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校园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交流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校园以公共资源区为中心,将初中部、高中部连为一体,打通了教学空间,优化了教学资源。
学校教室均为学科功能教室,以整合教学需求、营造学术氛围、凸显学科特色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走到了学习的中心。在整合教学需求方面,学科功能教室作为学科学习的发生地,对图书阅览、实验操作、线上线下学习等进行资源重组,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学科教室为了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便利,设置了自主学习区、学术答疑区、交流研讨区。部分学科教室建设为学科探究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科学探索与实践,给学生最大探究问题的可能,激发他们对于科学世界的兴趣与热情。在学术氛围营造方面,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室内工作学习,与学生交流研讨;而教室内大量软木板展示空间的设置,给学生的作业作品化提供了展示平台。学校配置了多个高端实验室,教师为对理、化、生、地课程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量身打造高端实验课程,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校园还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成为学习与交流的必备手段。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师资力量
卓越的教师团队:十一学校走出的教学骨干 名校毕业的青年才俊
亦中现有教师116人,其中特级教师、省级骨干12人,博士14人,硕士90人。十一学校浸润式培养让亦中老师们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从初一到高三,他们是学校骨干、课程首席,也是导师、咨询师、学生管理学院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堂教学、教材研发、项目研究及竞赛辅导等领域屡创佳绩。亦中的年轻教师均是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博士、硕士,其中不乏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的青年才俊。他们思维活跃、热爱教育、创新教学,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更多「师资力量」介绍请查阅全文…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方面,在十一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北京亦庄实验中学自主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分为分类课程、分层课程、综合课程和特需课程,旨在从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可能性。理科课程进行分层设计,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资源;文科课程进行分类设计,由学科学习能力模块构成,模块内课程又分为补弱和提升两种类型,旨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综合课程分为艺术、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职业考察课程和社团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校设置了厨艺、网站设计开发、趣味游戏编程、机器人、戏剧、动漫、油画、摄影等课程,而社团课程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主招募建设社团、组织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可能。特需课程包括书院课程、援助课程和特种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
…更多「课程体系」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