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白塔寺公众号

北京白塔寺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gh_912d6fdfe22f
公众号分类:历史
关于公众号:

“北京白塔寺”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属于历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宣传北京白塔寺及元大都历史文化的窗口。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

关于主体: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是北京市文物局所属的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北京市文物局所属的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北京白塔寺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北京白塔寺百科

妙应寺(miaoying temple),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始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设计与修建,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寺内白塔为中国现存较早较大的元代藏式佛塔。

妙应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由正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觉宝殿、七佛宝殿和塔院。塔院高出地面2米,并围以红墙,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于院子的中央偏北。院墙南门上额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

1961年3月4日,妙应寺内的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辽寿昌二年(1096年),永安寺始建,寺内建有释迦舍利塔。

金朝末年,永安寺毁于战火,寺内释迦舍利塔仅存塔基。

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查选址,经帝师八思巴推荐,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在辽代释迦舍利塔原址上建造白塔。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白塔竣工,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同年,以白塔为中心建造大圣寿万安寺,作为忽必烈的家庙。

建筑格局

妙应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由正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觉宝殿、七佛宝殿和塔院。塔院高出地面2米,并围以红墙,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于院子的中央偏北。院墙南门上额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

主要建筑

正院

山门山门面阔三间,东西两旁有八字影壁,中间券门上有石刻横匾额书“敕赐妙应禅林”。原建筑已无存,现存为1998年复建。
天王殿天王殿位于山门正北,面阔三间,内塑四大天王像。
大觉宝殿大觉宝殿位于天王殿以北,面阔五间,前有月台,内祀三世佛,天花为三个盘龙藻井。殿后有甬路通往七佛宝殿。
七佛宝殿七佛宝殿位于大觉宝殿以北,面阔五间,内祀七尊佛像。两旁为十八罗汉,天花为三个盘龙藻井。殿前有甬路通往大觉宝殿。

塔院

三世佛殿三世佛殿位于塔院南端,又称具六神通殿,面阔三间,歇山顶,内供三世佛,殿内悬乾隆帝御书“具六神通”匾额,殿外北墙有坐南朝北的佛灯龛三间,内砌台阶状,以供燃灯。
白塔白塔位于塔院中央偏北,为喇嘛塔,色白如银,塔高50·9米,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半圆突起莲瓣组成的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覆钵形塔身有七条铁箍环绕,十三天顶端承托直径9·9米、上覆四十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其周边悬挂三十六个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华盖顶的铜质小塔形宝顶,高近五米,重达四吨。是现存元代喇嘛塔中较大的一座。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清中叶后期,妙应寺僧人出租配殿及空地给小商贩,渐成为北京著名庙会之一,主要进行百货、小吃、花鸟鱼虫等交易,流传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活动

2018年5月18日,妙应寺举办“探古都风采,忆京城故事”公益文化助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期活动。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妙应寺内的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妙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妙应寺

门票价格

20元/人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入馆)

交通路线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白塔寺是由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是北京市文物局直属的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负责妙应寺白塔的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及公共教育服务。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修建,为现存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藏式白塔,曾为元代皇家寺院大圣寿万安寺核心建筑,元末寺院焚毁仅存白塔,明代重建后改称妙应寺。现存建筑群为汉传佛教格局,形成中轴对称布局,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管理处日常承担文物征集保管、历史知识普及职能,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普通门票20元,学生半价,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免票。周边可乘地铁2号线或公交抵达。近年开展文创开发、学术讲座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出“妙应白塔”系列文创产品,并承办北京白塔文化周等公共文化项目。

白塔寺简介

 妙应寺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因院内白塔又得名白塔寺。公元1271年,元朝在金中都城东北营建大都城,开启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为“冀神龙之扶持,资社稷之久长”,“保大业之隆昌”之目的,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白塔,以它作为神权与政权的象征而“坐镇都邑”,白塔与大都并称“金城玉塔”,盛名轰动一时。

 白塔寺的悠久历史为研究历史、建筑、宗教、民族关系、中外交流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因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1961年3月4日,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历史沿革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辽代。现今院内的大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距今已有近750年的历史。这座白塔是元大都城保存唯一完整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内地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藏式白塔。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一座藏式白塔。白塔建造历时8年。1279年白塔建成后,忽必烈又下令以白塔为中心建造了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皇家寺院大圣寿万安寺。这一时期的格局特点是寺院围着塔建,塔在最中间。遗憾的是元末1368年的一场天降雷火烧毁了寺院,仅仅只有白塔幸存了下来。

作用价值

主要承担社会事物管理职责,以收藏、保管、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职能,业务范围包括文物征集、登编、文物宣传、文物讲解、历史知识普及和提供旅游服务。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9:00-17:00(周二~周日),16:30停止售票、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请关注官方微信、微博公告。

门票:20元

  优惠:

  1、在校大学生持个人有效证件,享受门票半价(10元)优惠;

  2、免票: 残疾人、现役军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小学生持个人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