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百科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事业团体会员、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研究会理事馆。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前身为铁路管理传习所资料室,1923年随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1950年随校名易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图书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图书馆恢复现名。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分别位于北京海淀校区的主区和东区、山东威海校区。馆舍总面积3·29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1·22万平方米、东校区0·17万平方米,威海校区1·90万平方米。提供阅览、自习座位1005席。主校区图书馆设2个学生自习室。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馆藏纸本资源总量为256万册,电子资源总量为1107·7万册,拥有87个数据库平台、257个中外文数据库,近5·2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
发展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前身为铁路管理传习所资料室,随着历史的变迁,馆舍已有三代。
1917年,第一代馆舍位于市内李阁老胡同,面积小存书少,称图书室,即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图书室。
1922年,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改名为唐山大学分校,图书室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分校图书室。
1923年,交通部将唐山大学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学校在校门东侧盖了一座两层小楼,书籍有所增加,图书室随学校改称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以该校特色学科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性文献收藏。每年新增纸本图书量保持在9万册以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馆藏纸本资源总量为256万册,电子资源总量为1107·7万册,拥有87个数据库平台、257个中外文数据库,近5·2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拥有包括万方、cnki、维普、sci、ssci、ei、elsevier、springer、wiley等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全面收藏了该校博硕士论文,2003年起收藏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2004年起全面收藏本科生毕业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有着具有交通特色的丰富馆藏,该馆的交通、铁路史料收藏量在全中国首屈一指,从清末邮传部第一期交通官报,至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中国长春铁路移交文件”,从一百年前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到21世纪的高铁及轨道交通建设资料等悉数收藏。图书馆重视特色资源的收集、更重视对资源的挖掘、研究、建设和利用。将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进行永久保存,自建“本校学位论文库”“金士宣研究资料全文数据库”“坦赞铁路研究资料全文数据库”等。
支撑保障
…更多「馆藏实力」介绍请查阅全文…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据2022年9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有工作人员6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6人,占全馆人员的72%,具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28人,助理馆员11人。
机构部门
据2022年9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设有办公室、阅览部、流通部、咨询部、采编部、技术部、特藏文献部。
研究开发
研究成果
2012年11月23日,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在该次学术年会的征文中,学校图书馆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一等奖和二等奖。邓要武和裴劲松合作的论文《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文献信息能力综合评价的探讨——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获中国图书馆学会论文一等奖;邓要武研究馆员撰写的论文《高校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评估办法——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获中国图书馆学会论文二等奖。
文化传统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徽主体图案是一本打开的书和高铁车头,下方的书为蓝色,上方的高铁车头为红色,体现出学校图书馆馆藏的交通特色。馆徽双圆环内上下方分别是中英文馆名,均为蓝色,内环则采用了齿轮的设计样式。
馆藏章
简介 | 馆藏章 |
---|
1896南洋公学,创建于上海,为四所交大共同的前身。 | |
1909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创建于北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铁路管理学校,为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为加强邮电事业,学校增设邮电班,更名为交通传习所。 | |
1917依据铁路、邮电的不同,改组为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 | |
1921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定名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 | - |
1922交通大学改组为上海南洋大学和唐山大学,北京学校改名为唐山大学分校。 | |
1923交通部将唐山大学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 |
1929-1938改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至抗日战争前,学校有较大发展。至1937年抗战前,藏书增至三万余册。 | |
1938-1941因抗战迁徙,学校并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 |
1942-1946成立了包括平、唐两院的“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 |
1946学校迁回北平,更名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
1949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下设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工学院。 | |
1950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校长,下设北京铁道学院和唐山工学院。 | - |
1951毛泽东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亲笔题写校名。增设铁道商务系。同年,兴建了两千平米的新图书馆。 | |
1952北方交通大学校部撤销。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分别直属铁道部领导。 | |
1970·6·1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北京铁道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 | |
2003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 |
(参考资料)
宗旨愿景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开馆时间
服务点名称 | 位置 | 开放时间 |
---|
第一阅览室 | 主区馆二层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图书外借库 | 主区馆三层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第二阅览室 | 主区馆四层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自习室 | 主区馆五层 | 周一至周日7:00-22:00 |
东校区分馆 | 东区馆 | 周一至周日8:00-22:00 |
信息服务部 | 主区馆107室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科技查新室 | 主区馆107室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专利服务1室 | 主区馆103室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专利服务2室 | 主区馆111室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查收查引室 | 主区馆120室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办证处 | 主区馆三层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特藏文献阅览室 | 主区馆六层 |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密集书库1、2、3、4 | 主区馆一层机械楼b2 | 闭架,不对外开放(如有特殊需要应联系工作人员)周一至周五8:00-18:30 |
特藏文献闭架库 | 主区馆七层 | 闭架,不对外开放(如有特殊需要应联系工作人员)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交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是由北京交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日制高等教育的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先后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1923年,更名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1960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重点高校。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2016年,成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截至2024年12月,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下设21个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工作站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在职教职工3296人,有博士生3489人、硕士生10712人、本科生17105人。截至2024年8月,有本科专业71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个。
历史沿革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北京铁道学院
1917年改组为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60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重点高校;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8月,有本科专业71个;截至202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下设21个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院系情况表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人工智能 |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应用)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劳动经济 |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铁道运输)、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交通运输(民航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智能运输工程)、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检测与控制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牵引电气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国际班) |
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 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 |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 法 学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智慧环境与低碳技术) |
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 | ---- |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 保密技术、保密管理 |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 系统科学与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 | - |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学科实力雄厚,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成效显著,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在国内外知名的学科排行榜中稳步提升,15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5次排名世界第一;17个学科入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2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排名;24个学科入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继续蝉联全国第一;8个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保持esi前1‰。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工作站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截至2024年8月,有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部分特色学科与科研站点类 别 | 学科名称 | 年 份 |
---|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一学科 | 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 | 2023 |
esi前1‰ |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 | 2024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力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工商管理、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 2010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公共管理、设计学 |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共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8个,其中包括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9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
部分科研平台级别 | 科研机构 |
---|
国家级教学平台 | 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轨道车辆运用工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际合作联合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交通运输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国家认可实验室 | 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国家认可实验室、土木工程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软件评测国家认可实验室、结构强度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 |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 | 北京交通大学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交通运输部科研平台 | 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数字文化研究基地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中典型污染物控制与水质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微细尺度流动与相变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近5年期间,学校承担了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的各类科研课题1万余项,科研经费41亿元。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103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2749篇。申请专利3135项,获授权专利1624项。根据《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公告》发布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022年度北京交通大学8项主持成果荣获二等奖,其中自然科学奖3项、科技进步奖5项。此外,学校4项参加成果获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奖励年份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高速移动复杂场景信道特征及传输理论 | 艾渤 |
202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系统状态演化及科学维护技术 | 高亮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耐酸碱、高速、分瓣式磁性液体旋转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 | 李德才 |
2018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 | 杨庆山 |
201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 | 高亮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 | 张宏科 |
201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 唐涛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 | 张宏科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 | 李德才 |
2011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 | 高自友 |
200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邱宽民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部分研究成果奖种 | 项目名称 | 年份 |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一等奖 | 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关键结构可靠性评估与提升技术 | 2019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 装配式轨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2022 |
空天地协同的视觉智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22 |
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复杂系统输运过程的重构方法、严格可控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 2022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曾用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2003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校徽图案由中英文校名、铁砧、榔锤、链条、齿轮、书本及数字“1896”组成。校徽中的外圈圆形与齿轮圆形为同心圆。校名为毛体“北京交通大学”。英文采用黑体“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校区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校本部
北京市海淀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截至2024年5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7·6亿元;建有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此外,还有自动化与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0个直属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陈子季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余祖俊 |
党委副书记 | 文海涛、姚念龙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王文文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赵鹏、高亮、李国岫、施先亮 |
副校长 | 荆涛 |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 蓝晓霞 |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 | 赵岚 |
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学校名称 | 校长 | 任期 |
---|
铁路管理传习所 | 李稷勋 | 1909·9—1909·10 |
- | 章梫 | 1909·10—1912·4 |
交通传习所 | 章梫 | 1912·4 |
- | 张煜全 | 1912·4—1912·5 |
- | 罗忠诒 | 1912·5—1913·4 |
- | 姚国祯 | 1913·4—1916·9 |
- | 陆梦熊 | 1916·9—1917·1 |
铁路管理学校/邮电学校 | 陆梦熊 | 1917·1—1917·7 |
- | 陈策 | 1917·1—1917·7 |
- | 俞人凤 | 1917·7—1919·2 |
- | 沈琪 | 1919·2—1921·4 |
- | 胡鸿猷 | 1921·5—1922·6 |
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 胡鸿猷 | 1921·7—1922·7 |
- | 雷光宇 | 1922·6—1922·7 |
唐山大学分校 | 邵恒浚 | 1922·8—1923·2 |
北京交通大学 | 张福运 | 1923·3—1924·11 |
- | 朱我农 | 1924·12—1927·8 |
- | 姚国祯 | 1927·8—1928·6 |
第三交通大学 | 王伯群 | 1928·6—1928·8 |
交通大学交通管理分院 | 沈琪 | 1928·9—1930·7 |
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 | 沈琪 | 1929·2—1929·7 |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沈琪 | 1929·7—1938·1 |
- | 史译宣 | 1930·7—1931·9 |
- | 徐承燠 | 1931·9—1937·7 |
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 茅以升 | 1938·1—1942·1 |
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茅以升 | 1941·7—1942·1 |
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 胡博渊 | 1942·1—1943·8 |
- | 罗忠忱 | 1943·8—1945·6 |
- | 顾宜孙 | 1945·6—1946·4 |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徐佩琨 | 1946·4—1949·1 |
- | 王芳荃 | 1949·2—1949·7 |
中国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 | 刘炽晶 | 1949·7—1949·9 |
中国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 茅以升 | 1949·10—1950·9 |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 茅以升 | 1950·8—1950·9 |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 | 刘炽晶 | 1950·9—1951·8 |
- | 朱劭天 | 1951·8—1952·7 |
北京铁道学院 | 朱劭天 | 1952·5—1970·6 |
- | 李新波 | 1952·8—1953·4 |
- | 王孝慈 | 1953·5—1959·3 |
- | 钱应麟 | 1959·12—1961·3 |
- | 彭伯周 | 1961·4—1978·3 |
北方交通大学 | 彭伯周 | 1970·6—1978·3 |
- | 王见新 | 1978·7—1983·10 |
- | 张树京 | 1983·10—1988·8 |
- | 万明坤 | 1988·8—1993·8 |
- | 王金华 | 1994·1—1998·12 |
- | 谈振辉 | 1998·12—2008·3 |
北京交通大学 | 谈振辉 | 2008·3—2019·5 |
- | 宁滨 | 2008·3—2019·5 |
- | 王稼琼 | 2019·5—2022·12 |
| 余祖俊 | 2022·12至今 |
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 |
历任书记学校名称 | 书记 | 任期 |
---|
中国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 张绪潭 | 1949·10—1950·3 |
- | 刘毅 | 1950·3—1951·10 |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 刘毅 | 1950·8—1950·9 |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 | 刘毅 | 1950·9—1951·10 |
- | 张绪潭 | 1951·10—1956·6 |
北京铁道学院 | 张绪潭 | 1952·5—1956·6 |
- | 王孝慈 | 1956·6—1959·3 |
- | 钱应麟 | 1959·12—1961·3 |
- | 彭伯周 | 1961·4—1978·3 |
北方交通大学 | 彭伯周 | 1970·6—1978·3 |
- | 王见新 | 1978·7—1983·10 |
- | 刘圣化 | 1983·10—1985·9 |
- | 陈箓生 | 1985·9—1990·10 |
- | 徐锡安 | 1990·10—1995·12 |
- | 王金华 | 1995·12—1997·1 |
- | 张永甡 | 1997·1—2004·5 |
北京交通大学 | 张永甡 | 2003·9—2004·5 |
- | 王建国 | 2004·5—2010·7 |
- | 曹国永 | 2010·7—2019·3 |
- | 黄泰岩 | 2019·3—2022·9 |
- | 王稼琼 | 2022·12—2024·11 |
- | 陈子季 | 2024·11至今 |
参考资料: |
校友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校友遍布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许多校友成长为优秀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和杰出的企业家。
党、政、科、教界部分知名校友(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姓名 | 职务 |
---|
刘瀚 | 1914年毕业于北京交通管理传习所无线电科,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中国广播之父” |
杨汝梅 | 1920年毕业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原院长,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 |
许靖 | 1921年考入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铁路运输专家和教育家 |
卢山 | 1993年本科毕业于物资管理系,现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陈峰 | 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
田卿 | 2008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法学系,奥运会冠军(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 |
所获荣誉
部分奖项或荣誉年份 | 奖项/荣誉 |
---|
2016 | 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
2019 | “金马车”国际交通运输奖 |
2020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2022 | 北京交通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
2022 | 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
2024年9月 | 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