市博物馆官网。 |
陶瓷
珊瑚红釉凸贴篆文描金方瓶(清道光)高16、口径5、底径6·2厘米。方柱形,方形唇口,束颈,折肩,直腹,高圈足。内壁及外底施浅绿釉,外壁施珊瑚红釉,器体所有棱边均描金。颈四面凸起金彩楷文,腹壁四面凸起金彩篆文,字迹清晰工整。外底有红彩行书和篆书“明昌元春情”五字三行款。 | |
明白釉贴花折枝花兽钮盖梅瓶通高30·5厘米 腹围50厘米 口径4厘米 底径9厘米胎体匀薄,白釉略泛青,圆唇小口,丰肩腹下收敛,浅圈足,钟形盖,蹲狮钮;沥粉挂彩工艺肩贴如意云纹,内饰贴花折枝花卉纹;腹前后各饰贴花折枝菊、梅各一支;底部饰贴花变形莲瓣纹。外底书青花“大明年造”款。是明初民窑产品,而沥粉挂彩工艺在明代陶瓷史上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
仿康熙款五彩琴棋书画八方罐(民国)高37·6、口径10·9、底径16·3厘米。一对,八棱形,直口,隆胸,收腹至足处外撇呈二层台圈足。盖作将军冒式,绘五彩仕女图,颈部绘折枝花卉纹,器身主题纹饰绘五彩棋琴书画人物图,外底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 |
夔龙纹铜敦(清嘉庆)敦体为球形,盖和器身都为半圆,盖顶置三环纽,盖可以倒置承物。敦口下有对称双环耳,底有三环作足。全器遍饰雕镂状花纹,盖顶中心饰圆涡纹,双耳上部饰雷纹,纽下及腹部均铸有雷纹地上浮雕夔龙纹。此器造型圆浑,盖上装饰与器身对称,环形纽为球体装饰,使原缺少变化的球体丰满而神秘。 | |
以上内容均来自东莞市博物馆,其余藏品可参考东莞市博物馆官网。 |
银器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2013年开始,东莞市博物馆积极开辟社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主动与全市中小学校接洽,与东莞市可园中学和莞城中心幼儿园结为馆校共建单位,打造“东莞历史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多项共建活动。
2013年3月,东莞市博物馆首次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组建起一支热情、规范、高效的志愿者队伍。
2014年3月,东莞市博物馆与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召开了“馆校共建‘东莞历史教育平台’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市 60 所中学的近150 名历史老师参会。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场馆特色
东莞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083件(套),类别丰富,特色鲜明。代表性藏品包括西汉木椁墓、南汉镇象塔(石经幢)、元代资福寺大铜钟、明代白釉贴花梅瓶、居廉居巢画作以及故宫调拨文物等。
藏品中既有考古发掘入藏的地下文物,又有征集而来的元代资福寺大铜钟、南汉镇象塔等地上文物,还有故宫博物院惠赠的珍贵文物;书画藏品更具规模,尤以收藏张穆、居廉、居巢、邓白、卢子枢、岭南画派、国画研究会等广东明清及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及流派作品为其特色。
研究成果
东莞市博物馆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博物馆学、馆藏文物和地方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开展,出版有东莞市博物馆丛书10余种。与广东省药学院合作,成功地应用了古尸生物塑化技术;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村头遗址出土文物研究。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9:00--17:30(17:15起停止入场)逢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夕除外)门票
免费地址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新芬路36号(科书博广场内)公交路线一
可搭乘公交1空调、1路、8路、15路、16路、18路、21路、 28路、29路、g6路到人民公园站下向北步行50米便可抵达。公交路线二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