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
2012年9月,在北京上线时称“嘀嘀打车”。2014年5月,“嘀嘀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小桔科技方面表示,此次品牌更名,是公司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全新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推动“滴滴打车”品牌产品更好地开拓市场。依据小桔科技官方的解读,更名为“滴滴打车”,一是取与象声词“嘀嘀”的谐音,二是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2015年9月19日,“滴滴打车”在其三周年之际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
发展历程
公司起步
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7月获得天使投资人王刚的数百万人民币投资,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9月嘀嘀打车1·0在北京上线。
发起融资
…更多「发展历程」介绍请查阅全文…
软件介绍
综述
“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招车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研发规模
…更多「软件介绍」介绍请查阅全文…
网约车
2019年04月22日,滴滴“有问必答”第一期上线试运营,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实名回应有关滴滴网约车抽成比例问题。这是滴滴首次对外公布网约车抽成比例。
对于外界关心的“滴滴究竟抽成多少”的问题,陈熙表示,滴滴网约车平均19%的服务费率(如果减掉返还给司机的7%,实际费率只有12%)且持续亏损,部分也是受滴滴自身经营能力限制。
品牌荣誉
时间 | 评选方/活动 | 荣誉 |
---|---|---|
2025年6月26日 | 胡润研究院 | 滴滴自动驾驶以365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位列《2025全球独角兽榜》榜单169位。 |
2025年2月 | 胡润研究院 | 《2024胡润中国500强》,以估值1670亿元位列第51位 |
2024年5月10日 | 新浪财经 | 2024百大年度品牌榜排名第69位 |
2024年4月9日 | 胡润研究院 | 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19名 |
2023年11月 | 凤凰网行动者联盟 | 2023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企业” |
2023年4月18日 | 胡润研究院 | 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3名 |
2022年5月 | 福布斯 | 福布斯2022全球企业2000强第1321位 |
2021年6月 | 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 | 2021年中国产业供给端数字化服务平台排行榜top10第3名 |
2020年8月4日 | 胡润研究院 | 《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3位 |
2020年7月10日 | 胡润研究院 | 2020胡润中国10强电商第5位 |
2020年6月30日 | wpp与凯度 | 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第64位 |
2020年5月10日 | 过硬网 | 202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第104位 |
2020年1月9日 | 胡润研究院 | 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第10位 |
2019年 | 胡润研究院 | “2019胡润最具价值民营品牌”第11位 |
2019年12月12日 | 胡润研究院 | 汇桔网·2019胡润品牌榜第24位 |
2019年11月15日 | 胡润研究院 | 世茂海峡·2019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第3名 |
2019年10月21日 | 胡润研究院 | 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3位 |
2019年9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 | 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 |
2018年8月 | cb insights | 2018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排名第1位 |
2017年10月11日 | 财富 | 2017年度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名第12位 |
2016年7月1日 | 艾瑞 | 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第3名 |
统计截至时间:2024年11月 |
社会活动
驰援山西救灾
2021年山西多地连续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和严重洪涝灾害。10月10日,为全力驰援山西救灾,滴滴出行宣布决定先期捐赠3000万元,联合公益机构,用于紧急采购救援物资、过渡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同时,滴滴出行将持续关注救灾行动和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尽己所能,助力救灾。
2022年2月26日,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滴滴出行在俄罗斯当地的业务不会关闭,未来将在俄罗斯继续运营并持续服务好司机和乘客。
…更多「社会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企业事件
社会事件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
2018年4月29日凌晨,疯蜜创始人张桓撰长文表示在打车途中遭遇司机打人事件,导致眼部软组织挫伤;张桓质疑滴滴平台对司机管控力度不够,处理问题拖泥带水,“打了滴滴客服电话n久没人接,只好打110,截止2018年4月29日,事情过去了4个小时,滴滴那边依然毫无音信。”5月2日,滴滴公布乘客被打事件进展,称在公安机关的协调下,目前双方已经互相达成谅解,司机就打人的行为向乘客进行了书面道歉,乘客表示接受,并鉴于司机的经济状况和认错态度,决定不追究司机的责任,也对自己的不礼貌言辞向司机书面道歉
…更多「企业事件」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