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作者何建超少年时期在陕西蓝田乡村生活,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余年,结合实践经验与陕西蓝田"父亲的宅"等建筑案例完成著作。书籍创作正值中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期,聚焦乡村建筑地域性危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等现实问题。
内容架构
全书以多学科交叉视角展开论述:
梳理中国乡愁文化发展脉络,解析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转型中的情感认同变迁
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指标体系,涵盖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特色文化挖掘、产业融合创新四个层面
探讨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文化传播的融合视角,分析文化创意在乡土文化活化中的作用
学术反响
2022年4月,长治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举办专题读书会,不同专业师生开展多维度研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从乡愁书写角度解析文本
经济学教师探讨书中产业融合案例的现实应用
旅游管理教师结合书中理论设计乡村旅游开发模型
市场表现
截至2023年7月,该书在豆瓣平台有3人标记'读过',京东商城持续销售2015年版纸质书。2019年数据显示电商售价为定价的70%(25·20元),较36元定价下降30%。
读者评价
豆瓣读者(2019-2021年)反馈呈现两极分化:
负面评价集中在文献堆砌导致可读性降低,部分章节存在"观点跳跃、论证链条断裂"问题
积极评价认可装帧设计与章节标题创意,认为"每章开篇的乡村摄影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