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28年时任东莞明伦堂委员长的徐景唐先生,倡议筹办东莞博物图书馆。由东莞明伦堂出资28000余元,广州昌发公司建造,东莞博物图书馆于1929年竣工,位于当时的东莞城区盂山公园(今东莞人民公园)内,为两层砖瓦水泥结构,占地面积489平方米。
1929年,东莞县博物图书馆成立,是广东较早创建的博物馆(仅次于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
1931年东莞县县长陈达材下令由县财政拨款1600元作东莞博物图书馆修理、购置用具之费。聘任邓念慈、卢鋈球(即卢翊,时为东莞教育局局长)、卢瑞(时为东莞县府庶务主任)等组成筹备委员会,邓念慈任馆长,卢鋈球为秘书,卢瑞为会计,负责博物图书馆开办事宜。
1932年,东莞县博物图书馆正式开放,博物图书馆一楼作为博物馆部,举办禽畜动物标本陈列,有少量陶瓷藏品;二楼作为图书部,设有图书阅览室;另设有印书部,委托东莞名人编书,由东莞博物图书馆印行发售,或利用旧版片重印东莞古籍。
1938年10月,东莞沦陷,博物图书馆被日军占领,藏品遭到极大破坏。
1949年解放后,博物图书馆曾简陋复馆并做过党员培训的场所,因经费不足,十年间,博物图书馆归于沉寂。
1959年,县委拨款7000元对旧馆进行维修,另建一间12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东莞博物图书馆更名为“东莞县博物馆”。
1989年,东莞市政府投资建设东莞市博物馆,以此作为展示莞邑文明成就、民俗风貌的重要窗口。
1994年春节,东莞市博物馆在科书博广场落成并对外开放。建馆之初,东莞市博物馆举办了“东莞春秋”基本陈列。
2009年5月,东莞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2年,东莞市博物馆进行了基本陈列改造,推出“古代东莞”基本陈列,并于2013年春节对外开放。
2025年5月,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预计2026年10月开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