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公众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辽宁大连市
公众号ID:j_dlmedu
公众号分类:医疗
关于公众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大连医科大学,属于医疗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是大连医科大学主办的反映多学科科研及医疗的理论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多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双月刊,主要刊载专家述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述、病例报告、医学教…

开发/运营主体:大连医科大学

关于主体:大连医科大学是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百科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大连医科大学主办的反映多学科科研及医疗的理论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47年,前身为《大连医学杂志》,曾用名为《大连医学院》、《大连医学院学报》;1995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据2018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第六届编委会拥有顾问4人、常务编委8人、编委73人。

据2018年5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5365篇、总被下载374527次、总被引15036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1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69。据2018年5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大连医科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130篇、被引量为10527次、下载量为91300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8。

办刊历史

在大连医科大学创办初期,即关东医学院时期,1947年5月15日创立了《大连医学杂志》。

大连医学院独立后,1950年12月9日成立了以乔树民、吴襄、简仁南、刘孙、叶兴杰5人组成的大连医学院出版委员会,出版发行《大连医学院》院刊,刊登论文摘要、信息报道和经验总结,当时的发行仅限于校际交流。

1960年1月,《大连医学院学报》创刊。初期为不定期刊物,每年1-2期,编为1卷。形式有研究论文、综述、病例报告等。内容涉及祖国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急腹症学、经络学、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各个方面。发行范围主要是学院内部和与全国各医学院校之间的交流,每期印1000册。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载专家述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述、病例报告、医学教育等方面的文章,对省、市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论文予以优先发表。

主要栏目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 综述、病例报告等栏目。

人员编制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1996年,学报加入清华大学国家期刊光盘版网络。

1999年,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001年初,学报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办刊理念

集中报道科研新进展和新成果,探讨医学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医学高校教师及临床医生及时申报科研课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他们进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拓宽思路。

期刊领导

现任领导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第六届编委会领导

主编:唐建武

副主编:田晓峰、吕申、刘克辛、杨延宗

历任主编

1947年,张风书教授兼任主编。

1995年,副校长赵宝昌担任主编。

公众号主体介绍大连医科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大连医科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大连医科大学(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大医(dmu),是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时称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大连医学院。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辽宁省属重点大学之一。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搬迁至大连市旅顺口区新校园。

截至2025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57亿元,设备总值39·52亿元;实体馆藏118·85万册,电子馆藏207·65万册,数据库资源60种;有二级单位53个,本科专业2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约9800余人,在校学生约16900余人。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4个院系。

历史沿革

关东医学院

1947年5月4日,创建关东医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的急需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医科高校,大连市立护士学校并入关东医院,更名为关东护士学校。1949年,关东医学院与大连工学院并入新成立的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医学院,关东护士学校更名为大连大学附属关东医院附设护士学校。

大连医学院

1950年,大连大学撤销后独立成立大连医学院,正式成为五年制医科高校,大连大学附属关东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更名为大连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1955年,开始研究生招生。1965年8月,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卫生部决定大连医学院全部南迁。1969年5月,南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成立遵义医学院,大连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停止办学。1978年,大连医学院在原址复办。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二级单位53个,其中,教学科研机构24个、党政管理机构20个、群团组织2个、教学辅助机构6个,独立学院1个,有本科招生专业27个。有附属医院13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
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
大连市友谊医院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
旅顺口区人民医院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大连市口腔医院
鞍山集团总医院
丹东市中心医院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参考资料:
教学、科研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大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大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大连医科大学重大疾病基因工程模式动物研究所康养学院
参考资料:
本科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学制学习年限授予学位门类
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5+3医8-10年医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55-7年医学
2基础医学55-7年医学
3中西医临床医学55-7年医学
4麻醉学55-7年医学
5医学影像学55-7年医学
6口腔医学55-7年医学
7预防医学55-7年医学
8精神医学55-7年医学
9眼视光医学55-7年医学
10药学44-6年理学
11临床药学55-7年理学
12医学检验技术44-6年理学
13卫生检验与检疫44-6年理学
14医学影像技术44-6年理学
15应用心理学44-6年理学
16生物技术44-6年理学
17生物制药44-6年工学
18生物医学工程44-6年工学
19公共事业管理44-6年管理学
20护理学44-6年理学
21法学44-6年法学
22摄影44-6年艺术学
23视觉传达设计44-6年艺术学
24服装与服饰设计44-6年艺术学
25助产学44-6年医学
26康复治疗学55-7年医学
27中医康复55-7年医学
28针灸推拿学55-7年医学
29中西医临床医学(岐黄班)55-7年医学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辽宁省一流学科4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
大连医科大学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护理学、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外科、骨科、神经病学、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皮肤科、急诊科、眼科、医学影像科
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物学
辽宁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外)、口腔基础医学、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 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公共卫生、中医、医学技术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年份排名
2023年大连医科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901-1000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9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00余人、副高级职称13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90余人。有国家级各类人才8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273人次。
部分人才奖励项目/教学名师名单
类别名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麻彤辉、管又飞、刘强、杨庆凯汪洋、马骁驰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庆凯、汪洋、马骁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孙兆林、麻彤辉、刘强、管又飞、刘晶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强、彭金咏、李汇华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仲来福、李 宏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吕德成、曲鹏、杨延宗、钱振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林洪丽
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克辛
辽宁省教学名师唐建武、伍建林、黄敏、李连宏、刘辉、燕秋、杨延宗、李靖年、孔力、刘克辛、王绍武、刘佳、杜建玲、邹原、牛卫东、段志军、徐飞、王琪、姚继红、石悦、朱亮、邵淑娟、李华、李爱萍、郝立宏、尚东、孔英、孙慧君、尹剑、闻庆平、李韶、曲鹏、史铁英、姚娓、李骢、荣振华、沙丽艳、于胜波、管又飞、徐静、李士军、隋鸿锦、孙鲜策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2007年唐建武
微生物学教学团队2008年黄敏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伍建林
生理学教学团队2009年邹原
药理学教学团队2010年刘克辛
口腔基础教学团队2011年肖晶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有部级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55个。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科研平台
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基因工程模式动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肿瘤治疗转化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因工程模式动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部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三级)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脑疾病神经保护与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癌症遗传和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药代动力学与药物转运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机体微生态与疾病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疑难危重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肿瘤转移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肿瘤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肿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抗肝炎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防治老年退行性疾病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肿瘤干细胞联合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省级高校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省级高校癌症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外科疑难危重病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药代动力学与药物转运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肿瘤转移研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肺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辽宁省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名

大连医科大学, 校名选用郭沫若题字。

校徽

分为徽志和徽章。徽志为圆形,图案内容包括蛇杖和建校初期的校门,寓意为“医学之门”和“历史之门”。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 历史之门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李海洋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莹
党委副书记王运河
副校长邵淑娟、杨晓丽、夏云龙、刘志宇
纪委书记朱海锋
副校长(挂职)孙志波
更新截至2025年7月,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
赵佐明(兼)1947·5—1948·3姚志健(代)1948·5—不详
韦举1949·8—1951王辅民1952·7—1958·3
杜李1957·11—1963·2周洪生(兼第一书记)1958·4—1968·10
李言1980·3—1983·4黄易明(暂主持党委工作)1983·4—1983·6
夏元洵(暂主持党委工作)1983·6—1984·8孙又珊1984·6—1995·3
宫黎明1995·3—2009·9周万春2009·9—2016·9
孙兆林2016·9-2022·6刘晓东2022·6—2024·12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历任校长
王布君1947·5—1948·4林镜竹1948·4—1949·3
沈其震1949·3—1952·11李震勋1952·12—1958·4
周洪生1958·4—1968·10黄易明(主持院务)1980·3—1983·6
夏元洵1983·4—1986·2吴功侃1986·2—1991·11
李学文1991·11—1996·12姜潮1996·12—2002·1
唐建武2002·1-2011闻德亮2014·1-2015·12
王祖申2017·3—2020·5徐英辉2020·5-2021·4
赵杰2021·4-2024·9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知名校友

部分知名校友名单
姓名简介
魏曦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任大连医学院微生物学专业教授。
沈其震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被任命为大连大学医学院院长,1950年大连医学院独立,任院长。
杨简病理学家,实验肿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先后大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
王大珩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筹建大连大学工学院、医学院物理实验室并讲授物理学。
吴汝康古人类学家、解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至1953年任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组教授。
薛社普胚胎学及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大连医学院解剖科副教授。
于维汉地方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任关东医学院讲师。
吴新智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1957任大连医学院助教。
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级师资班进修。
陆士新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
张毅药理学家,医学教育家,1949年春任大连大学医学院教授、药理学科主任。
方侃肺科学家,1949年毕业回国任大连医学院内科教授、肺科主任。
崔永锡骨外科学家,历任大连大学医学院教授、大连医学院临床医院外科教研组主任等职务。
吴襄生理学家,1950年受聘于大连大学先后任大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授。
乔树民流行病学家,1980年任大连医学院副院长
叶兴杰心胸外科学家,先后担任大连医学院副院长、辽宁省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
伍律生物学家,1949年起任大连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副教授。
陈荣殿普通外科学家,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教授,遵义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等职。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部分荣誉
荣誉称号颁发部门/机构时间
大连医科大学团委被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21年
“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
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年
以上仅为部分荣誉,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