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白塔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白塔寺历史沿革

北京白塔寺

历史沿革

辽寿昌二年(1096年),永安寺始建,寺内建有释迦舍利塔。

金朝末年,永安寺毁于战火,寺内释迦舍利塔仅存塔基。

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查选址,经帝师八思巴推荐,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在辽代释迦舍利塔原址上建造白塔。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白塔竣工,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同年,以白塔为中心建造大圣寿万安寺,作为忽必烈的家庙。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万安寺建成,成为当时皇家进行宗教活动和百官习仪的中心场所,同时也是蒙汉佛经及其他书籍的译印之处。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万安寺白塔两侧修建神御,又称影堂。

至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万安寺毁于雷火,仅白塔幸存。

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敕令修葺万安寺白塔。

明天顺元年(1457年),万安寺重建,改称妙应寺。

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万安寺白塔塔座的周围加修铁灯龛108座。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万安寺白塔重修宝盖,并在覆钵上放上一座小铜碑,上书“重修灵通万寿宝塔天盘寿带”和“大明万历岁次王展季春”字样。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妙应寺修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妙应寺被八国联军洗劫。

清宣统元年(1909年),妙应寺进行整修。

民国十四年(1925年),妙应寺修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妙应寺修缮。

1964年,妙应寺白塔安装避雷针。

1964年,妙应寺修缮。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妙应寺喇嘛被遣散,山门和钟鼓楼被拆除改建为副食商场,其他建筑被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

1976年,妙应寺白塔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天盘下的十三天顶部被震坏。

1978年,妙应寺白塔进行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存留在白塔顶部鎏金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帝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

1980年,妙应寺成立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

1996年,妙应寺白塔修缮。

1997年,对占用妙应寺山门的副食商店和居民进行腾退。

1998年,妙应寺在原址上复建山门、钟鼓楼,并对东路殿堂进行修缮。

1999年7月,妙应寺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6月,妙应寺因文物建筑修缮及进行彩画保护工程,暂停对外开放。

2021年,妙应寺恢复对外开放。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