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设有23个专业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 |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 武器系统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教育部新工科)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 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鲍曼学院:航空航天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 |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2021年新增新工科专业) |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信息对抗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 |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量子信息科学 |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徐特立英才班(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 |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 | 社会工作专业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 |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造型艺术 |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 | “王小谟英才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全英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 |
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专业学院信息统一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15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方向10个、北京“高精尖”学科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14名。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35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7个为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物理学新增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进入国家第一梯队。在2024年软科最好中国学科排名中,6个学科进入中国顶尖学科,20个学科进入中国一流学科。以珠峰高峰学科为主干,建设“6+7+2”特色学科群,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2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学部类别 | 名称 |
---|---|
机械与运载学部 | 兵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
信息与电子学部 |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学与材料学部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
人文与社科学部 |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学、法学、应用经济学、设计学、外国语言文学 |
以上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称 | ||
---|---|---|
北京理工大学(嘉兴)/长三角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 |
以上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3月 |
学位授予
类别 | 名称 |
---|---|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 | 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数学、化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设计学、法学、公共管理、生物学、网络空间安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不一致 |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 |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5个 | 工程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物理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 | 材料学,导航、制导与控制,飞行器设计 |
国家特色专业9个 |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安全工程、软件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车辆工程、自动化 |
国防特色学科方向10个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工业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安全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电子封装技术、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 |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15个 |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融合医工学 |
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 | 一级5个: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2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交叉学科2个: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光机电微纳制造 |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3个 | 数字表演与创意学、光机电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空天智能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 |
截至2024年7月 |
专业名称 | 评级 | 专业排名 |
---|---|---|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 a+ | 1 |
信息对抗技术 | a+ | 1 |
装甲车辆工程 | a+ | 1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a+ | 1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a+ | 1 |
武器发射工程 | a+ | 1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2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a+ | 2 |
武器系统与工程 | a+ | 2 |
安全工程 | a+ | 3 |
车辆工程 | a+ | 3 |
机械电子工程 | a+ | 3 |
产品设计 | a+ | 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a+ | 4 |
智能制造工程 | a+ | 4 |
自动化 | a+ | 6 |
通信工程 | a+ | 7 |
电子信息工程 | a+ | 7 |
物联网工程 | a+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14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有教职工6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其中40余名战略科学家,220余名领军人才,380余名青年人才,国家级创新团队41个,省部级教学名师近30人。连续四年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超过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半数以上。2024年,32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新体系教师占比达54%。年度招收博士后首次突破300人。
项目 | 名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越、胡海岩、方岱宁、姜澜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越、毛二可、朵英贤、周立伟、张军、吴锋、孙逢春、王海福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刘新刚、韩伯棠、焦永和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黄强、姜澜;林程、邱丽荣、龙腾、夏元清、姚裕贵、曲良体;洪文、王博、庞思平、邓志红;陈少华;季葆华、王震坡、黄华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李金铠魏一鸣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韩伯棠、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王博 |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姜澜、王博龙腾、曲良体 |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赵维谦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胡程、邓方王科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王越、陈少华;梁军、王成;席军强;王国仁吴嗣亮 |
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 | 王越、周立伟、陈杰、庞思平;刘吉平、吴锋 |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 姜澜、龙腾、吴峰、王富耻、胡斌崔平远 |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 林程、龙腾、夏元清邱丽荣姜澜、曲良体、姚裕贵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黄强、姜澜;陈少华;王博;龙腾、夏元清、姚裕贵、曲良体;梁军、王成;王国仁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冯霄李欣、熊瑞、李伟、张磊、徐伟、朱蓉禅、刘铖铖、陈浩森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陈少华、龙腾、庞思平、李金铠、席军强、吴嗣亮王国仁、黄风雷、项昌乐、邓建军 |
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李科杰、黄风雷、项昌乐、邓建军、侯光明、吴嗣亮、侯晓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黄强、姜澜;龙腾、夏元清、姚裕贵、曲良体;黄风雷;项昌乐 |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 陈杰、陶然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罗伟雄、王越、韩伯棠、焦永和、丁洪生、水小平、王保国、李凤霞、张军、庞思勤、陈杰、李林、闫清东、罗森林、廖晓钟、苟秉聪、韩力、白廷柱、黄如丹、唐胜景、李林英、胡海云、张卫正 |
截至2024年7月,表格仅展示部分名单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防特色专业24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10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1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基地9个。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中国家一流专业48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7个。
类别 | 专业名称 |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装甲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物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计、会计学、工程力学、车辆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德语、化学、统计学、产品设计、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英语 |
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 航空航天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应用化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社会工作、西班牙语、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日语 |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 |
国防重点建设专业5个 |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安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车辆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 |
国防特色专业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工业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安全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电子封装技术、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 |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工程力学、软件工程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装甲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车辆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装甲车辆工程 |
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 生命科学基础、工程图基础及数字化构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参数化造型设计及表达、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微积分、线性代数、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及数字化表达、大学计算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管理运筹学、大学物理、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光学、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python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武器装备概论、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重走长征路——理想信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坦克装甲车辆机动性虚拟仿真实验、反坦克聚能战斗部设计与威力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内燃机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微重力环境下大型航天结构展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 | 学术用途英语、机械原理、流体传动与控制基础、内燃机设计、应用光学、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ⅰ、ⅱ、ⅲ、电气传动及控制基础、绿色能源飞行器总体设计、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生产计划与控制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微积分ai、大学物理a、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训练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社会实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管理运筹学、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工程制图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坦克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管理运筹学、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大学物理、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光学、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python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python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武器装备概论、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
北京市精品课程 | 自动控制理论、电气传动及控制基础、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制造技术基础训练、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截至2024年7月,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特等奖 | 2005年 |
探索英语网络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一等奖 | |
建设跨学科军工专业,培养国防科技创新人才 | 二等奖 | |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
高职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及实践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
建设高水平光电实验基地,多模式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研究和实践 | ||
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 | 一等奖 | 2018年 |
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
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
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虚拟实验体系与在线实验模式探索 | ||
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
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 | ||
报国担当、融合创新、智慧赋能的双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本科) | 一等奖 | 2023年 |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本科) | 二等奖 | |
二元主体,三全育人工程领军领导人才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科) | ||
“红色基因立根,协同育人启智”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本科) | ||
理念先导、机制保障、全面融入——理工科高校“红色育人路”实践模式探索(本科) | ||
计算机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与在线混合教学实践(本科) | ||
工科高校经管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生) | 一等奖 | |
“揭榜挂帅”引领的“教学赛研用”五维一体国防双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 ||
“创新驱动、追求卓越、融合育人” 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生) | 二等奖 | |
五学通达的信息类研究生高阶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 ||
新工科形势下基于能力培养的力学专业本科-研究生贯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 ||
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产学研联盟+全行业平台”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生) | ||
以“四型”人才为导向的材料类研究生“三元五段”分类培养模式(研究生) | ||
表格仅展示部分获奖成果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6大洲7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建立机构合作关系,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蒙纳士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设立各类师生交流合作项目。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共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国内合作
2021年9月29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北京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向北京理工大学发放500毫克月球土壤样品。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将与中国科学院太空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研究工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